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能量”观视角解读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

时间:2022-09-28 08:26:32

从“语言能量”观视角解读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

摘要:庞德的“语言能量”观认为语言是具有“能量”的,词语之间能“传电”,词语间新的结合会产生新的意义。网络新词是词语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义变体,其产生是其自身“能量”不断发展运动的结果。从庞德“语言能量”观的视角解读网络新词生成机制中能量的变化及其翻译方法,有助于了解当代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在庞德语言能量观的指导下,译者应发挥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准确译出表现于语言形式之外的网络新词内涵。

关键词:语言能量;网络新词;翻译;译者主体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4)03-0027-0005

1 引言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对翻译界的杰出贡献之一就是“语言能量”观的提出。庞德认为语言自身是蕴含着“能量”的。“按照庞德的解释,语言的活力是指词语在结构中与其他词语在特定的地点和时间所产生的新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品质,这就给语言带来了‘活力’。他又说,词语之间能够‘传电’,能产生和互相产生某些品质”(郭建中,2002:46)。词语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新的结合,产生新的意义,获得新的能量,使得新词、新义层出不穷,这就是所谓语言产生的“活力”。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为网络语言、网络新词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提供了载体,并使网络语言、网络新词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词库。本文以庞德“语言能量”观为视角,从旧词生新义、词语创新和仿拟词语三个方面来解读网络新词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

2 对庞德语言能量观的解读

庞德“语言能量”的概念是于1910年在对罗丁・卡瓦尔坎迪的诗歌进行批判时第一次提出来的。他说:“罗丁的‘能量即美’的观点是成立的。我们所有有关诗歌美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下列思想有关:迅速、有动力、具有力量,而我们对丑的概念却与缓慢、无生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Guido,2010)。“按照庞德的语言能量理论,语言有其自身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环境而变异生存……这种生命力就是语言的能量”(廖七一,2002:30)。

庞德在《严肃的艺术家》中,进一步对“能量”进行了界定:“我们可以相信,艺术中至关重要的是某种能量,一种像电或辐射波的东西,一种可以链接,可以整合的力量,那是一种类似流水的东西,他从金色的沙滩上喷涌而出,迅速游走,你可以将它想象成任何意象”(庞德,1913)。

庞德在翻译过程中不强调文本的意义或是个别词的意思,而是强调节奏、选词和词语在上下语境中的意义,因为词语处于运动之中。庞德认为“三四个词并列在一起,能放射出具有很大潜力的活力……那些词充满着特殊的活力;那是传统的力量,是多少世纪以来的民族意识的力量”(郭建中,2002:47)。这里,庞德实际上强调了词语的互文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语言是具有生命的,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会激发出无限的“能量”。正是语言所具有的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才使得新词不断涌现,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

网络新词的生成是依赖人们熟悉的词汇,通过词语的“运动”或其本身的“能量”,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彰显出旧事物与新事物的相似点,赋旧词以新义或进行词汇的创造。

网络新词不仅体现了当代人的思维方式,更体现了人们认知世界的一般规律,在其生成背后有着人们对网络新词的创造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因此,在以庞德的“语言能量”观来理解网络新词的前提下进行翻译有助于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并有助于使目标读者对网络新词有更深刻的认识。

3 语言能量在网络新词中的体现

网络词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表达。新的词汇形式在网络这一传播媒介的影响下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猛发展。笔者将从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三个主要方面,即旧词生新义、词语创造及仿拟词语,逐条分析网络新词所承载的语言能量。

3.1 旧词生新义

有一部分汉语网络新词虽然原来就存在于汉语词汇中,但是在当今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词汇的词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说来词义的变化是其在语言表达层面用法的发展,是词汇自身“能量”不断发展运动的结果。

