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并给药治疗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7 11:02:33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并给药治疗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摘 要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置细管引流并给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胸腔积液病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据不同病情予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结果:完全缓解48例,部分缓解47例,总有效率95%,不良反应轻。结论:该方法安全、简便、易行,胸腔内给药不良反应少,能有效控制胸液生长,对治疗和缓解病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胸腔引流 给药 胸腔积液

我院2005年1月~2010年6月间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并胸胸腔内药物,治疗胸腔积液10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18~83岁,平均45岁;全部病人均经胸水化验检查、细菌学、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确诊,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6例,肺癌32例,化脓性胸膜炎22例,大量胸腔积液69例,中等量积液31例,其中93例属于初次穿刺者,7例为多次反复穿刺者。

治疗方法:①置管前常规B超定位,确定穿刺点,就尽量靠近腋中、后线,以免长期留管影响病人休息。②病人取坐位,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穿刺针连接专用注射器,进入胸膜腔后将导丝J形弯头端经穿刺针筒尾端沿中空管进入胸腔,使导丝在胸腔内至少5cm,固定导丝,拔除穿刺针,扩张管沿导丝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中心静脉导管顺暴露在外的钢丝末端,经皮肤进入胸腔内10~15cm,退出钢丝,导管末端连接引流袋,用3cm透明敷贴固定导管。③间断引流或持续自然引流量≤1000ml/日。对于结核性胸膜炎,则同时予抗结核治疗,如果有分隔,则注入尿激酶10万U/日,保留2小时左右开放引流,致胸水基本引流干净方可拔管。如果为化脓性胸膜炎,则每天用0.9%生理盐水250ml+尿激酶10万U+丁胺卡那霉素0.4g,经静脉输液器输入,2小时后开放引流,如果为癌性胸腔积液,尽可能将胸水引流干净,然后经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以麻醉胸膜,缓缓注入生理盐水60ml+DDP 40~80mg再注入地塞米松5mg以防止发生化学性胸膜刺激,夹管。嘱病人每15分钟翻身改变,持续1~2小时,使药物充分涂布整个胸腔,夹管留置48小时后再予引流,留管观察2周,经B超或胸透检查证实无胸腔积液后即予拔管,若仍有积液则再次引流重复给药,2次/周,共1~4次,4周后复查胸部B超,胸片评价疗效。胸腔内用药后给予对症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WHO胸腔积液疗效通用标准。①完全缓解(CR),病人经治疗后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症状消失,维持>4周不需要再抽液者;②无效(NC),病人经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不到1/2,胸腔积液继续生长或4周内需反复抽液者。CR+PR为有效率(RR)。

结 果

疗效:病人留置时间5~23天,平均10天。完全缓解48例(48%),部分缓解47例(47%),总有效率95%。

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10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12例注药当天出现轻度胸痛,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5例出现一过性发热,经物理降温后缓解;5例出现导管堵塞,给予生理盐水或肝素水或尿激酶冲洗后通畅;无气胸,复张性肺水肿和纵隔摆动,无导管脱落现象。

讨 论

利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行闭式引流,具有以下优点:①利用了静脉穿刺针,引流时静脉穿刺针外套无金属针保留,不会引起肺组织损伤,在引流过程中没有空气返流入胸腔的机会,避免发生气胸,可控制引流量,避免发生纵隔摆动。②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袋,操作简单、安全,材料易得,固定可靠,不易感染,有效减少胸膜反应的发生,年老体弱者也可施行。③导管易于固定不滑脱,患者可自由活动,不妨碍活动和睡眠。④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可长期留置,适用于大量胸腔积液彻底引流后腔内给药,尤其需定期反复给药者。本组留置时间长者为23天,无明显不适。⑤每个患者只需穿刺1次,减少了患者痛苦和穿刺风险,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中操作注意事项及抢救措施同传统的胸腔穿刺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亦有不足,因管径细小,用于胸腔闭塞引流,最大的缺点是引流不畅,堵塞,尤其对于化脓性胸膜炎。我们采用了封管后予肝素或尿激酶注入导管,很好的防止了堵管现象。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给药治疗胸腔积液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翟亮,蔡小红,史俊杰.山东医药,2010,50(27):61-62.

2 王小国,王美玉,祝林忠,丁昆.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0,11(7):36-86.

3 张建山.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55-56.

上一篇: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肺动脉高压3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丽珠胃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