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的意义与措施

时间:2022-09-28 12:37:22

论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的意义与措施

【摘要】 如今的中国企业面对市场的逐渐开放,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很多企业尝到了不讲信用的苦果,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企业信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完善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系将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就如何加强信用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信用管理 合同管理 资信 授信 应收账款管理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企业坏账高达1%~2%,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而发达国家通常是0.25%~0.5%。我国每年签订的40亿份合同当中,履约率只有50%左右。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说,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些不诚信行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绊脚石和致命伤。可以说,信用体系的缺位,尤其是企业信用体系的缺位,已经成为今天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企业建立信用体系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信用原意指在为人处事及各种社会交往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经济范畴中,信用是一种建立在对受信人在特定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信任的基础上的能力,也可以是受信人无须付现就可以获取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思·阿罗认为,信用是构成市场经济的灵魂。

所谓企业信用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信用活动,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对信用额度的授予、应收账款回收等各交易环节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以保障应收账款安全和及时回收。除此之外,还包括企业如何加强自身的信用管理,以提高自身的信用度,既包括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也包括自身的信用管理,两者并重,融为一体。

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市场需要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或者说,“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转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多年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信息、偷税漏税、恶意拖欠逃废债务等各种违法违章和商业欺诈行为一直比较突出,屡禁不止,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信用缺失、信用管理薄弱。因此,只有下大力气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失信、欺诈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市场经济秩序好转,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企业信用管理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好企业信用建设,必将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只有讲求诚信,自觉防范和抵制违法违章行为,才能正确处理与消费者及其他经营者的关系,才能真正赢得广大消费者及其他经营者的信赖。在这方面,儒家的诚信文化需要继承、弘扬。其诚实不欺、信守诺言的诚信观,培育了中国儒商的优良商业道德,也可以融通于现代市场经济伦理之中,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2、企业需要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借贷。如果没有信用,企业的生产活动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的要利用信用手段来保障生产连续进行或扩大生产;如果没有信用,企业的生产活动只能在自有资金狭小的范围内进行和维持,就不可能吸纳社会资金使企业规模扩大到无以伦比的程度,就形不成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和能力;如果没有信用,生产和流通的速度达不到空前的速度,只能在自给自足的范围内维持,不可能使生产和流通的发展速度超过任何时代而飞跃前进。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诚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只有高度重视诚信建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信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提高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不讲诚信则寸步难行,美国的安然公司,国内的冠生园,就是例证。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国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时期。

二、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缺失原因

1、内部原因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较为落后,比如对客户的信用信息掌握甚少,企业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比如企业缺少没有在信用交易之前预测和评估风险,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应收账款催收方面缺少专业化管理。例如,有些企业鼓励其销售人员到处拉拢客户,争取定单来获取提成。然而却没有安排专门的信用人员催收账款,导致应收账款日积月累,呆账、坏账增加,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

由于缺少基本的客户管理系统,企业在生产、营销上的盲目性日益明显,市场风险巨大。由于对客户缺少严格的资信管理,造成销售管理失控,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由于应收账款的控制和销售管理分离,账款回收职责不清,相互推诿,造成前清后欠的恶性循环;由于监控不力,业务人员自作主张,也使企业存在人为损失,轻者造成客户资源流失,重者企业资产流失。

2、外部原因

重市场,轻管理。当今市场是买方市场,企业需要扩大市场份额,促进销售,必然需要赊销,信用的产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只有高度重视诚信建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信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提高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

三、加强企业信用制度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1、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信用管理与企业合同管理密不可分。合同是信用的载体,没有合同约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就无从产生是否诚信守约问题;信用是合同的灵魂,没有信用保障,再完美的合同条款也只是一纸空文。目前,许多企业都对“三角债”、拖欠款有切肤之痛。其原因,既有对方不守信用的问题,也与自己审查不严、合同管理不到位有关。因此,信用管理与合同管理不能分割。开展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不是将原来的合同管理工作推倒重来,而是在企业合同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企业合同管理纳入信用管理之中,紧密结合。目前在企业中广泛使用的、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仍要坚持。

上一篇:中国银行:国际结算持续领跑 下一篇: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