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9 12:45:34

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

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1

为了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的临床效果,我院随机对2013年1月~12月和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相关患者进行了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12月泌尿外科行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56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包括179例男性和77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8~73岁,平均为(52.47±6.38)岁。其中有117例行全身麻醉,剩余139例行椎管内麻醉,均为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和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腔镜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25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包括182例男性和7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19~78岁,平均为(52.58±6.49)岁。其中有113例行全身麻醉,剩余143例行椎管内麻醉,均为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和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和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比较,组间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建立品管圈小组 由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和7名护士等10人组成,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带领其他成员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策划。其中组长主要负责和其他科室和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共同确定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名称和主题,致力于解决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

1.2.2制定实施计划 集中品管圈小组成员召开会议,在考虑到手术室工作的独特性基础上,提出多个具有可行性的主题,并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出主题,致力于提高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配合程度。

1.2.3具体实施方法 小组成员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影响手术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定期召开会议,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并相互和监督[2]。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和对比,其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器械装卸、传递准确、设备故障排查、特殊物品准备和衔接速度等。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实施品管圈之前,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为70.31%,实施后上升到92.19%,前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3 讨论

当代医学在科技的推动下获得了巨大发展,所以微创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阔。尤其是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器官解剖特点,使得微创手术在该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已经成为主要方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放式手术[3]。在该系统疾病中,结石的发生率最高[4]。随着腔镜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绝大部分结石患者都能在很小的创伤下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泌尿外科的手术量较大,而且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以科室护士将此次品管圈的活动主题确定为提升手术室护士的配合能力,改进科室手术质量。在应用品管圈活动期间,我们对影响手术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提高手术室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作为主要目标,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同时,我们还针对现阶段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在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科室护士都能积极参与到科室手术的管理工作中的管理工作中来,既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提升。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从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手术配合等两个方面加强了培训和考核力度,将手术室的物品准备、器械准备、设备故障的排查等能力被纳入到了业务考核的范围中[5]。与此同时,我们还对手术室护士进行了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切实转变工作态度,努力增强其责任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激励他们在手术室护理中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经过讨论发现,护士不了解手术医生的习惯是影响手术配合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就需要护士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计划,主动学习。由表1可知,本次我科应用品管圈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泌尿外科中,手术医生对护理配合的满意度为70.31%,实施后上升到92.19%,前后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

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2

泉港医院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法人治理经营管理体制,政府对医院享有所有权,具体经营由院长全权负责。医院用人实行全员聘用制,即由院长根据岗位需要、经济承受能力等情况决定,面向全国公开招聘。

医院占地面积100亩,已建成和正在规划建设门诊医技楼、急救中心、病房楼、感染楼、高压氧、住宅和行政综合楼,编制床位350-50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35个,职能科室4个,专业设置齐全。

医院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技术和师资队伍,其中主任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6人,副主任医师14人,主治医师10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在医疗、科研、教学、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展的技术项目大多处于省市级先进水平,具有突出的专科特色。

医院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院监控联网,拥有原装进口1000MA多功能数字成像X线系统、全身螺旋四排CT、移动式C型臂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和宫腔镜、等离子电切、电子胃镜和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超声刀、鼻窦镜、麻醉机、呼吸机、全自动血凝仪、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诊断仪、24小时动态心电加运动平板、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电子触摸查询系统等价值3000万元的大型先进医疗设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保证。

专家会诊中心、特需医疗门诊、平价和特需病房及外宾和干部病房,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服务模式,“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服务理念;“无红包、无回扣、无假药、无乱收费”的服务承诺;把泉港医院 建成一所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技术水平较高的园林化风格、宾馆化管理、独特的个性、现代化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开业半年多来,泉港医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医院以“诚信服务年”为主题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医德、医术、医风并举,质量、服务、效益同步,为实现自立生存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工作方针,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在管理、医疗、行风、服务、质量、急救、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保障泉港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疗收入逐月增加,医护质量达标

半年来,业务收入逐月增加,从月收入14万多元,到现在月收入近百万元。

1-6月完成门急诊16508人次,义诊3000多人次,健康体检数4243人次,收治病人数718人次,出院病人数674人次,完成年计划的67.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3.3%;完成各类大小手术420人次(其中小手术132人次)。平均床位使用率63%,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68%,终末病历甲级率95%。各项医疗护理质量指标达到等级医院标准。

