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即思考,还课堂生态活力

时间:2022-09-28 11:44:00

操作即思考,还课堂生态活力

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要求,是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建立数学现实和数学学习的直觉,学会运用数学思维的方式进行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并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接触到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爱上数学,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时,我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地交流合作,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自然、自动、自由地发展。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特性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我认为“形”的教学重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象,发现差异、聚焦疑点、寻求突破、达成共识,从而获得体验和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小组活动上,通过拼摆三角形的活动,使学生将操作、思考、想象结合起来,体会三角形中两短边之和大于长边时能围成三角形。

【教学片段一】探究“两短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在四根小棒中任意选三根小棒自己围三角形,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要求:

1.三根小棒首尾相接。

2.记录每次围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和围成的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教师展示,同学们在围小棒的过程中,有的围成了三角形,有的没有围成三角形。看来,并不是任意长度的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组没有围成的,为什么这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呢?

生:因为那两根小棒太短了,两根加起来还没有那根长的长。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把两根短小棒合起来和长小棒比,他很会思考。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

【设计意图】有研究就有思考,学生的数学探究要建立在问题的预设基础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是从围成三角形的小棒有什么条件开始,殊不知逆向思维有时候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从不能围成到围成经历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更能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围成的条件。

【教学片段二】大胆猜测,进一步验证

师: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如果老师想改变其中一根小棒的长度,让这组小棒能够围成三角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生:延长其中一根短小棒的长度。

师:延长到什么程度呢?大家来猜一猜。

生1:两根短小棒之和等于长小棒。

生2:两根短小棒之和大于长小棒。

(2)生:把最长的这根小棒剪短。

师:短到什么程度?大家来猜一猜。

生1:短到比两根短小棒之和要短。

生2:短到和两根短小棒之和相等。

【设计意图】“经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还难以用直观的语言加以表述,因此必须利用操作来丰富学生的活动,让经验能够“摸得到、看得明”。学生在探究到“两根短小棒之和小于长小棒”围不成三角形的情况下就会有大胆的猜测,到底是“等于”还是“大于”?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去验证的想法。

【教学片段三】验证两根短小棒之和等于长小棒

师:我们先来验证一下两根短小棒之和等于长小棒。下面,自己选择三根小棒来实验,看看能不能摆成。

生1:能摆成。(说理由)

生2:不能摆成。(说理由)

生1演示自己摆成的三角形,按住长小棒和另外两根小棒的交点,往下压两个短小棒的另外一个端点,一点一点地下移,孩子们总是在喊“还差一点”。最终由于小棒制作的误差或者是视觉误差觉得摆成了三角形。

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具。两个端点固定的三个硬纸片。从开始的两短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重合开始,慢慢地把两个端点上移,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那么围成三角形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争议,但是验证的过程中孩子们总是把眼睛聚焦到,再低一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还差一点点”。学生的演示是由大变小的渐变,这不仅给了学生有可能的期待,而且在他们注意力越来越集中时让他们看到了“围成”。而我的演示只是反了个方向,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孩子们就不会造成视觉误差,理解起来就简单了。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对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聚焦难点,引发认知冲突

课堂之初,我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调研后发现,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概念模糊,并且对于“首尾相连”的理解不深刻。基于此,我让学生演示“首尾相连”的状态并予以指导,在后面的拼摆过程中就会避免很多问题。探究在什么情况下,三条边可以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通过正反角度的实验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抓住重点,发展思维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人人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人人获得发展并提升其数学素养。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动操作、自动估猜、自动探索、自动迁移,深入认识三角形。学生在体验中生成了知识。从什么情况下围不成到围成三角形,在学生刷新自己知识的同时,数学能力已经根植于学生的思维中。在这节课中,我突破了以往先入为主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间接经验入手,突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探索,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得数学课堂焕发出和谐平衡的生态活力

三、授之以渔,掌握思想方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数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是一种内化。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智慧,达到高层次的学习。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不能仅仅只限于“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个规律,还要通过探究和思考的活动过程,将数学思维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教师唯有教在关键处,才能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使学生学在质疑处、思在关键点、悟在灵魂中,而这正是数学教育的本质所在。

上一篇:煤矿采矿作业中采矿工艺与技术分析 下一篇:关于空管运行的航班计划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