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利堤防工程问题及措施

时间:2022-09-28 05:50:15

浅谈水利堤防工程问题及措施

【摘要】为满足堤防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我国先后颁布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堤防工程施工规范》,这两个规范技术重点是确保堤防安全,满足防洪的需要。规范的颁布贯彻,对于指导我国的堤防工程建设起到了重大作用。但这两个规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对于堤防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在修建防洪堤时,我国只注重堤防本身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而不注重或不太注重修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修建在堤体内的建筑设施的规定也有待规范。   

【关键词】堤防水利工程 水利建设 防灾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进行堤防建设和河流整治工程中,已经采取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尝试河流的生态建设,比如采用生态型护坡技术,堤防绿化措施等。但是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比较片面、模糊或高度不够,缺乏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技术指导,在设计和施工中缺乏标准和依据,迫切需要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导则的支持,使河流整治工程建设更具科学性和规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在考虑水利设施安全经济的同时,着重提出了生态景观的需求。城市现代化堤防堤工程应与生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堤防安全的同时考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居民的休闲。有这样要求的堤防工程区别于以往的仅以堤防安全考虑的堤防工程,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堤防工程是为了抵御洪、潮水给人类正常活动以及生存环境带来的自然灾害而修建的水利防护工程的总称。堤防工程的主体是众所周知的各类挡水堤、墙,而堤上的各类闸、涵、洞、管等穿堤建筑物以及堤防维护、抢险所需的交通和通讯设施等等,则应归为堤防工程的附属工程或附属建筑物。

二 堤防工程存在的问题 

堤基表层为砂性土,或砂性土埋藏较浅,或表层粘性土较薄的二元结构地层,在外江水位高于堤内侧地面高程时均将不同程度地存在堤基渗漏问题(实际上,只要外江水位高于堤内地下水位时,渗漏就已经发生了)。堤基渗漏并不可怕,对堤基稳定影响最大的是渗透破坏。当渗透水流坡降大于堤基土体的临界水力坡降时,渗透破坏就会发生。工程上对于渗透破坏一般采用铺盖(增加上伏粘性土层的厚度,也有延长渗径的意思)、堤内侧设排水减压井、浅基截渗墙和垂直防渗帷幕。前三种方法是堤基防渗的传统工程处理措施,较为适用,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效果也是较好的。而最后一种即垂直防渗则是1998大堤防后普遍被提及和宣传的一种以往很少用于堤防工程(多用于大坝坝基)的防渗措施。     一般说来,江河湖海是区域性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由于堤防工程的兴建,地表水将只能通过闸、泵等穿堤建筑物排出堤外;在没有进行堤基垂直防渗的情况下,地下水仍然能按照区域性地下水的总体流向,通过最短路径排向江河湖海中。显然,当实施了一定范围内的连续性垂直防渗措施后,天然状态下的地下水渗流场被人类工程活动改变了,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有些地方可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地下水的排泄通道被阻断了,它的出路在哪里?地下水没有了出路,实际上是地质环境的改变,新的环境地质问题将随之产生。     如果大范围截断了地下水的排泄通道,地下水位被雍高之后,或于地表低洼处出溢,形成水塘直接以蒸发形式与大气层进行平衡交换;或选择更大范围的区域性的排泄途径向更远的排泄基准面运移。但是无论地下水以何种方式寻找出路,已经雍高了的地下水位,使得土地发生沼泽化或盐碱化,对农作物、建筑物、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将势在必然。地下水位雍高致使水流不畅,出现水的矿化度升高,水中微生物数量增多,导致水质恶化;由于地下水位的升高,使得建筑物地基,尤其是土基中的含水量增高,甚至达到饱和,使原本能够满足建筑物要求的土基的物理力学指标降低,导致建筑物发生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出现失稳或开裂。特别是对于一些靠山临水的地区(如江西景德镇、临川、上饶等城市),大气降水的相当一部分渗入植被覆盖良好的地下,通过山前冲积平原二元结构的水平径流区,于河谷岸边排入天然河道。实施了封闭式的垂直防渗之后,使得这些原来每年仅受数日堤防威胁的城市将全年都在水中浸泡渡日。这种情况决不是耸人听闻,据反映,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地下水位上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是地质师们不该掉以轻心。 

