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手工制作――废旧物品的再利用

时间:2022-09-28 04:17:57

谈手工制作――废旧物品的再利用

文章摘要: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是人们喜欢探索的问题,是初中美术教材必不可少的内容,制作出成功的作品需要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敏锐感受和细微的观察能力,提高动手能力。

在现代的设计活动中,人们通过创造性思维,对已有的事物进行重新评价、改造和组合,从而产生出新事物的构想,再通过相应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加以实现,这种设计过程就是充满了想像和实践的创造过程。

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想像、创造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不但为他们将来可能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的活动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锻炼,提高他们的观察注意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走入社会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在初中美术教材中有一些课程是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制作日用品或装饰品。那么如何让学生制作出成功的作品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第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改变过去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状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学生,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第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培养创新意识,打下创新的基础;第三,引导学生放飞想像和联想,拓展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美国莱特兄弟看见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于是产生了发明飞机的联想和灵感,最终于20世纪初发明了飞机。当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就具备了制作的基本素质。

有了强烈的创造意识和丰富的想像力作前提,设计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动力和源泉,一个粗心的画家在作画时时常忘记把橡皮放在什么地方,因而不得不把铅笔和橡皮系在一起。由此启示,带橡皮的铅笔就设计出来了。再比如,椅子和手杖看起来似无关联,但是把他们强制结合在一起,却产生了特别受老人欢迎的带座椅的手杖――走累了把折叠的部分放下,就可以随时小憩了。像把手电筒与眼镜、书写笔、钥匙相结合的设计,也就产生了带车灯可照明的眼镜,可在黑暗中写字的笔和照亮锁孔的钥匙牌……丰富的想像力需要不断地实践与培养。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敏锐感受和细微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把废旧物品加以改造而成为再利用的素材,必须要对材料进行重新审视以便从新的角度获取运用这些材料的方法。一般来讲,对物品的利用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质。任何物体都由不同质地的材料构成,如金属、塑料、纸张、纤维、木材等,又依不同的结构而呈现为块材、面材、线材等形态。这些材料一方面限定了在使用它们时的加工工艺,如锯、剪、切、粘、编、卷、折、插等等。另一方面又各自表现着自身的材质美感,如金属的规整光洁,塑料的柔润细腻,玻璃的晶莹剔透,织物的松软丰厚等。

2.形态。在动手对原有物品进行改造之前,要首先观察物品的整体部分在形态上的倾向性。一般来讲,原有形态利用的程度越高,新造型也就越巧妙生动,材质感也就越突出。

3.肌理。肌理是材料在表层细节上的特征,它有粗、细、光、涩、锐、钝之分。很多材料的表面肌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如木材的纹理、编织物的纹路等,在造型中就要尽可能防止被掩盖。

4.色彩。物品本身的色彩更具有自然天成的理想效果,所以一般应从他们自身的色彩出发来组织造型,有些情况下再辅之以手工着色。

有了一双审美的眼睛和独特的观察力,还有一双灵巧的手就可以制作出独特的作品啦。

废旧资源的再利用是人们都喜欢探索的问题,我们不但要求学生会手工制作,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调查了解资源紧缺现状,能够将废旧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衔接理论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