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28 12:18:38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发展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而作为环境创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墙面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观赏性墙面;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48-02

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面环境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因种种原因,教师们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到环境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对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一、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墙面的环境创设,墙面都装饰得非常漂亮、精致,教师们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与高超的技巧更使人惊叹不已。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许多幼儿园的墙饰并未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观赏性墙面大量存在,忽视了墙面的教育功能

现在有的幼儿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许多教师只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去创设墙面环境,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过分追求墙面外观的漂亮和形式的新颖别致,极力突出班级墙面环境的优美,突出装饰性,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教师包办墙面环境创设,忽视了幼儿的参与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很少让幼儿参与,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墙饰的点缀。为了追求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往往由教师“自编、自导、自演”,没有考虑孩子的建议及感受,没有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教师只是让幼儿充当墙饰布置的观赏者,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这样的布置过程,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包办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幼儿园按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的现象。

(三)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固定化,更新不及时

大部分教师在开学初,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布置了班级的墙面环境,一旦布置好了,就认为大功告成,一学期都难得更换一次。教师不管自己布置的东西是否已经失去教育意义,是否已经失去时间性,也不管它是否已经褪色,让它从开学一直帖到学期结束。有的墙面布置甚至出现与当前季节相反的内容,有的墙面大主题的画,整个学期下来都长期固定,这样的墙饰缺乏新鲜感,缺乏趣味性、可变性,不能随时提供教育信息,对于幼儿显然是没有持久吸引力的,也难以达到环境创设的教育目的。

(四)班级墙面环境创设成人化,缺乏互动性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只注重成人的提供,忽略幼儿的介入。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喜好来设计班级墙面环境,而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也很少主动引导幼儿与墙面互动,幼儿被置身于事外,没有被真正纳人其中,忽视了幼儿发现环境、享受环境和在环境中成长的重要性。

二、解决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问题的对策

幼儿园班级是幼儿除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地方,而大片的墙面环境最能体现班级特色,蕴含着诸多的教育信息。墙面环境作为“无声教材”,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墙面环境的真正价值呢?

(一)教师应正确认识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墙面环境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基本上不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墙面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做起,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改变墙面环境教育的价值停留在审美的角度,充分认识到环境是儿童的环境,是儿童身心赖以发展的环境;环境创设应服务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服务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针对幼儿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墙面环境创设,把教育意图渗透在墙面环境之中,将教育内容结合在艺术加工后的墙饰之中,从而吸引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使墙面环境不再是一种美丽的摆设,而是更好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桥梁,有效地发挥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如墙饰“区角活动玩什么”就是一面会变的墙,教师通过创设这面墙饰,让幼儿知道,周一到周五在区角活动玩的玩具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不要每天让教师来分配,而且这面墙还是会变动的,当教师定期更换区域盒玩具时,就相应更换墙面上的图片,墙上的图片直观,幼儿一看就明白了,慢慢便养成了良好的区角活动的习惯。

(二)师幼合作创设墙面环境,加大幼儿参与的力度

幼儿园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是幼儿可以参与创设、有发言权的环境。环境创设的过程应是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为此教师应与幼儿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材料、作品、风格等,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建议,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如开学初组织幼儿讨论怎么让自己的班级变得更漂亮,引起幼儿布置班级的兴趣。再如春天来了,可以启发幼儿:现在是春天了,外面到处是春天的景象,路边的桃花、梨花都相继开放,小溪里的小蝌蚪游出来了……想一想怎样把春天也请到我们的班上来呢?从而引导幼儿多发现春天的变化,启发幼儿集体讨论,然后定出“春天来了”的主题墙饰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解决如何装饰墙饰,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大张底纸,提供了各色卡纸、皱纹纸、彩笔、胶水等,让他们在底纸上描绘春天的美景。通过讨论,教师和他们一起用颜料涂出了一棵大树,孩子们用绿色的皱纹纸搓成“柳条”,布置了一棵柳树;用粉红的皱纹纸捏成了一朵朵的“桃花”,变成了一片粉红的“桃花林”;用绿色的卡纸剪出了一片绿草地,还画出来一条小河。看到这美丽的春天景色,孩子们都围着那幅墙饰叽叽喳喳,一片惊叹声:哇!好漂亮!这是我做的,这个是我们一起做出来的。在他们的交流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在柳树上、桃花上还可以增加些什么?在小河里可以有什么?于是,他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小鸟们都飞到树上来了,蜜蜂在采蜜,蝴蝶在捉迷藏,小河里可以贴上自己折的“轮船”、“小鸭子”……他们商量着,有的用绘画的形式,有的用制作的形式等等。于是,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去找材料,在“春天”里展示自己的所看、所想,每天孩子们都有新的发现,每天的墙面都有新的变化。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将收集布置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与墙面的互动和对话中,每个幼儿都参与了,都获得了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对于有自己参与创作的墙面幼儿更感兴趣,尤其是对有展示自己作品的墙面环境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样的墙面环境会引发幼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过程也使他们感到满足,感到有趣,对幼儿而言,这是一个游戏的过程。

(三)适时更新墙面内容,使墙面环境多变而有趣

生动、直观、动态的墙面环境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成不变的墙面难以维持幼儿的兴趣。因此,幼儿园的墙面环境要适时更新,让幼儿永远对教室墙面环境保持新鲜感和求知欲,幼儿才能经常从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

一方面,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时变化和增减。可以随着主题的变化或是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也可以是重新布置;同时还可以不断丰富和更换墙饰创设的材料,积极投放些幼儿感兴趣的、新鲜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墙面环境多变而有趣。另一方面,墙饰是静态的,墙饰对幼儿的教育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墙面环境创设应追随幼儿的活动,教师要明确墙面环境与教育教学和幼儿的活动过程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要根据教育内容和幼儿的发展,不断变化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让墙面环境成为一个“会说话的教师”。正如前文师幼共同创设的“春天来了”的案例,随着幼儿对春天的认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春天来了”的墙饰也随之变化与丰富着,不断给幼儿带来惊喜。同样,当夏天、秋天、冬天来临时,教师也可以依据季节变化,让幼儿交流、收集、布置墙面环境,让教室的墙面在幼儿手中不停地“说话”,而幼儿在活动中也深刻了解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

(四)创设“活”墙饰,引导幼儿积极与墙面互动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最终是为幼儿服务的,要让墙面环境与幼儿发生互动,最好能设计成可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的“活”墙饰。如“三只袋鼠”的墙饰,在每只袋鼠的肚子上贴上标记,让孩子通过给袋鼠分礼物的形式去感知大小、多少、形状的概念。袋鼠肚子上的标记可以根据需要经常变换,让幼儿在与墙饰的互动中主动学习。教师还应积极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主动与墙面“对话”。如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很容易产生入园焦虑,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充分考虑到这点,创设了“我的家”墙饰,贴有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家人在一起亲亲热热的相片。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可以指着墙面的相片说“妈妈在这儿呢宝宝别害怕”,“宝宝笑得多甜、多开心呀”,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总之,墙面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教师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喜爱的、能与之互动的墙面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

上一篇:言语行为与法律中的意图研究 下一篇: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