医疗水平上乘,技术不断创新

半年来已开展的具有二级以上医院水平的诊疗项目有:气管插管、全麻、静脉复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等。手术种类有: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和卵巢囊肿摘除术,剖腹探查术,化脓性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破裂修补术,脾破裂切除术,食道癌和食道破裂修补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大小肠部分切除术,疝囊高位结扎补片修补术,肠粘连梗阻松解术,胃和肠癌根治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增生摘除术、经尿道等离子法前列腺增生电切术,膀胱肿瘤切除术,经输尿管镜弹道碎石术,尿瘘修补术,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术:开颅探查、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颅骨骨瓣减压术;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各类骨折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皮瓣转移术;输卵管肿瘤切除术、子宫全切、次全切除术,宫颈癌根治手术,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切除术,各种难产接生、刮宫产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囊外切除术、无痛胃镜和肠镜、胃镜下经皮胃造瘘、逆行胰胆管造影、肌切卉,胆道支架置放、结肠灌洗、食道扩张、食道异物取出、无痛人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高压氧治疗、病理彩色图象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和消化道大出血、脑溢血、脑梗塞、急性胰腺炎、急性左心衰、慢性右心衰、急性呼吸衰竭、眼科、耳鼻喉科和口腔科各种手术等。在己开展的项目中有14过 项以上达三级医院水平。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推行以变动成本为基础逐步过渡到部分成本和全成本核算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实行薪酬制度改革。在分配制度上根据卫生部《深化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在绩效考核上体现“五倾斜”:向优秀人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向临床一线倾斜、向管理骨干倾斜、向 有突出贡献人员倾斜。结合医院知识密集、高技术、高风险等特点,根据不同岗位特点,责任轻重,技术高低、工作量大小,质量效益等情况,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和医院与职工持续的动态沟通来提高绩效、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实现医院各项经营和管理目标。逐步引入劳动力市场价位,调整分配结构。完成了泉港医院三年财务预算,每月财务有核算和小结。制定和完善医院综合目标管理,全面实施院科二级核算,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确保经营目标的落实。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用工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竞争上岗机制。编制了人员结构配备计划,拟订了补充招聘人员计划和岗位要求。实行全员聘用制,严格审核聘用人员条件,院长与员工签订了l―5年不等期限的聘用合同,保障双方权益。参与核定部分人员档案工资,配合重建部分人员档案,围绕“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把岗位锻炼和专门培养相结合,关心生活,帮助解决困难、为技术骨干和青年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三年内在聘用上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在推进竞聘上岗逐步制度化的过程中,增强职工的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

组织机构和床位设置根据4个原则:“精干、高效、统一、协同”。管理权限合理扩大;职能科室精干有力,减少管理层次,增加工作效率;业务科室根据业务实际和病人的需求,以本身技术力量和业务发展规划为依据,统一安排;专科建立从实际出发协同配合;医技科室向中心化发展。根据病人医疗需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设备条件、医院业务发展规划,在岗位设置上按照现代化二级综合性医院的需求、泉港区情和泉港医院定位来设置的。目前设置临床科室9个(内、外、妇、儿、感、手术、五官、门急诊,中医康复),涉及到24个专业:医技科室4个(影像、检验、功能、药剂):行政后勤4个(财务、综合、护理、医教)。这些岗位、专业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是作为二级综合性医院必备的,是符合区内医疗需求实际的。

采用一长(院长)、三会(院务会、院办公会、院周会)、三部制(医教部、护理部、综合部)的模式,医教、护理、财务、行政后勤四位一体,共同完成医院各项任务。

医院内设机构8个:院务委员会、质量控制委员会、药械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职工继续教育委员会、考核评议委员会、职工管理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和例会时间及例会内容。

5年内计划发展:“创伤骨科中心、微创外科中心、消化内镜诊疗中心、肿瘤诊治中心”等四大医疗特色。

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及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工作取得进步。今年上半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4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先后派出22人次参加各种学习班和研讨会。选派1人到三级医院进修。组织全院性学术讲座3次。申报科研课题9项。新接受泉州医高专护理和药剂4名学生的实习带教任务。医院设立了宽带网、图书馆,订阅了210种医学杂志,确保医务人员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前沿动态。同时经常性组织全院性会诊、病例讨论、大查房等活动,定期安排教学讲座,做好传、帮、带工作。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和考核。在参加今年“5.12”护士节全区卫生系统“南丁格尔杯”护理知识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全区科技知识竞赛荣获三等奖。

