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辛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8 05:06:44

福辛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老年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50例。治疗组除常规组治疗并加用福辛普利5~10mg/日,同时口服地高辛0.125~0.25mg/日。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临床评价功能。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分级(NYH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教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有效率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福辛普利联合地高辛能明显改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福辛普利 地高辛 顽固性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脏功能失代偿的表现。特别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病理状态下,肝肾血流减少,心肌收缩力下降,左室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少,使心脏储备功能逐渐降低[1]。对98例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用福辛普利,小剂量地高辛二药联合治疗,以寻求能耐受长期用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的途径。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8年12月收治老年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60~78岁,平均71.2+8.1岁。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左室射血分数(LVEF)<0.45,排除瓣膜性心脏病所致心衰,严重低血压,慢性肺部疾患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和已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者,其中高血压36例,冠心病40例,扩张性心肌病22例,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54例,Ⅲ级42例。98例患者随机分福辛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组与常规组,两组之间基础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方法:常规组使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消心痛、抗凝治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使用降压、降糖、调血脂药物)。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剂量从5mg/日开始,根据血压可加至10mg/日,小剂量地高辛0.125~0.25mg/日,若无其它严重不良反应,则继续使用原方案。

观察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ESV)及心衰症状改善情况。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衰症状改善有效率86.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心功能变化,见表1。

讨 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常规休息,限制水钠摄入,给予利尿剂和强心剂后,心力衰竭仍难以控制者。顽固性心衰是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结果。典型的病人表现为休息或极轻微活动(包括大多数日常生活行为)时,即出现心衰症状,往往需要反复或长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所以,其治疗策略有别于一般心力衰竭。顽固性心力衰竭,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患者在各方面要与医护配合,尤其是严格限制水钠摄入。

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是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为主的老年心衰群体。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塑[2]。同时,当心脏供血功能不足时,心脏压力升高,机体全面启动神级体液机制进行代偿,如交感神迹兴奋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系统(RAA)激活等,进而加重心衰的发生。目前ACEⅠ类药物被认为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心脏病。福辛普利是新一类ACEI药物,其含有独特的磷酸基团,在黏膜和肝脏中迅速并完全水解成具有活性的福辛普利拉,通过抑制angⅡ,而阻断血管舒张,降低收缩压合舒张压,改善室壁顺应性,从而延缓心衰的进程。现代观念认为,洋地黄药物治疗心衰已从原来的主导地位降为辅助用药[3]。地高辛不参与心肌修复,但其具有效地正性肌力作用,对改善CHF的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缓死亡,有不可缺少的功能。老年人肝酶活性降低,药物代谢减慢,肾脏对药物清除率减低,易致血药浓度相对较高,时间普遍延长,特别是老年人强心苷药表观分布容积减少至成人量的25%左右。老年人用药的剂量与药效关系近试S形曲形,剂量过大时,药物作用不再增加,反而增加药物的毒性。小剂量有良好作用及耐受性,地高辛维持量0.125~0.25mg/日即可。

总之,应用福辛普利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疗效较好,服药方便,且用药依从性好,较经济的优点,可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振坚,何世安.院内发生老年急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分析.实用老年学,2002,16(1):54.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3 戴闺柱.走出对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认识的误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

表1 治疗后6个月后心功能变化(X±S)

注:与治疗前比较t>2.00,(P<0.05),t>2.66,(P<0.01)。

上一篇: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 下一篇: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