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武山农家乐

时间:2022-09-24 08:26:09

摘 要:近年来,政府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并极力推动乡村旅游,以期改变落后的乡村面貌。但随之而来的是传统的乡村景观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本文首先提出视觉景观的概念、研究对象,从视觉角度入手,分析了乡村视觉景观的构成要素、意象,探讨了乡村视觉景观规划的原则、方法,希望创造出一种新的景观设计体系――层次丰富、舒适宜人的乡村景观视觉体系。其次,笔者具体结合郑州广武山农家乐,对实施设计范围的现状进行视觉景观分析,希望将当地乡土景观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设计中,整个设计通过形态、色彩、肌理三个层次的规划阐述了提高农家乐景观的整体方案。

关键词:乡村;农家乐;视觉景观;规划;形态;色彩;肌理

新农村建设和旧农村改造时缺乏乡村建设理论的指导,导致农村盲目照搬城市建设方式,农村趋于城市化,虽然在村容村貌改变取得进步,但也给优美的乡村带来极大的破坏,古朴的风俗即将消失,固有的文化即将丧失,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即将消失,这也是所有乡村面临的问题。

对于城市来说,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建设的高速运转,绿地面积的减少,空气环境质量不断变差,人们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户外景观,以缓解城市发展带给人的压力,人们迫切需要回归自然。

国外学者对视觉景观的规划研究主要起源于20世纪60到70年代。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着手于对景观视觉资源的保护研究。景观设计师希尔维・劳女士在面临英国当时造林中的一些视觉问题时,借鉴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的视觉理论,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此后,通过景观设计师的不断努力和实践,逐步形成景观视觉设计的一套理论体系,这套空间视觉分析语言逐渐成为建筑、城市等景观领域必备的视觉分析语言之一。

而对于国内,造园理论著作《园治》最早提到视觉景观,但当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词语,只有在著作的话语中体会到造园者,已经把人的视觉生理、心理特性运用到造园中,如“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园林巧於因界,精在体宜”等原则。随后,结合20世纪80年代逐渐引进的国外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一些视觉景观的分析与评价。

视觉景观这个概念,先从景观这个概念来讲,字面意思包括“景”和“观”两个层面,“景”指客观世界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包含了人造自然景观,“观”指人对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产生的主观感受。由此可以看出景观的内涵丰富,伴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提出视觉景观,强调视觉景观的重要性,希望设计师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环境。就目前而言,视觉景观还没有具体的定义,这需要后辈设计师在实践中体会不断地完善。在这里,笔者认为视觉景观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着眼点,将视觉分析的方法运用与景观设计中,描绘出一个以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美丽风景线。

1 视觉景观构成要素及意象

1.1 农家乐视觉景观构成要素

从人的视觉角度来分析,形态、色彩与肌理这三个方面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视觉的主要体现。因此,形态、色彩与肌理这三个方面也是景观的主要视觉构成要素。

(1)“形态”的内涵千变万化,“形态”蕴含了事物外部的形状、姿态、形式,主要包括点、线、面、体、空间等构成要素,这是大千世界的造型基础。农家乐景观中的“点、线、面”不仅仅局限于概念上,具体到课题的景观层面上讲,风水树、凉亭、艺术石、桥、水塘等都是景观中的“点”,可以构成局部视觉中心,这是农家标志的典型代表;院内的崎岖小道,平坦开阔大路,院边的墙垣、土埂、树篱、流淌的溪流、小沟等都是课题景观中的“线”,这具有一种方向感,引导观赏者的视线;院内的晒场、草地、蔬菜大棚、湖泊等都是课题景观中的“面”,它们使乡村景观空间层次丰富,形式多样。

(2)乡村景观的色彩是极其丰富的,四季交替更迭,色彩变化无穷,美不胜收。但乡村景观的色彩并不单指客观世界带给你的色彩,也包括人工色彩和人文色彩。人工色彩简单来说就是房屋、灯光带给景观的变化,人文色彩是通过人作为载体而传达出思想意思、文化艺术、风俗、宗教观念等因素共同参与下形成景观的色彩。

(3)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是表达人对物体表面纹理特征的感受。由于物体的材料不同,其表面也不尽相同,带给你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如课题中的木质的小屋、柔软的草地、缠绵的小溪、坚硬的石头等带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传统的乡村更是历经风霜的洗礼,蕴含了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气息,别有一番风味。

1.2 农家乐视觉景观构成的意象

“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将主观情感赋予客观事物,人们在不同时刻、不同地点会对客观事物产生相对应的思绪,引发人们丰富的情感涟漪。由此可见,对景观的首次印象来自于视觉。乡村的视觉景观不同于城市,它通过独特的地域形式、典型的景物来表现,唤起人们心中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乡村意蕴浓厚的优美画卷。

2 农家乐视觉景观特性

2.1 原真性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农家乐景观设计朴实自然,充满乡土的原真气息。人们在自然基址构建理想栖居环境,如陶渊明诗句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2 地域性

我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地域特色也分外分明,通过农家乐视觉景观设计中的三要素,挖掘和提升当地的地域性特点,有利于农村长久发展。

2.3 和谐性

对于传统村落要有保护性原则,主要在于处理协调发展和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发展农村时达到最少的人为干预,维持农村原有的自然面貌和精神文明面貌,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村落文化和谐发展。

2.4 季节性

四季的轮回带给世界缤纷的色彩,给予我们不一样的感受,激发我们无限的想象。宋代诗人郭熙的一首诗“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四季的色彩,传达诗人对四季的感受。农家乐视觉景观设计遵循季节无穷的变化,注重视觉上带来的直接冲击,带给人们更直观的感受和体验。

3 农家乐视觉景观设计展望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建设村容村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与环境共生的休闲格局。同时,将乡村与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等开敞空间结合起来,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于一体的绿色开敞空间网络,就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户外休闲空间。

上一篇:乡村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六步法”的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