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时间:2022-09-28 09:05:37

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以提高对病人院内转运安全的重视。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并进行院内转运的65例患者资料,对其在急诊经气管插管后转运至各相关科室过程中的护理经过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在转运途中,1例出现突发心跳呼吸骤停、1例出现紫绀、1例出现血压下降,经积极处理后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结论:对急诊气管插管患者需要进行院内转运时,充分做好转运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的护理,完善转运后的交接,是保证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急诊气管插管转运护理

气管插管因能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能进行辅机械通气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而急诊气管插管更是急症抢救治疗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作为急诊抢救室的护士,如何做好气管插管病人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也是其工作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65例患者,在急诊经气管插管后进行院内转移过程中的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急诊抢救室气管插管后进行院内转运的65例患者(心跳呼吸骤停者除外),其中男:44例,女:21例,年龄:19~91岁,平均47.5岁;脑外伤17例,脑出血9例,脑梗塞1例,急性中毒13例,呼衰12例,心衰3例,多发伤4例,主动脉夹层瘤1例,肝肾综合症1例,恶性淋巴瘤1例,电击伤1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急性心梗1例。其中经口气管插管60例,经鼻气管插管5例;有自主呼吸者36例,人工呼吸支持者29例。

1.2运前准备

1.2.1转运前的评估转运前要做好各项评估工作,评估患者目前的病情是否允许转运,患者在转运途中会发生何种病情变化,发生病情变化时护送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尽量等病情稳定后再行转运,若因为某种需要必须要转运时,一定要备好各种必要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同时要医护共同陪同,以免途中发生意外。

1.2.2病人的准备转运前医护人员要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说明转运的目的、转运途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实施转运的方法,在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转运,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昏迷的患者佩戴双侧腕带,分别注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或住院号,测量气管插管的外露长度,成人经口插管深度(22±2),经鼻深度(27±2),儿童/婴幼儿经口插管深度12+年龄/4,经鼻15+年龄/4[2],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是否适宜,气管插管过深或过浅都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插管过深入右主支气管将增加导致低氧血症、气胸、肺不张的危险[3],插管过浅气管导管容易脱出。检查气管插管的固定带是否牢固,气管插管首先要与牙垫固定牢固,然后依附牙垫进行外固定。比较实用的固定方法是,在胶布固定的基础上另加细带一条,长度依据病人头颅的大小,绕过枕后沿乳突或耳廓上在插管上系紧,再环绕1~2周后打结,松紧以可容纳一指左右推动插管不滑动为宜,采用此方法意外脱管率明显降低[4]。转运前充分吸净口咽、鼻及气道内的分泌物,以确保患者转运途中呼吸道畅通,这对无条件配备便携式吸痰器的医院尤为重要。检查气囊的压力是否适宜,气囊的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损伤气道粘膜的重要因素,理想的气囊压力为有效的“最小封闭压力”,既不让导管四周漏气,又使气道粘膜表面所受的压力最小,一般维持在14~20Hg。[2]。转运前用约束带适当约束患者肢体,防止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拔管。在约束前,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理解及配合。有引流管者,妥善地固定各种引流管,清空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暂时不用引流者可先夹闭引流管,待病人转至相关科室后再开放引流管。根据病情需要建立一到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根据季节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防止病人受凉。清理患者身上禁忌带入检查室的物品,将物品交由家属保管,无家人陪同者,将物品交由急诊的保安人员暂时保管。

1.2.3护送人员的准备本院急诊科配有六名在急诊工作多年的专门负责运送病人的护工,他们经验丰富,熟悉医院的各个部门,抢救室配备的全部都是工作十年以上的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急救技能高年资护士,熟悉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操作和应用,转运前能做到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和护理措施,测量并记录病人最后一次生命体征,核实病人的身份,整理并携带病人要做的各种检查单以及与病房护士交接的转运记录单。对于未配备便携式呼吸机的医院,转运此类病人前,最好备有两名护士准备护送,一人负责观察病情、做好抢救准备,一人用简易呼吸器协助病人呼吸。

1.2.4物品的准备转运前,护士要和护工共同检查转运工具,保证其安全、性能良好,准备性能良好带有蓄电池的监护仪、微量泵、人工鼻、简易呼吸器、氧气袋、吸痰装置、听诊器等。并根据病情准备可能需要的抢救药品,若预计患者途中需要较长的转运时间,可以准备多个氧气袋以备应用。准备足够的静脉用药。

1.2.5其他的准备转运前电话通知电梯及时到位,通知相关的科室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尽量缩短病人在转运途中停留的时间,避免因准备不足导致病人等待时间过长,延误检查治疗或发生病情变化给病人和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或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3途中护理

1.3.1密切观察转运途中护士必须始终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注意观察有无缺氧及窒息的表现,观察气管插管有无松动移位,插管的刻度与转运前是否一致,人工呼吸支持者尤其要注意观察以上内容,据文献报道,53%的人工呼吸机支持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有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重大变化[5]。有引流管者,观察引流管是否脱落、需要持续引流者,引流管有无扭曲或受压,静脉输液通路是否通畅,输液部位有无肿胀,液体是否需要更换,病人的是否舒适,病人有无坠床的危险等。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痰液堵塞,肢体的约束带有无松弛,病人有无自行拔管的危险以及病人是否有合理的需要等。因气管插管患者暂时无法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交流,所以,对此类病人的观察显得尤为重要。