庞德很看重意义的相互关系。庞德的翻译理论要求译者随时保留产生意义的氛围,以便在翻译的过程不仅能读懂词语的直接意义,也能读懂该词语在不同表达形式中的隐含意义,也就是意义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所呈现出来的新义。“所有的词语都有两种用法:习惯用法与非习惯用法……在历史这一语境中语义含蓄使我们更能看清语言的能量”(廖七一,2002:31)。这里的“历史这一语境”指的就是产生意义的氛围,尤其是指非语言的客观外在环境,主要包括交际对象、交际语体或交际的社会场合等因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不同程度地构成特定的交际环境,从而为语言能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如,汉语“山寨”一词本义指“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亦指“有寨子的山区村庄”(《现代汉语词典》,1998)。而如今“山寨(copycat)”的网络流行意思却是依靠抄袭、模仿、恶搞等手段发展壮大起来,反权威、反主流且带有狂欢性、解构性、反智性以及后现代表征的亚文化的大众文化现象。正是“山寨”这一词语所承载的语言能量的发展变化,使得旧词生新义。新的交际环境为“山寨”这一词语获得新的能量创造了条件。而译者也正确地理解了“山寨”一词的新意,“cat”一词的释义为“an insulting word for a woman who you think is un-kind or unpleasant”(《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2009)。“copycat”则很真实地再现了这样一群恶搞的人群,巧妙地将原文的“能量”传神地过渡到目标语言中,翻译灵活准确。

再如,“围观”(onlook)传统解释为:“(许多人)围着观看”(《现代汉语词典,1998》),而在网络这个背景中,它的意义却变成“与我无关,只是看看而已”。现在网上每天都会冒出形形的人和事,网民大都见怪不怪,但“围观”一下也无所谓。这类人在一起构成了“围观群众”(onlookers),即可忧国忧民,又可娱乐打酱油,何乐而不为。译者充分理解了其语言深意,将其翻译成“onlook”,挖掘出了其中蕴含的能量,十分准确。

3.2 词语创造

“我们应该注意一个词语是怎样用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尤其是该词以一种新的或不合常规的方式使用的时候。正是词语这种‘创新’的本质,即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均创造与其他词语新联系的本质,赋予了语言的能量”(廖七一,2002:30)。由于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产生,已有的词语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人的表达需求,于是词语又再一次地将其“能量”释放出来,新词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丰富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合成是网络新词产生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包括“复合式”和“附加派生式”。

3.2.1 复合式

1) 由字母与数字复合而成的网络新词

由字母与数字混合而成的网络新词的数量不多,但它的无规则的组合恰恰体现了语言的“能量”及其灵活性。如:cu2morrow、3q、4u,其构成规则是无法用正常的思维方式来解释的。cu2morrow意义为“seeyou tomorrow”,“2”代替“tomorrow”的第一个音节,“see you”则由同音字母代替。3q是“thank you”(谢谢),数字3的汉语音节读音[san]代替了中国人听起来近似的英语thank you的第一个音节[θ??]。4u是“foryou”,4与“for”的音节相同,u和“you”的音节相同。

2) 由字母、数字与汉字复合而成的网络新词

字母、数字与汉字混合构成的网络新词风头正劲,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体现了语言“创新”的本质和其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小ease”(小事一桩)、“伪IP”、“奔驰250”(笨、痴、二百五)、“・COM”(刀抗母)(刘钦民,2002)。

3) 由汉字与汉字复合构成的网络新词

汉字与汉字复合而成的网络新词也在网络新词生成机制中占很大的比重。两个原本互不相关的词语,因其自身携带的能量,在特定的条件下结合到一起,产生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如,转型跳槽(career shifting);胶囊公寓(capsule apartment)。原来分别是互不联系的互相独立的词语,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媒介,这些词语蕴含的能量被充分发掘出来,从而生成新的网络词汇。 4) 谐音 网络新词中谐音词比比皆是,如传统意义谐音的例子有:霉女菌男(美女俊男)、1314520(一生一世我爱你)、8147(不要生气);斑竹(版主)、共眠(共勉);数字谐音有:9494(就是就是)、英语谐音有: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烘焙鸡(homepage)等等。再如2011年度网络热词“肿么了”也就是“怎么了”的谐音,其起源或是因输入法错误,或是因年轻人的后童稚化语言风格而致,现已被网友普遍用作诙谐的发泄,或无法理解某人某事时的语言表达,反映出纠结的心理。

