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空心”教育

时间:2022-09-28 05:58:45

警惕“空心”教育

从事教育工作几年下来,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的育人之语,诸如“不准私自调换座位”,“同学们不准在课堂上随便讲话”,“作业今晚必须完成”等等。听着这些话总感到不自在。这倒实在不是对老师有偏见,也不是听不惯老师们的“不准”,而是感到这样的教育方式实在有点单薄无力。

老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这一群体有其鲜明特征: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的发育尚未成熟,对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想问题、办事情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他们的情感特别丰富、敏感,但比较脆弱,容易冲动,经不起挫折;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向往美好,有成才的渴望,但自己往往又无力约束自己,甚至由于基础或家庭或社会等等原因又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自甘沉沦……。面对背负着这么多鲜明特征的一群“小大人”,教育他们成人、成才的重任恐怕决不是几个坚硬的“不准”就能完成的。如果那样换来的可能只是埋怨、不满,甚至强烈的逆反心理,效果甚微!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还是让我们回到教育本身来审视教育!“教育”一词由“教”和“育”两个语素构成,也正包含着“教”和“育”两个部分。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可能更多的偏向“育”而忽视了“教”,因为“育”更多的是外力,比较简单,当然也易粗暴,就如我在本文开头所述的种种情况。对于不通言语的动植物而言要改变他们可能主要凭“育”,而面对万物之灵的人类而言,可能不仅要“育”更要“教”。所谓“教”,在本质上是一种辨析,是一种引导,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能帮助人提高对自然、社会、人事的认识,能引导人朝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至于偏离方向。也只有在装满了正确高尚的思想的头脑的“指挥”下的人生才会充满向上的激情和不竭的奋斗动力。因此我们一定首先要教育我们的学生在思想上成熟起来,才能使他们从“小大人”转变成真正的大人。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引,对社会人事没有正确的认识,只是用一个个“不准”规范出来的行动必然是脆弱的,且极易反弹。如果不反弹,我们可能培养出的也是一些“奴才”或“歪才”。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中学生杀母,中学生死于网吧,中学生离家出走等等事件,不正是因为对这些孩子教的不到位,而教出来的畸形果吗?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精心的“育”,他们都能有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充实的生活来支撑他们的人生,那么上述的种种现象还会发生吗?

当然,“教”必须有“育”的配合,效果才会更好。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的基础上用规矩来约束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的教育效果在行动上才有保证。不过在规范的过程中我们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要给同学一定的压力,也要考虑同学的承受能力,必须把握好分寸。

由此看来“教”与“育”两个方面应是统一于整个教育过程当中的,离开哪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工作都是不全面的。教之后的育才有基础,育是教得以成功的保证。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教”与“育”的关系,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把这两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将这两方面工作做细做实。既要告诉学生怎么做,更要告诉他们为什么那样做,而决不能在说出一个个“不准”以后便戛然而止就强行规范,那样带给我们同学的只能是一些“空心”教育,必须警惕!

上一篇:浅谈学校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中学生厌学情绪的表现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