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需要调整”是个伪命题

时间:2022-09-28 10:34:37

“中国保险业需要调整”是个伪命题

我国保险业需要调整的观点已经流行很久了,相关说法频频见诸报端、相关报告及规划等。而这对于保险业还很不发达的中国来讲,并不是一个很切中要害的话题。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保险业需要调整”的论调是个伪命题。

首先,从中央有关论述来看,涉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含义是指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保险业需要调整”的主要是套用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关表述,但忘记了保险业本身就属于大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范畴。从我国保险业面临的形势来看,2010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GDP)为3.8%,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2%,保险密度(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约为158.4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如2010年印度与我国台湾地区的保险深度分别为18.4%、5.1%。同时,我国保险赔偿占灾害损失比例不到5%,而全球平均水平超过30%。我国经济总量目前已排名世界第二,但2010年保费全球排名仍居全球第六位。当然,保费增长不会与经济增长完全同步,但至少可以说明我国保险业具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漠视保险行业尚有发展空间巨大、市场需求旺盛的事实,进行所谓的“调整”,其相关做法终将难以为继。

当然,中国保险在全世界的市场占有率这几年一直在上升,中国保险业确实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还有巨大的差距。从金融产品的替代效益来看,如果保险业的发展受到人为的控制,就会导致消费者对其他金融产品的替代。2011年上半年,我国信托资产规模达3.7万亿元,而同期保险公司总资产5.75万亿元。如果继续对保险业继续进行所谓的调整,甚至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干扰市场机制运行,按目前的发展状态,5年后,我们也许会看到在金融体系中保险业资产规模地位将让位于信托行业。

其次,谁也说不清楚保险业调整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合理的保险业务结构也尚存悬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保险业“调结构”似乎已经成为国内一个时髦的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话语体系。然而,在一个市场化的体系里,利益机制是引导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机制。如果保险业没有进行调整而未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则无须某些行业专家、监管人士进行倡导和建议,保险企业就会自动进行调整。如果保险企业能由此可以获得更加良好效益,即便是监管当局强行进行打压,保险企业依然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来突破相关政策限制,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对市场机制进行干预的反市场行为,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并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三,有人虽然自己说不清楚什么是合理的或者是最优的保险业务结构,但他看来,保险业调整就是要回归保障、就是要大力发展期缴业务(指保费分期缴付的业务,与之相对是一次性缴清所有保费的趸交业务),甚至要对分销渠道中多年来保费贡献度最大的银邮渠道进行限制。

我们先看第一种说法,调整是要回归保障。这种说法初听起来很让人感动。但保险企业的归属来看,保险企业首先是企业,其次是金融企业,最后才是销售保险合约、提供风险保障的企业。即使是提供风险保障,毫无疑问,只有盈利状况良好、现金流充裕的保险企业才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保险保障服务。对于什么是风险保障,我们也要有与时俱进的观念,如果目前还把风险保障仅仅理解成就是疾病保险、死亡保险,这种定义就显得过于狭隘,将保险业的服务范围也限定得太窄了。实际上,在一个高风险的社会里,风险保障应该是在未来出现特定需求时,在经济上能够满足和解决这些需求的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具有分红与投资性质的新型人寿保险产品当前在全世界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第二种说法是保险业调整就要大力发展期缴业务。其主要理由是期缴内含价值高、有续期业务,有利于未来业务的稳定。但无论什么产品销售都不能仅仅从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而应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作为切入点。保险企业的趸缴保费虽然没有续期业务,不具有滚存性,但它充分考虑到了国人的传统消费习惯以及现实购买力。如果为了保险企业自身所谓的可持续性发展,放着让广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不发展,强调概念,脱离国情、脱离市场,甚至用种种不规范的促销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最终一定会得到市场的无情惩罚。实际上,我国“十一五”期间销售的保险产品70%以上均为趸交产品,甚至期缴业务的缴费期限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短期化特征。2010年,欧洲一些国家的保费增长非常强劲,主要原因也是趸缴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所致。

至于保险业调整还要限制发展银保业务的说法,甚至采用行政干预手段人为地控制业务增速。这些主张和做法大多没有建立在严谨的市场调查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从个人观点来看,所谓的“中国保险业需要调整”的观点一直就是一个伪命题。无论什么时候,我们的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企业就应该开发什么产品,这个结构就应该是合理的。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上一篇:文化引领杭州银行造就卓越 下一篇:欧元之路,回到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