完成了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前后的各项准备和衔接工作。作为医保定点医院和唯一具有转诊资质的医院,门急诊、信息、财务、医务、护理等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医院医保信息系统改造、调试、药品和收费项目的录入和对应、人员培训等大量基础性工作,新旧系统按时一次性割界成功。

完成各项预防保健和义诊工作。加强传染病的管理(结核病、肠道传染病、发热病人),积极开展法定传染病、计划生育等疫情上报和分析工作。通过了市血库、急救中心、毒麻和管理、计量检测、计划生育一级资质的验收。

卫生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院领导紧紧围绕“诚信服务年”的主题,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塑造“竞争、敬业、诚信”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

围绕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行风;围绕等级医院标准和评审细则,强化综合目标管理、医疗安全、医德医风三个第一责任人。强化六大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效率意识。

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3

2017年消化内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1】

紧张而有序的20XX年已经过去,在这忙绿的一年里,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付道春院长倡导的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的指引下,在医务科、护理部的具体指导下,在消化内科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的业务收入和业务技术水平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医德医风和科室建设方面:

全科人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三好一满意活动为平台,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一切为病员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以八荣八耻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自觉抵制行业之中的不正之风。全科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科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团结,高质量的保证了正常医疗服务的顺利进行。

按照三级乙等医院的标准顺利完成了各项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认真学习岗位职责,认真落实核心制度,严格按照职责、制度的要求工作,认真开展三基训练,三基训练全员参加,三基考核人人达标。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较好地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业务技术方面:

为实现我科成为医院重点科室的发展战略,我们消化内镜,消化介入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消化内科专业的救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在工作人员少、重病人多的情况下,全科医护人员,不怕脏、不怕累,以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赢得到了社会各界及病人家属的高度好评。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特点之一是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因消化道大出血的的特殊性,我科已建立了一套颇为完备、高效的诊治方案,及时准确的急诊处理,急诊治疗,开辟了抢救病人的绿色通道。

心电监护仪的常规使用,多参数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都与国内先进治疗水平相衔接,对于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成功率达93%,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了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一致好评。

可以说,我科承担着单县市区乃至周边范围内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剂疑难危重病人救治重任,我科亦有足够能力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我科在科室不增加医疗设备的条件下,实现业务收入331.8629万元,业务收入大幅度提升。

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全年共做胃镜7200人次,检出食管静脉曲张并行内镜下套扎治疗77人次,检出食管癌68人次,其中检出食管早癌2人次,行食管支架植入术12人次,检出贲门癌74人次,检出胃癌52人次,检出胃平滑肌瘤21人次,检出胃底静脉曲张27人次,行胃底曲张静脉内镜下注射组织胶1人次,行胃巨大平滑肌瘤内镜下尼龙绳结扎3人次,检出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5人次,并行金属止血夹急症止血3人次,检出胃幽门恶性梗阻13人次,行晚期恶性幽门梗阻内镜下支架植入术3人次。

全年共做结肠镜823人次,检出结肠息肉并内镜下治疗188人次,检出结肠癌48人次,检出溃疡性结肠炎27人次,检出伪膜性肠炎15人次,检出肠结核4人次、克罗恩病1人次。积极进行介入放射工作,完成肝癌肝动脉栓塞60人次,施行部分性脾栓塞9人次,进行治疗性ERCP42人次,其中行胆道支架植入术2人次,施行肌切开治疗胆道切除术后综合症(SOD)2人次,行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TH胶栓塞术3人次,行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2人次。以上治疗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科业务技术水平已处于全区的绝对领先地位。

三、业务学习和科研教学方面:

我科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市内、省内以及国内举办的各种继续教育及会议,在科内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各个医生轮流进行有特色、有重点的小讲课,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素质,掌握国内及国际先进理论及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科室技术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科一直担任济宁医学院临床理论班和临床实习的教学任务,因专业性强,实习学生轮科时间短,我科仍以极大的热情、最优秀的教师配置,努力做好医疗教学工作。我们初步总结出:以基础知识为主,内容扼要,重点突出,真抓实干的带教经验,在不断提高带教老师水平的基础上,切实完成好每个同学的教学任务。

四、新技术新业务新工作方面:

