如何把小学高年级学习生活转化成习作

时间:2022-08-21 09:09:05

如何把小学高年级学习生活转化成习作

据作文网调查,害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原因:55.736%的人认为是不知道应该写什么,9.938%的人认为是写作文没有方法。我们都说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为什么会出现没什么可写的情况呢?本文从学生的生活方面来探讨一下小学生习作生活化的教学问题。

一、学习生活占据大量时间,却被忽视

我们知道,现在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读书、作业、课外兴趣培训班中度过,我们暂时把这叫做学习生活。这部分占据了大概90%的时间,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剩下10%的时间和父母、亲人、同学及朋友相处,和社会接触。但这10%的生活内容,因为小学生的认知心理还不成熟,往往对事物的观察缺乏目的,信息进入大脑后,不能作必要的分析、处理,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就很难形成作文素材。这也正是为什么父母带孩子去游玩回来后,孩子仍然感觉自己没什么可写的原因所在。

小学生总感觉作文没有东西可写有几个原因:第一是所有时间都在学习中,却没有关注到学习生活;第二,学生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是一种无意观察和体验,难以成为作文素材。

二、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变成作文素材及其好处

我们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的作文要生活化,让学生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生活就在我们的课堂上,为什么不能把课堂上和学校的学习生活作为作文的素材来写呢?这恰恰是小学生和教师最为熟悉且都深有感触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在作文中记录课堂上的喜怒哀乐,教师上课讲解时的各种风采,师生互动时的精彩瞬间,同学之间的深切情谊等,这些不都是天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吗?国家教育部推荐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由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写的《爱的教育》就是由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日记改编成的。书中记录了一个三年级学生一学期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用爱去感受学习、家庭、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把学习生活变成作文素材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使其认真听课;把课堂写进作文,写的过程本身也是对课堂上讲的知识做到有效复习与梳理;还可以对一些没有理解的问题有效地提出疑问并及时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三、习作生活化的策略和方法

1.降低要求,让学生放心去写

我们不少老师、家长的头脑里,始终模式化的所谓“好作文”的标准,就是主题明确,思想健康,要有意义。小学生作文本是儿童生活的表达、成长的记录,所有能如实反映孩子生活、思考的作文,都是好作文。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去感悟,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作文。好作文的标准就是:童心、童言、童真、童趣。

老师要树立“没有不会写的孩子,只有写得好写得不好的孩子”这样的信念。孩子学作文和学走路的道理是一样的,都能学会,但不一定都能学好,尤其是不一定都能成为出色的写作者。模特走得好看,但这只是极少数人的舞台。作文同样如此,人人都会写,都能够写,但不是人人都能写好,能到达塔尖的永远只是少数。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放低要求,要以培养孩子愿写为目标。只有愿学,才可能能写,最后才可能会写,写得好的永远只是少部分人。

2.让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作文

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习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课堂笔记本身就是一种复述式的写作。把课堂记录的内容加以整理就可以变成一篇文章,在什么时间、地点,学了什么内容,怎么学的,老师说了什么,同学怎么做的,学会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等,记录这些就可以形成记叙学习内容、情景、收获的叙事文章。也可以定格课堂的一个精彩瞬间,如讨论、游戏、辩论、演讲、实验、制作等,写明原因、经过、结果,写清自己的感受、体验、收获,记录同学、老师的言行,表达自己的看法,体味课堂滋味等,都可以记录下来成为好作文。

3.把师生对话变成作文

记录课堂上师生对话并变成作文,记录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这要求学生了解各种对话写作方式,可以在对话中介绍知识、概念和收获,在对话中加入教师与同学的动作、神态及当时的场景等。

4.把课后作业变成作文

把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记录下来,同样可以形成文章;记录写作业的心路历程,把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写下来就是文章;对于开放的学科作业,如学生课外调查等,都可以写出调查报告,成为很好的作文。

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只要我们教师加以引导,在每天的课堂学习生活中,每个细节都是我们小学生习作生活化的素材,这些很贴近小学生的心理,能够在小学生意识里形成很有效的写作素材。教师应把要求放低,通过把学习生活转化为作文,以培养小学生愿写为出发点,在潜移默化中训练、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上一篇: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方法与艺术探析 下一篇:李燕梅教授治疗中风失语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