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实验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时间:2022-09-28 08:32:17

改进实验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自然学科学科。它既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 因此,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发挥实验的作用,它不仅对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

为了有效地完成物理教学任务,充分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十分有必要把物理实验引伸至课外,课外实验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特别能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大自然和日常生活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阔的大课堂,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大有裨益。

实验教学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常用办法,改进完善实验设计,实现实验创新,突破教学难点。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更注重学生的探究,对教师的要求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

例如,在进行浮力方向教学时.对于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多数教师都是依据一些物体放在水中松手后上浮来说明的,也有一些教师利用静态的实验来说明,这些做法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学生的头脑中对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还是模糊的,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实验实现突破,为突破这一难点。设计如下实验:采用动态实验操作,可以充分说明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将乒乓球用细线拴住,细线一端固定在烧杯底部,向烧杯内倒水,当水达到一定深度时,乒乓球浮起,细线逐渐张紧。说明此时水对乒乓球有向上的浮力。说明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将烧杯逐渐倾斜。但是,细线始终沿竖直方向。说明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敢于且习惯于打破思维定势,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在物理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中,合理的信息技术应用丰富了实验教学的手段,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的生活再现,把引入环节变得活灵活现,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设计实验变得简单易行;观察环节极大地拓展了实验的可视性和可重复性;数据采集环节信息技术让物理量的测量简单方便、精度高;数据分析环节能将学生从简单、机械、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创造力的方面。

一、用生活化、可视化的场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用多媒体把这些问题场景再现,让学生去思考,往往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者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片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么样?透过老花镜看远处物体,物体又会怎样呢?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觉得简单有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在讲授磁场时不能直接观察到,这些都需要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去理解,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中遇到了很大困难,而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恰好能够弥补这些缺陷。

二、利用信息技术设计、进行实验,可以节约学生学习时间,把操作变得简单易行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非常多的学习资源,例如在学习“连通器”这一节时,课前让学生通过因特网查找收集相关连通器的实例,小到家用茶壶,大到工程船闸,使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就已经体验到连通器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让学生自已动手设计实验就会简单易行。

三、采用信息技术增强实验现象的可控性,把实验现象放大、缩小、放慢、交互、重复等,方便学生观察

在实验教学中,在些研究对象的物理变化过程相当短暂,其现象瞬间而过,不便仔细观察和分析,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演示,通过控制计算机操作,就可达到实验的目的,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研究其像的性质是怎样随着物距的改变而变化的连续过程,我们就可以把实验过程放慢,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有些实验我们需要把实验数据放大,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的实验,电压表、电流表是演示实验用器材,但是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把两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解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天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实验能力,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

上一篇:谈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注 下一篇:如何设计(新目标)英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