1.3.2气道护理气管插管建立后,由于呼吸道的改路,解除了正常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温度、湿度的调节及防御功能,直接吸入未经加温湿化的气体,因干燥导致支气管分泌物粘稠,痰液不易咳出,加重呼吸道阻塞,容易造成肺部感染[6]。尤其在转运途中,来往的行人较多,飞扬的尘埃更易进入开放的气道,增加感染的机会,因此做好患者转运途中的气道护理至关重要。为保持气道的加温和湿化,可应用人工鼻连接于气管导管口,因人工鼻是由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构成,当气体呼出时,呼出气内的热、水被人工鼻保留下来,当气体通过人工鼻进入气道时,热、水重新进入气管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温、湿化,使气道近似于生理湿化状态,且阻挡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埃,使吸入气体的洁净度提高,同时避免痰液咳出人工气道外,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7}。自主呼吸有力者,将吸氧管直接连于人工鼻上,给予持续氧疗,需要人工呼吸支持者,将人工鼻连接于气管导管与辅助呼吸器之间。但对于脱水、低温或肺部疾患引起分泌物潴留患者;小儿及严重肺功能不全患者;不能耐受呼吸通路中增加少量的阻力或死腔的患者应禁用人工鼻[8]。可用简易呼吸器接氧气袋直接连于气管插管上,有自主呼吸者,根据病人的呼吸同步小潮气量挤压呼吸气囊,无自主呼吸者,按常规予辅助呼吸。这样可避免病人开放的气道直接与外界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病人因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护士可通过观察血氧饱和度、听诊气管、肺部痰鸣音来辨别是否需要吸痰,吸痰时应注意保持无菌操作。

1.3.3心理护理由于气管插管后造成暂时性失语,清醒的患者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加上转运前对患者肢体的约束,转运途中旁观者的驻足观望,患者容易产生烦躁、焦虑和恐惧,据文献报道,在调查中有66%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期间想说话,主要因为患者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病情治疗有疑问[1]。因此,对待气管插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用沉稳镇定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气管插管的目的、作用和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说明气管插管是暂时的,讲解气管插管后的不适感觉和表现,协同患者家属一起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在转运途中的清醒患者,笔者认为不太适宜和他们进行书面交流,护士可经常关心地询问患者有何不适,并让患者通过点头或摇头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护理人员用心地和患者交流,大部分患者都能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对于极其烦躁,极度不配合的病人,在不影响病情和治疗的情况下,可遵照医嘱给予适当的镇静剂应用,以保证患者的安全转运。

1.3.4安全患者一般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对于不能耐受平卧的患者,可取低半卧位或半卧位。拉起转运车或床的两侧护栏,以防患者坠床。在转运的路途中尽量避免颠簸,上下坡时要始终保持患者的头在高位。遇有门槛或不平坦处尽量将车或床抬起通过,对于半卧位的患者,应让家属在两旁密切看护,防止坠床。

1.4运后交接

患者转入相关科室后,负责陪送的护士应协助其他人员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床上,帮助患者取舒适的,理顺各种管道,给予吸痰、吸氧、监护、肢体约束、呼吸机支持等,再次检查气管插管的刻度是否正确、固定是否恰当,气囊的充气量是否适宜,呼吸道是否通畅。与接收的护士详细交接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治疗、护理等情况,双方共同确认患者的身份无误后,让接收护士在护送单上签名,待病人的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离开。

2结果

所有65例患者,除1例急性心梗患者,在转运前风险评估不足,转运途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及时心肺复苏成功后就近转至ICU;1例有机磷中毒患者,因途中观察不到位,未予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导致病人发生紫绀,及时给予清理气道后转危为安;1例多发伤患者,因转运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病人在放射科检查时,等待时间过久,发生血压下降而引发家属投诉,其余患者在转运途中均未发生明显意外,并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

3讨论

3.1急诊抢救室作为急危重患者救治的第一站,气管插管已成为最常应用的急救措施之一,在急诊行气管插管的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后,由于诊断性检查以及继续治疗的需要,必须转运至相关科室,而急诊病人在转运中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转运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当,不但影响病人的诊治,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而死亡,据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病人的并发症,转运病人的死亡率比正常高于9.6%[9]。

3.2急诊气管插管患者在实施院内转运过程中,如护理不当,易发生自行性拔管或不慎脱管,气道分泌物堵塞、人工呼吸支持时管道脱落等意外,风险性更大,尤其是非计划性拔管,若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患者致死的原因[10]。因此,对急诊气管插管的患者实行院内转运时,在转运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气管插管的固定、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加强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气道护理和心理护理,做好转运后的病情交接及记录,是病人得以安全转运的重要保证。

4总结

本组所有病例,经过精心准备、细致的护理和转运后的完善交接,均安全转运至相关科室,未出现重大意外。

参考文献:

[1]刘路.ICU气管插管病人的镇痛、镇静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865~868.

[2]乜广珍,毕越英,王阿莉.下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0):1998~2000

[3]吕玉颖,杨磊.合适的气管插管深度确认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75~76

[4]高立红.ICU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0):199~2~1995

[5]吴耀建,赵国平,张梅清等.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对策[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10):1109~1111

[6]欧美金,谢书芬,许瑞香.探讨人工鼻吸氧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医学卫生导报,2008,14(17):57~59

[7]武淑萍,祁晓磊,田小京.应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法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4)320~322

[8]吕晓玲,夏秋江,罗群等.人工鼻替代加热湿化系统在呼吸机治疗中的优势[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5):2591~2592

[9]延凤梅,王红滨,张亚仙.颈椎手术患者安全转运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26

[10]王海燕,蒙茂茂,李园.应用循证护理预防急诊ICU经口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7):749~750

上一篇:分娩期促进产程进展的方法及护理 下一篇:临床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