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162例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

时间:2022-09-28 02:55:57

浅谈1162例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现代白内障摘除 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68例白内障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结果 我院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糖控制均满意,患者配合良好,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手术效果满意,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出院时嘱病人按时滴眼药,3~5日后回院复诊,最迟不超过一周。近期不可过度用力。

关键词:白内障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7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25-02

现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品体植人术是治疗白内障最理想的复明手术,其围手术期护理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佳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会使成功的手术获得理想的效果,而且还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共施行该手术1162例,现将护理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1162例(625只眼),女594例,男568例,年龄7~78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976例,外伤性白内障128例,代谢性白内障52例,先天性白内障4例,并发性白内障2例。术后95%视力在05以上,复明效果良好。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关心体贴病人,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复明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需要病人配合的关键步骤,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取得病人的合作和支持。

2.1.2 训练:术前反复训练病人仰卧、在头不动的情况下按要求向各方向转动眼球并保持固视状态。同时,应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

2.1.3全身准备: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肺肝功能,有无贫血、糖尿病、凝血机制障碍等。有异常时给适当治疗,使病人在尽可能接近生理状态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2.1.4术前准备:手术前3日开始清洁结膜囊,用0.25%氯霉素眼药水点术眼,每日3一4次。术前1日剪睫毛。用0.05%碘伏液冲洗结膜囊。术前1小时用Mudrin一P眼水散瞳。

2.2 术后护理

2.2.1 卧床休息:术后2~3日内嘱病人安静卧床休息多取仰卧位,减少侧卧位,禁止伏卧位,禁止伏臣位,四肢活动不限制。避免用力咳嗽和打喷嚏,防止晶体移位。

2.2.2 疼痛的处理:手术后术眼可有疼痛,一般较轻,不需处理。如有术眼疼痛较重者,庆根据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分析原因,如术眼突然剧痛,且发生于术后3~6小时内,多为眼内出血,如术后2~3天出现眼球疼痛,结膜充血水肿,眼睑水肿,可能是术后眼内炎,均医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2.2.3 恶心呕吐的处理:手术中的刺激,某些的作用,手术车、电梯的送运等常可引起病人的恶心、甚至呕吐应及时给予安慰,镇吐剂等,防止呕吐,以免发眼内出血。

2.2.4 防止术眼外伤:术后嘱患者起居时应慢,稳,进食,洗漱,大小便等给予协助。防止撞伤术眼或摔而致缝线断裂、伤口裂开等。术后两日内切勿低头、弯腰等,避免引起晶置的变化。

2.2.5 皮质激素及抗生素的应用:由于手术的刺激,术后虹膜可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因此,需规应用皮质激素3~5天,同时,给予预防剂量的抗生素3~5天,有易感染因素存在者延长到1周。

2.2.6 瞳孔的观察:术后一周内每日更换敷料,抗生素眼水点眼,同时观察瞳孔的大小及形态。每日应用M udrin一p滴眼液散瞳一次,以活动瞳孔,防止虹膜后粘连。但散瞳不宜过大,以不超过晶体的光学面为佳,以免发生瞳孔挟持。如术后炎症反应重,前房渗出多者,应每日数次观察瞳孔的变化,一旦发生粘连,立即改用1%阿托品眼水散瞳,直到把粘连的瞳孔拉开。

2.2.7 饮食护理:手术当日会给半流质饮食,术后第二日改为普食,整个恢复期内,应嘱病人不食或少食海鲜、羊肉、香菜等能提高机体应激性的食品,以免加重炎症反应的程度。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切忌大便时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前房出血。

2.2.8 出院指导:出院时嘱病人按时滴眼药,3~5日后回院复诊,最迟不超过一周。近期不可过度用力。

2.3 出院指导

嘱病人出院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或碰伤术眼,遵医嘱滴眼药水,保持术眼清洁,定期门诊复查,如有不适随时复诊。

综上所述,由于眼球结构精细,病人常担忧手术效果,故与病人交谈时要掌握语言技巧,消除其思想顾虑,及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素霞,陈清霞,梁雪妍,等.老年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病人出院后的健康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3,18(1):68.

[2] 廖树森,主编.五官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

上一篇:浅谈传染病房护士的心理压力 下一篇:睡眠呼吸暂停指数与夜间睡眠各期平均血氧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