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时间:2022-09-28 10:40:52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

如何根据现代酒店业发展需求的改变,调整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计是当前高职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计。

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以教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职成〔2014〕9号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服务发合、适应需要、提高质量为目标,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然而,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和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学生的人才培养上,现代学徒制是符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也是改善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

“学徒制”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是手工业行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产物,是“以师傅带徒弟为主要形式,以某行业或职业的知识技能学习为内容,徒弟可以获得某种形式回报的职业教育形态”。随着工业革命浪潮的掀起,传统学徒制逐渐被职业学校所取代,在二战后又被西方国家重视起来,创造发展为现代学徒制,并成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现代学徒制是由政府介入,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现代学徒是一种递进关系。现代学徒制相比较传统学徒而言,最关键的是突出学校与企业的双元培养、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工学融合、工学交替是现代学徒最大的特点,强调的是学中做,做中学。

二、酒店管理专业背景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于2001年,在2008年时以明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为产业依托探索校企合作,2012年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实行“半工半读”、“先招工后入学”,学生以酒店工作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3年,本专业获得了海南省省级特色专业。2014年,酒店管理专业首次取消寒假,实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学做一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且我院课题“海南酒店行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获得了海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并获得20万元的课题基金,同时还积极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5年,海南省共有两所院校获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为其中之一。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酒店行业的用人需求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现代学徒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现代酒店所需的专门人才。旺工淡学、工学结合、理实化一、培养企业预备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根据海南旅游业淡旺季明显的特点,该专业变“寒假为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时间为每年的12月15日至次年的3月15日。

为贯彻落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行,三亚城市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将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以下更改:

大一第一个学期,主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认知以及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为进入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所扮演的角色为“现代学徒”。教学期间主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听从指挥、能够按时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以满足雇主的基本需求为目标的现代学徒。同时,雇主通过两周一考核、技能大赛等方式对学徒进行考核。在结束了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后,学生将会返回学校继续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为下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结束了一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后,学生将继续参加第二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与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不同的是,此时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现代师傅”,这要求学生学会管理学徒、教授技能,以满足雇主的高级需求,同时,现代师傅要带着自己的实践案例走向学弟学妹;大二下学期以及大三上学期,学生继续在校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最后一个第三学实践教学期,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基层管理者,这时的学生学会经营,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楼层的包岗包层,以超越雇主需求。以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职业生涯为主线,为企业培养预备队,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学会做、学做合一,教师相对应的进行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和手脑并用。如图1。

四、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内容选择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首先对酒店行业的相关工作岗位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典型工作岗位;其次,根据各典型的工作岗位对应出相应的工作任务;再次转化为行动领域,最后构建本专业的课程群。

(二)课程内容排序

课程安排是学生学习进程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学生的每个学习阶段都应该安排不同的课程,以达到学生阶段性学习目标。

针对以上典型工作任务构建的课程群,对学生在每个阶段所进行的教学需要对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大一上学期,打破了学生只上公共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大一就开设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让学生学会基础操作服务,从而为学生的第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成为“现代学徒”奠定基础,这时的学生只要求知道“怎么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实践教学结束,学生回到学校,继续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核心课程,在上一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把《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以及《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主要部门的课程进一步详细地学习和实践,加强学生的学习内容,在知道“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疑问。另外,为了让学生在第二个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更好地成为师傅,增设《酒店市场营销》以及《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营销意识和人员管理能力;大二下学期,继续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核心课程,这时的课程更加偏重于技能和知识的管理,以及酒店产品的营销策划,培养学生基层管理能力。海南被确定为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英语是学生沟通交流的必要语言,《酒店服务英语》也根据学生各阶段学习的需要连续开设,循环上升;最后一个学期,继续开设《酒店服务与管理》综合实训课,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的最后一个第三学期顶岗实习成为基层管理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围绕《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展开,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开设,打破了传统的一门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学生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分开的传统学习方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如图2。

(三)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

课程围绕学生整个学习周期的始终,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使学生更好地把实践和理论知识更好、更巧地融合。

学生回到学校学习知识,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即使在校学习也不完全与企业脱离关系,不仅是学校的老师参与教学,而且邀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参与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在校经验较少的教师参与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更新与企业相适应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学生毕业就业难,教师“双师素质”建设,同时也解决酒店旺季用工荒,政府缓解就业形势的难题。

五、人才培养实践――第三学期实践教学

(一)“第三学期”实践教学含义

“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期是在学生原本两学期的基础上,根据海南旅游业淡旺季明显,企业用人需求特点以及为企业输送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而增设一个实践教学学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企业培养预备队。

(二)“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方法

“第三学期”实践教学是以学长制为带领下的团队教学,在每个酒店里配备相应的学长,这样形成每个酒店是一个学习实践团队,以学长为中心,带领学弟学妹进行实践。

(三)“第三学期”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第三学期”实践教学从开始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学徒”、“现代师傅”、“基层管理”到最后以大三学长为引领、加强校企合作、最后实现团队式创业,进行全面的包岗包层。当然,学生在进行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重复的是工作过程,提升的是知识技能和水平。

六、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的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参与教学,为企业培养预备队。本论文以三亚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为研究,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关于工资指导线的两个基本认知 下一篇:默多克创办未来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