三 堤防工程管理措施

1. 堤防估计过大    每年讯期,各级政府都要召开堤防工作会议。会上水文、气象部门都要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对本年的堤防作预测。倘若预测是枯水年份,部分领导也要强调有发生大堤防的可能。众所周知,堤防预防成本是与预防的堤防的大小成正比的。笔者认为,每年的堤防会应根据相关数据科学预测当年的雨情、水情、工情,研究讨论堤防工作。在堤防抢险工作中要尊重科学,事实求是,按照科学的预测制定堤防措施、准备堤防物资。不能为了强调堤防的重要性,为了表现自己,一味强调抗大洪,抢大险。不顾堤防预防成本,不进行经济比较,造成人力和物资的浪费,增加堤防预防成本,且给正常工作带来影响。    2. 过多的堤防检查    汛期堤防检查不断,省、市、县争先恐后,纷至沓来。有各级政府的堤防检查,有各主管部门的堤防检查,有各分管抢险责任单位的堤防检查,且每一级都要进行好几次。进行必要的堤防检查是应该的,但应以工程管理单位为主。因为他们情况熟悉,针对性强,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过多过滥的检查只能加重基层负担,疲于应付。

长此以往,也必然导致各级堤防检查流于形式而不解决实际问题。不妨让我们来看一看某单位一年来接待上级堤防检查的情况。该单位一年来接待上级堤防检查共计15次,一次检查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省级单位来堤防检查,市、县级要有人陪着;市级单位来堤防检查,县里要有人陪着;基层单位要派人陪着就更不必说。有的人对同一处险工险段一年都检查了十几次甚至更多。搞得下面应接不暇,上面下来的人也很厌倦。有的干脆坐在宾馆里听听汇报;有的则坐车走马观花地看一趟。而出现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险工险段就是检查100遍也无人问津。试问,这样的检查又能起到多大作用?更可悲的是少数领导干部把派了多少次检查,下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次堤防会议,甚至堤防会开得早也作为政绩加以表功。这完全是一种不讲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3.职工参与堤防    为了便于指挥、责任明确,堤防期间,一般分圩堤、水库或行政区域设抢险指挥部。指挥部负责所辖范围的抢险人员、物质、车辆、船只的调度;技术指导;传递抢险信息,上报下达。指挥部人员不在于多而在于它的指挥组织能力,讲求的是效率。然而,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参与抢险的机关干部多抢险力度就大,也表明领导干部抢险的决心大,措施强。所以,抢险期间不断派出机关干部下到抢险指挥部。而派下去的人既不懂技术,又没有抢险经验,更派不上劳力。真是既不能当指挥员又不能当战斗员更不能当技术员。他们只会增加指挥部的负担,使指挥部人满为患,给本来食宿就很困难的指挥部增添新的困难。1998年某县向某乡抢险指挥部共派了5批机关干部,使指挥部人员多达几十人。这样庞大的队伍既增加了农民负担,在群众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又严重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圩区内每个公民都有堤防抢险的义务。但参与抢险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各尽所能,有力的出力,有物的出物,有钱的出钱。抢险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有务实精神,不要在工作中摆花架子,做样子。     4. 投资越多堤防越好    在汛期处理堤防时,有些人为了表现自己的抢险决心,总是要求不惜一切代价。不管堤防的大小,处理方法是否得当,认为物资用得越多处理效果就越好,自己的责任也越小。因此,有的把木桩打在滑动体上;有的用豆子、大米堵漏,处理泡泉;有的动用车辆处理滑坡。抢险是一门科学,也要讲求经济效益。在处理堤防时大米、豆子并不会比土料、沙、石效果好。也不是所有的堤防都可以用打桩或车船处理。就是需要用打桩处理的堤防,木桩也要打在合理的位置上。总之,处理堤防并不是耗用的物资越多效果就越好,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我们要把有限的抢险物资用在刀刃上。要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抢险最大的胜利。

现代化堤防工程提出了堤防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这是我国以往工程较为忽视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反哺生态环境的经济基础,为现代化堤防工程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现代化堤防工程符合科学发展观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要求,势必是将来堤防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也对其他水利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浅析渠道防渗技术 下一篇: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