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时间:2022-09-28 05:32:16

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在现代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取得好成绩,还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富足的生活使他们不能受一点苦,没有学习的激情和研究探索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学生没有对未来的规划,也不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对于一个生活在对德、智、体、美、劳高要求的现代社会,这种人很难生存下去。所以,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就要求教师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呢?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根据当前高中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合多年的高中政治课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观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评价手段往往是考试,以分数作为最终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程度。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对于知识和信息是否吸收,而对于学生将那些知识有没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动缺乏监督和评价。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临时抱佛脚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高分低能的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思想政治考试中的成绩优秀,然而,在学校和班级所组织的一些活动中却表现得自私自利,毫无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虽然好,但是心胸狭窄,缺乏团结互助精神和广阔的胸怀。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传统的评价往往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视而不见,这就导致一些正在进步道路上的学生的积极性大受打击,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因此,学习的动力也消失了。现代教育观念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在对学生做评价时,要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的评价结合起来。在改变传统教学评价观的同时,也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课堂上,教师应少讲一些“假如考试出到这类题时应如何如何”之类的话,多问一些“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觉悟,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注重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

所谓道德内化,是指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培根认为:“一切天性和语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重要的目的,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检验政治课德育实效性最客观的标准之一。但是,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只完成了对道德规范的了解或浅层次的常规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依然没有确立。出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过程往往满足于形式上的说教和灌输,学生在多年的教育中对道德概念、规范准则早已耳熟能详,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不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是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而不去做。所以,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道德行为的产生,在认知与行为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凸现德育的主体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参与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相比较而言,现行初一教材浅显易懂、可读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领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认识,受到启迪,获得感悟。例如,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交给学生讨论:1.照片反映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在认识国情上不了解过去,也就不能理解现在?2.你认为中学阶段在人生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和地位?3.怎样使每位同学在中学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些问题,从学生原有的思想认识水平出发,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成为内化的动力。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三、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教材的内容,选取近期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根据现实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加深对教学理论的认识,并且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教育合力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有力帮助。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某种行为和思想给予了否定,而家庭中家长对这种行为和思想却不反对,而且在社会上这类行为和思想比较泛滥时,那么,学校的教育就不会取得相应的效果。因此,作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引导。另外,对于社会大环境来说,相关部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道德之风,给予学生健康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每个政治教师都能抓住德育渗透的特点,遵循德育渗透的原则,实施恰当的德育渗透模式,相信必定会取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责编 冯立伟】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探析 下一篇:阳光体育视角下的高校轮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