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注射和热凝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时间:2022-09-28 02:42:13

内镜注射和热凝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中图分类号】 R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185-1672(2007)-04-0320-02

摘要 目的 观察内镜注射肾上腺素和热凝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将46例经内镜确诊消化性溃疡并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常规止血、制酸、护胃等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2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外另予内镜直视粘膜下注射1:10000肾上腺素和热凝。结果 两组比较有效率、出血再发率、手术率、止血时间和住院天数差异均有显著性(p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注射;热凝

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病因的50%),快速、有效的止血是治疗的关键。我们采用内镜注射和热凝联合应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大出血23例,并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23例进行了对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从169例因呕血或黑便为主诉而住院的病人中,选择共有46例经急诊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即胃镜下可见动脉喷血、活动性渗血和血管等表现的患者进入本研究。46例患者中男24,女22,平均年龄47.5岁;其中诊断为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两组年龄、性别、内镜下表现、病情轻重、药物治疗及伴随疾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采用OlympusGIF-V型胃镜及其配套的粘膜注射针和热探头,常规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性质。注射治疗组患者在急诊胃镜检查发现为消化性溃疡并活动性出血时即行胃镜直视下药物注射和热凝止血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溃疡基底部,再使用1:10000肾上腺素在溃疡灶或的血管周围分点注射,环周注射4~6点至周围粘膜微隆、发白,每点注射0.5~1ml,总量不超过10ml,然后再用热探头直接压迫出血点反复热凝,能量指数设在25~30焦耳,并观察5分钟无活动出血术毕。如在24小时内仍有出血,可重复内镜下注射治疗。两组病人均同时给予常规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注意补充循环血容量,支持等治疗,密切观察病情。临床通过观察胃管引流物、血压、Hb、呕血和黑便情况等判断止血疗效。

1.3 疗效判断 有效止血:胃管抽出液澄清、无血性液,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稳定;24小时内止血为显效,3天内止血为有效,5天后仍未止血为无效。再发出血:治疗期间止血5天后又再出现黑便、呕血、胃管抽出咖啡样物、生命体征不稳定、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等表现,或经再次胃镜检查见活动性出血为再发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出血再发率、手术率、止血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注射治疗组的有效止血率、出血再发率、手术率、止血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合并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止血的措施主要有[1]:①使用抑制胃酸分沁的药物。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需在pH>6.0时才能有效发挥[2],而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

在溃疡局部粘膜周围注射肾上腺素作用的确切机制是:1、由于在出血血管周围注射一定量的肾上腺素后局部肿胀压迫血管止血;2、肾上腺素的强血管收缩作用,使溃疡局部血流量减少,及血小板聚集所致达到迅速止血;热探头是通过与组织接触后释放的热能使局部组织和血管凝固、坏死而止血,进一步巩固了止血效果,防止再出血的发生[3]。本组采用内镜注射和热凝联合应用加常规制酸等药物治疗,与对照组单纯用药治疗比较,结果与文献[4]相符,具有有效止血率高、出血再发率低、止血迅速等特点,这样减少了手术治疗给病人造成创伤大、恢复慢的缺点,而介入治疗在一般基层医院由于技术要求难度高而难于开展。本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疗效确凿,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肺癌同期孤立性脑转移17例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