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探讨

时间:2022-09-28 04:37:47

心脑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对心脑血管内科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作出评价。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我科收治心脑血管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进行观察,劝其口服葡萄糖,并对其进行FPG(空腹血糖)测定,并根据测定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即IGT(糖耐量异常)组、ICT(糖耐量低减)组、IFG(空腹血糖受损)组以及NGT(糖耐量受损)组,分别为28例,32例,26例以及34例。对患者进行抽血检查,并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解。结果:后两组患者,即IFG组与NGT组之间糖代谢情况不存在差异性;与ICT组相比,IFG组糖代谢水平较高,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结论:对心脑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糖代谢检查,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心脑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临床

所谓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包括了心脏血管与脑血管在内的疾病,此种疾病为中老年人易发疾病,对患者的生命产生了严重威胁。对心脑血管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糖代谢异常观察和分析,有利于了解患者病情,对改善患者的病情所有帮助。对于糖代谢异常患者,正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以及体弱多病等等,此外,患者还极易造成真菌感染以及血管病管。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我科收治心脑血管患者120例,对所有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我科收治心脑血管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在38岁至80岁不等,平均年龄(66.12±6.03)岁;病程为1年至25年不等,平均病程(17.12±5.03)年;患者的收缩压为(150.12±5.01)mmHg,舒张压为(90.12±6.03)mmHg。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查,排除肝肾功能疾病患者,且要对每位患者的病情作一个详尽的了解,对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也要进行排除。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即IGT组、ICT组、IFG组以及NGT组,分别为28例,32例,26例以及34例。检测前一天通知所有患者第二天早晨空腹抽血,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对患者的TG(甘油三脂)、TC(血清总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高密度蛋白胆固醇)、FPG(空腹血糖)以及HbAlc(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劝患者服用葡萄糖水,2个小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在这一过程中,治疗医师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病史以及病情进行了解。利用生物自动化仪器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数据。

1.3 数据处理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组间比较用t,P

2 结果

IFG组与NGT组之间糖代谢情况不存在差异性;与ICT组相比,IFG组糖代谢水平较高,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TC与TG水平相对明显,血脂异常情况较为突出;HOMA-IR方面,IGT 组与NGT 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具体数据,我们参照表格如下。

3 结论

心脏血管与脑血管的疾病,我们统称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此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尽管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达,但仍会导致一部分患者不治[1]。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且容易产生并发症。且患者治疗时间长,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心理上与经济上的压力。

对于此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有这样几种,一是患者患有高血压疾病;二是人们精神压力过大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再加上现在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造成了影响[2]。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除了科学合理的用药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要适量运动。在饮食方面,患者要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这种食物对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的作用,能将血管损伤程度降至最低。山药、芝麻、银杏、葵花子、豆腐皮、鳝鱼、海参以及泥鳅等均属于此类食物。对于富含叶酸的食物,也要多多食用,多食用叶酸能够降低此种疾病的发病率,柑桔、苹果、菠菜、红苋菜、龙须菜、豆类、芦笋以及酵母等均是富含叶酸的食物,应多食用。此外,对于鱼类食品和豆制品,患者也要多加食用,因鱼类中富含蛋白质,对于血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多食用豆制品能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防治作用。除了吃食上要注意外,在平时的生活中,患者还应多加运动,每天应坚持半个小时以上的运动,对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应戒除[3],比如说,不能嗜烟,不能长时间玩牌或者下棋,要注意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要控制好睡眠,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不能过度劳累,不能失眠,避免精神紧张,此外,患者要正确对待自身疾病,要积极治疗,尤其是会对血脂代谢造成影响的疾病,比如说糖尿病、胰腺炎以及酒精中毒等,患者要认真对待,患者要定期对血糖、血压进行检查,如今血糖仪与血压仪已相当普遍,患者家属可考虑为自己的家人准备一台,方便亲人每天测量。对于老年患者,最好每年能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检查的项目包括血压、血脂以及血糖浓度等。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一些患者在用药、运动的同时,更多地注重食补与药补。患者在食补与药补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最好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道听途说,适得其反。所谓“补”,是个长期性的工作,往往是从中医方面来讲,中医讲究辩证分型,有阴虚、阳虚、气虚等之分,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对症下药。此外,在应用的同时要考虑季节,不同的季节要选择不同的食补材料。我们再来说说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空腹血糖受损与糖耐量减低,我们可通过两组数据来对其进行了解,对于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患者空腹血糖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糖代谢异常往往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糖代谢异常最典型的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以及体弱多病等,此外,患者还会表现出外阴瘙痒以及视力下降等[4]。但不是所有病人都会表现出这样的症状,有些病人会发生包括感染、血管病变、急性代谢、神经病变以及眼部病变在内的相关并发症。

本组120例患者,治疗之前对其收缩压与舒张压进行测量,排除肝肾功能疾病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即IGT组、ICT组、IFG组以及NGT组,对其进行抽血检查,并对病情进行了解。IFG组与NGT组之间糖代谢情况不存在差异性,与ICT组相比,IFG组糖代谢水平较高,两组比较存在差异性。可见,对心脑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糖代谢检查,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何娟.心脑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412-413

[2] 徐远溪,魏毅东,胡大一,等.代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7,23(4):310-312

[3] 周祥林.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7):44-45

[4] 黎巨成,林泉根.心血管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状况的临床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05-106

上一篇:无张力补片修补法治疗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一篇:心理干预在习惯性流产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