在这些例子中,谐音利用了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一个词语同时具有双重意义。在网络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获得崭新的能量,可以表达反讽幽默或体现说话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3.2.2 附加派生式 附加派生式按照词缀的位置可分为两种。即前缀和后缀。在一个前缀或后缀的引导下,在相应的位置加上一个字或一个词,便可以构成一个新词。

(1) 前缀。如以“裸”字为前缀的新词:裸官(na-ked official)、裸机(bare mobile phone)、裸婚(bare-hand-ed marriage);以“被”字开头的新词:被辞职(be said tohave resigned)、被代表(be said to be represented)、被就业(be said/declared/alleged t0 have found jobs)。

(2) 后缀。如以“吧”为后缀的新词:书吧(book-shop-bar)、茶吧(tea bar)、陶吧(pottery bar or earthenw-are bar);以“人”为后缀的词语:橡皮人(the jaded)、两餐半人(meal skipper)。

在以上的例子中,无论是以“裸”或“被”为前缀还是以“吧”或“人”为后缀的新词,都在向我们彰显一个事实:词语的“能量”并非无规律可循,在特定的情况下,它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其“能量”释放出来,达到其达意而传神的效果。

3.2.3 仿拟词语

仿拟词语是依照现有词语的格式而模仿创造新词的一种造词方法,“它通过替换传统语言中已存在的词汇中的个别语素构成新词,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构词方式”(袁瑞姣,2008)。由于仿拟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有词语的能量,比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仿拟的词语不仅能够增强网络语言的感染力,而且能达到诙谐、幽默、讽刺的效果,使语言能量以巨大的威力发挥出来。仿拟词语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流行开来。如open-collar workers意为开领工人,指把家当办公室、在家里上班的人。open-collarworkers仿white-collar workers;netizen(网民)仿citi-zen;“笨鱼先游”仿“笨鸟先飞”,隐婚族、零帕族、乐活族等“族”属词均仿上班族,还有蓝客、闪客、白客仿黑客一词。

4. 庞德的语言能量观与译者的主体性作用

根茨勒指出:“庞德的翻译理论建立在语言能量这一概念基础之上,写在字里行间的语言和具体细节,并不仅仅是代表事物的黑白符号,而是作者刻意雕塑的形象……译者是艺术家、雕刻家,甚至书法家及文字的驾驭者”(Edwin Gentzler,2008:15)。由此不难看出,庞德的“语言能量”理论富赋予了译者以更多的自由,重申了译者的主体作用。“庞德的翻译思想几乎完全构建在译者生命本体和原文生命本体交流互动的基石上,两者激情邂逅的结果决定了翻译的内容”(周建新,2011)。在庞德的语言能量观的指导下,译者应正确掌握“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手段,从而使其内涵表现于语言形式之外,给人以无比的深思暇想和无穷的揣摩回味。

综合以上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庞德的“语言能量”观突出强调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了更好地体现译者的主体作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4.1 准确理解词语内涵,深入挖掘词语所含“能量”

“庞德在翻译时不是推敲词句,而是使自己的感情进入原作者的角色,将原作中的思维方式和感情方式进行浓缩提炼,再传达到译语中去”(郭建中,2002:45)。这就是说,译者在翻译时不但要看句子的表面结构,更要挖掘其隐含的深层意义,通过上下文来揣摩句子的深意。译者在追求语言表现风格的同时还要注意词语的表意要有一定的明确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目的。如:时下网络流行语中“神马都是浮云”格外引人瞩目。“浮云”一词最早出于孔子的“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但因其时代背景等等原因,这句话已经渐渐为人们所遗忘,在此词语“能量”即将“耗尽”之时,天涯网友蓉荣在《极品女小月月》中的一句“神马都是浮云”使该词重获新生,彰显出巨大“能量”,成为当红网络用语。浮云(fleeting eloud)一词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切皆为过眼云烟的事实,又揭示了人生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真理。这也正体现了词语以“新的或不常规的方式使用时”所体现出来的语言能量。其英译版本fleeting cloud中fleeting意为“lasting for only a short time”(《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十分传神地体现了事物转瞬即逝的状态,恰到好处。

