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创业板 福兮?祸兮?

时间:2022-09-28 04:28:19

基金投资创业板 福兮?祸兮?

9月22日,证监会发文允许基金投资创业板,可谓填补了一项历史空白。基金一直都是价值投资的代名词,面对高风险的创业板市场,其投资创业板新股的态度却愈发积极。

基金投资创业板愈发积极

截至10月16日,创业板已有3批28家公司新股发行。

早在证监会为其开绿灯之初,基金便纷纷公告,拟参与创业板投资。不过,多数基金公司都在公告中提及,相对于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具有较高的风险。从创业板首批10家公司的发行来看,共有2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参与网下配售,绝大多数基金面对创业板首批新股的高价发行保持观望。

前后仅相差一周时间,基金对创业板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

与首批相比,第二批公司的发行市盈率更高,平均值达到57.19倍,这也意味着第二批公司的投资风险更大。面对如此高的新股市盈率,基金却成为网下打新的第一主力。共有177只基金参与了爱尔眼科的询价,网塑科技、亿纬锂能也都有上百家的基金参与询价。基金的整体报价在参与网下申购的机构投资者中,通常是最高的。如鼎汉技术,基金最高的申报价高达50元/股。同时,投资基金的网下申购量也是最大的。9家公司的平均申购数量占比为46.35%,领先于券商等其他机构。

第三批9家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更是达到57.51倍。此次基金参与网下申购的数量占比与证券公司不相上下。其中,基金参与首位的公司包括华谊兄弟、机器人、红日药业和吉峰农机,占比数量分别为58.49%、52.48%、48.85%和47.20%。除了参与基金数量的增加,基金公司在报价方面也开始高价抢筹。据统计,在第三批9家公司询价过程中,有4家基金公司的平均报价超出了最终的发行价,分别是华谊兄弟、机器人、华星创业和吉峰农机,其中前3家公司的最高报价均来自于基金。

基民未必会承担更大风险

基金公司投资创业板的热情逐渐升温,参与申购的基金数量和报价也大幅提升。市场分析认为,最近基金大举参与网下申购,或许是由于对未来3个月市场预期更乐观,从而对申购策略进行了调整。此前,首批创业板企业申购时,一些基金公司可能考虑到创业板新股上市后极有可能遭遇爆炒,使其价格超出价值,自然持谨慎态度。

在参与创业板公司询价中,基金的选择性趋同。比如,第二批中爱尔眼科、亿纬锂能、网宿科技等受到大多数基金的认同,而这些均是发行规模居前的个股,这也延续了基金参与第一批创业板企业申购的策略――偏爱“大盘股”。据悉,由于发行间隔太紧,大部分基金的申购策略是参考券商的报告,这也是基金申购选择较为集中的原因之一。创业板上市公司市盈率普遍偏高,机构更看中成长性和盈利预期。

基金投资创业板,基民是否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呢?其实也未必。基金公司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比个人投资者更有能力把握创业板企业的投资价值。况且,基金买股票都有持仓比例限制,投资创业板也只是作为其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基金规模基本都在几亿元甚至上百亿元,用少量资金投资创业板,对整体影响不大。实际上,美国市场上就存在专门投资纳斯达克市场的基金,更何况为保证创业板的成功推出,头几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都是优中选优的企业,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投资比例有限制,基金投资创业板,风险还是被放大了。也有分析认为,由于基金普遍提高报价,与另一网下申购主力的证券公司似乎形成了哄抬发行价之势。由此看来,基民的担心不无道理。

上一篇:宏观经济持续复苏 沪深300指数基金成投资热点 下一篇:投资的哲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