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时间:2022-09-28 05:20:42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2013年12月1日至2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武汉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职教学会以及学会各分支机构代表、行业企业代表和全国职业教育战线的7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的召开,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之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为实现亿万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此背景下,此次年会的宗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制度创新”为主题,总结交流一年来广大会员的学术研究成果,探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热点问题,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本次大会的召开恰逢举国上下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强调职业教育“要在全面系统正确的领会决定精神上下工夫,要在全面系统正确领会决定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精神方面下功夫,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来认识研究如何推进在改革中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就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大会主旨报告。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作了题为“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报告。会议安排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作了题为“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专题报告;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李进作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展望与思考”的专题报告。大会报告个个精彩,专家点评精辟独到,特别是专家点评和代表互动环节,在激发和汇聚精彩观点的同时,点评专家的高端视野,引起现场的强烈反响。

为了加强沟通和交流,大会开设了六个热点专题探讨和交流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分别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中高职协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产业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现代职教德育和学生工作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与实践”、“职业院校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创新”,50余位来自教育行政部门、院校、科研单位、企业和有关机构的代表分别在分论坛发言。同时,每个论坛都安排了提问与专家点评环节,增加了互动性,使得论坛高潮迭起。

大会报告之宏观视角: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态势如何,其发展的走向又是如何?对此,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关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葛道凯指出,十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0年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七大报告提的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六大报告提的是“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如果对十六大以来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部署作一个梳理的话,可以发现,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葛道凯指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也与此完全吻合。以高职和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2012年高职的就业情况有三个特点:一是就业率持续走高,独立设置高职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远高于一般本科高校。二是毕业生就业3年后收入水平翻番。三是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持续走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则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按所学专业分,制造大类的毕业生最多,就业率最高。19.99%中职毕业生学的是制造类专业,就业率达98.03%,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二是中职学生大部分在本地就业,而且在本地就业的人数比例持续提高,到2012年本地就业比例达69%。这说明近些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三是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数最多,比例持续增加。2012年在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是67%。四是抽样调查表明,中职学生有74%来自农村,但95%在城区和镇区就业。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葛道凯认为,职业教育就业情况的变化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反映我国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他将此概括为六个方面。一是坚持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三是聚焦内涵建设。四是扩大优质资源。五是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教育公平开辟新的领域,提供新的路径。六是推进综合改革。

对于职业教育整体形势的判断,葛道凯强调除了要考虑内部还要考虑外部的情况。他指出,在教育外部,我国人力资源发展的总体态势也要求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13年2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 2012年我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是93727万人,比2011年少了345万人。这是几十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第一次出现下降。2008年是我国18岁人口的高峰,有2620万人;2013年我国初中毕业生是1587万,而且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是101%,这意味着现在一年新增的劳动力数比高峰时候要少一千多万人。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另外一方面,新成长劳动力的供给大幅度快速下降。这意味着中国开始进入人力资源价值快速提升时代。因此,从教育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来分析,都说明中国的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对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后职业教育的改革走向,葛道凯认为有些问题可能会迎来突破的机遇。一是企业广泛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校企合作难是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进入到新的阶段后,这个环节有可能突破。要实现这个突破,需要观念上首先突破,就是要明确企业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除此之外,还要有利益的引导,比如政府购买;也要有社会责任的约束,发展职业教育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二是职业教育有可能成为推动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在我国,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新成长劳动力应占多大比重,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发展职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稳定,为了教育结构能够和社会的需要更加贴近。三是建设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成为职业教育战线和行业企业共同加快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核心在于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这个可能见仁见智,但职业教育的质量一定是和其他教育的质量有区别的。其中普遍认同的一点,就是职业教育毕业生走向岗位之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岗位需要。这样的质量要求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过程、教师配置等都要随着产业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并根据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持续改进教育的管理和运行,这样的调整只靠行政命令是难以完成的,必须要有一个机制。这个机制就是质量保证体系,就是要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地方都建立起随着产业发展,随时调整教育教学,确保实现教育目标的机制。

大会报告之政策取向: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

当前,职业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今后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如何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全面深化改革当中的重要性,以及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如何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继平对此进行了深刻阐述。

王继平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五大困难,面临五大挑战。五大困难:一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多头管理的问题没有解决;二是办学体制不完善,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是职业教育内部及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相互沟通衔接不完善;四是职业教育总体办学条件仍然很差,各项保障制度仍不健全;五是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没有解决。五大挑战:一是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面临环境的恶化;三是面临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的挑战和机遇;四是面临终身学习的挑战;五是新型城镇化的挑战。

面对上述形势,王继平认为深化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出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同时也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重点举措和重要目标,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职业教育应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深化改革,改革的任务就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培训体系。改革的措施就是《决定》中所明确的举措,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二是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三是施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对于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如何来贯彻落实决定的精神,王继平认为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点,要吃透《决定》精神。职业教育的改革要贯彻决定,总的来讲要贯彻它的总体精神,要把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主要任务、出发点和落脚点等联系起来,特别是要与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和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要求联系起来。第二点,在整个贯彻过程当中,要紧紧的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抓住不放,着眼于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着眼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着眼于增强活力和吸引力来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升级版。第三点,要以《决定》明确提出的举措和要求为重点,来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的改革,一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中心,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体系改革;二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入学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

大会报告之理论探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展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点是什么,发展的聚焦所在,体系建立过程中又有哪些思考?对此,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李进着眼于“现代”背景,对构建与外部系统良性互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阐述。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首先把概念讲清楚。李进认为,所谓“现代”可以指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期,同时指的是一种目的性的状态。现代性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个是社会的组织结构方面新的体系开始形成;另一个必定伴随的是在组织变革之前就产生的思想文化方面新的认知体系开始建立。现代性一定是两个方面,社会的组织结构新的体系建设,思想文化方面新的认知体系开始建立。现代从时间概念来说,现代界定就是从工业革命以后,但是我们关注的是二十一世纪以后职业教育体系的新环境和新发展,在中国关注的是现在的环境和发展。当然现代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代表时展的要求,它要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包含着当前和以往的一种特殊差异,有教育的理念和组织的运作,现在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注的是更进步、更优越,具有中国特色。

李进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不同维度。从形态描述的维度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以分为多个子系统,很多系统存在着制约的互动关系。在外部关系上,它首先是教育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和就业体系联系极为密切,还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社会环境有着互动关系,表现出鲜明的跨界特征。从功能分析维度看,包括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和内在协调性。外部适应性,是体系积极满足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系统发展的需求,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内部适应性,是指职教体系满足各级发展的教育教学需求,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灵活多样的教育选择;内在协调性就是体系内部组织完备、结构适当,形成积极的动态的互动关系,通过内部的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出对内对外的功能。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点,李进认为从国家层面而言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一是需要增强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建立在一个适应、一个体现、两个满足的基础上。一个适应就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一个体现就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两个满足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必须匹配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对国家来讲要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框架,从区域发展方向来讲,也需要区域有自己的职业教育发展框架。

具体而言,第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服务体系,要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储备问题,因此要有合理的版图,要立交贯通,职业教育要瞄准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要瞄准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格,要瞄准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提升和技能提升。第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一体化的培养必须遵循纵向的成才规律、横向的培养规律、立向的用人规律。其培养培训的指向是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的的潜在需求,职业教育的要素建设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和行业企业的能级提升零距离对接。第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支撑体系,要解决职业教育内部的有效运行和外部保障的问题,就要列入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规划,融入区域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整体步骤。

上一篇:提升专业能力是“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建设的... 下一篇:高职教育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