又如“LOHAS”(乐活族)一词是英语“Lifestyles of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以积极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这一族人希望自己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光彩照人。译者充分分析了该词所蕴含的能量,将这一族人“LOHAS”翻译成“乐活族”恰当准确,符合其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成功地将英文的语言能量转换到了中文目标语中。 4.2 把握翻译尺度,灵活创新

有些网络新词体现的意思,要靠译者把握翻译尺度,进行灵活创新。如在仿拟词语中,译者要注意把握原有词语与新的仿拟词语之间能量的关联,使这些网络新词获得更大的语言能量。下面以上文例子中提到的“族”属词,如:“零帕族”(stress-free type,stress-prooftype)、“隐婚族”(pseudo-singles)和“蚁族”(city ants)为例进行说明。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族”字有这样几个义项:①家族;②古代的一种残酷刑法,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庭,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庭;③种族;④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现代汉语词典》)。其中③④意项的“族”使用最为广泛。我们在此探讨的“族”属词正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类人”。对于此处列举的三个新词,我们不能按其表面意思直接翻译,而应该根据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隐含意义,深入分析其自身“能量”,再着手进行翻译。“零帕族”中“零”可直接理解为阿拉伯数字0,“帕”是“帕斯卡”的简称,压强单位。所谓“零帕”就是没有任何压力,“零帕族”即是指从事各个行业的人们,在面临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压力下,仍能积极乐观地面对的这一类人。译者将其译成“stress-free type”,或“stress-prooftype”,忠实准确地把握了翻译尺度,恰当地将原语能量过渡到目标语中。“隐婚族”指那些已经办好结婚手续,但在公共场合却隐瞒其已婚事实的一类人群。“隐婚族”以单身的身份出现于公共场合,因此也称为“伪单身”,将其翻译成“pseudo-singles”十分准确。“蚁族”(city ants)指的是一个庞大的80后群体――低收入的大学毕业生聚居在一起的一个群体。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由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或是收入低而不得不选择聚居在一起,由此“蚁族”便应运而生。译者充分剖析了该词语所蕴含的能量,将其翻译成“city ants”是十分恰当生动的。在此,译者没有走传统的翻译路线,不但准确地把握了翻译尺度,还进行了灵活创新。 4.3 不拘泥于形式,彰显语言“能量”

翻译网络新词不能过分强调某个词的外在表达形式,否则会使译语语义晦涩难懂,更不用说正确理会原语的真实意义了。“网络词语本来就有浓重的娱乐化色彩,翻译时,与其追求机械的语义对应,不如追求灵活的动态对应”(王维东,2011)。例如,“给力”这个网络词语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翻译为gelivable。“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木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老师”(卢有霞,2011)。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结合网络这一语言环境,译者跳出翻译的藩篱,将该词译为“gelivable”其中“geli-”来源于汉语拼音“geili”。根据汉语拼音的发音特点,新创词语的翻译手法充分彰显了语言的能量,该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流行开来,广为网民使用。 5. 结语

网络语言以其强大的“能量”和生命力日益丰富着我们的词汇。新的特定的时代背景能构成新的交际环境,从而使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迸发出无限能量。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彰显其主体性地位,做好一名“艺术家”,用灵活恰当的方法将其艺术作品以最完美的形象展现在目标“观众”面前。

上一篇:随力弘化中华文化的大愿行者 下一篇:论公共价值视野下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改革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