按照20XX年申报的新工作新技术的目标要求,基本上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标任务,发现食管早癌2人次,其中施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1人次,完成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3人次,胃巨大平滑肌瘤施行内镜下尼龙绳结扎3人次。因爱博氩气刀没到位,EMR开展的不尽人意,例数不多,技术不成熟,更谈不上宣传和推广,影响了科室的经济收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效益甚微。为此,2xxx年继续开展和进一步掌握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回顾过去的20XX年,对我们消化内科全体职工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们认真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的一年,我们经验不足,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去加强,我们消化内科从强到更强,老一辈科室领导老一辈专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给予了各方面的扶持和照顾,给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我们年轻人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我们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在此,我代表消化内科全体工作人员,向老领导老专家和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们的院领导和兄弟科室的同仁们郑重地说一声:谢谢!a

2017年消化内科护士上半年工作总结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2】

消化内科护士工作总结20XX年对于医院、科室、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转变、成长、奋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不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经过这一年的工作和学习,我有了质的转变,快速的成长,明确了奋进的目标。

一、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1、多学习:向经验丰富、工作突出的护士长学习,学习她们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向中国医大一的护理同仁们学习,学习她们的先进管理机制、排班方法、工作状态;向科里的护士们学习,学习她们工作中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2、多与科护士长沟通,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发现工作中的隐患,随时调整工作状态,跟上医院的步伐。

3、实施人性化管理:在生活中关心体贴科里的护士,有困难主动帮助。在工作中严格要求,做到人人平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发挥每一名护士的优点,调动护士们的积极性。

二、加强护理管理,严把护理质量关,确保护理安全

1、要求护士严格遵守护理核心制度、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严把护理质量关,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做到事前有评估有告知,事后有措施有改进。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按标准完成。

2、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调动质控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责任心,能够做到主动承担检查责任,帮助科里同事共同进步。

3、亲力亲为,切实做到班班查、日日看、周周总结,使护士自觉提高护理质量。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强化基础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1、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以来,加强基础护理服务,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真正的为患者解决难题。

2、弹性排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方便为患者提供服务。通过弹性排班,不但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更主要的是解决了患者晨晚间护理、上午处置晚、患者对责任护士不熟等实际问题。

3、设立温馨提示卡、健康宣教卡,方便患者,满足患者需求。

4、加强危重患者的管理工作。注重抢救的配合和能力的培训。人人达到面对重患不慌张,抢救配合有章法。

四、三基三严培训及带教工作

1、按科室计划,每月进行两次业务学习,一次技能培训,并按时进行理论及技能操作考试。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考评、有总结。

2、更换新护理记录,严格要求护士按规范书写,及时检查并改正发现的问题、错误,不断提高书写质量。

3、配合医院培训科计划,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并参加远程教育学习。

4、严格要求实习生,按计划带教。

五、加强院内感染的管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感染质控小组按计划进行检查、总结、记录。

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 消化内镜; 危险因素; 预防

Digestive Endoscopy in th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Risk Factor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DING Qing, WEI Min, LI Wen-y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9):142-14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risk factors and propose specific measur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using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es. Methods: Sample monitored the results of disinfecting digestive endoscopes.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of disinfecting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es was controlled 100% through implementing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Conclusion: The purpose controlling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ng iatrogenic infection caused by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es is able to be realized though taking various measures such as environment, staff training,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e; Risk factors; Pre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90

消化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治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由于使用消化内镜导致的医院内感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2010年1月以前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镜室环境恶劣,功能区域未分区;浸泡消化内镜的多酶洗液未做到一镜一换,而是一天一更换;管腔内未灌满酶液和消毒液,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时间不够;未监测戊二醛浓度;无高压气枪、水枪;活检钳数量不足,多次检测细菌总数超标。因内镜构造精细,材料特殊等原因,对其消毒方法有所限制,而消毒不严,操作不当等是增加患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做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中HBsAg呈阳性者占3.90%,抗-HCV呈阳性者占0.77%,抗-HIV阳性者占0.17%[1],还可能有TB、及HP等交叉感染的可能。笔者所在医院于2008年12月停用消化内镜室进行全面整改,扩大消化内镜室面积,严格划分诊疗区、清洗消毒区、配置了无菌挂镜柜,增加内镜数量及活检钳数量,安装配置了内镜清洗装置,有专用的高压气枪和水枪,尤其是安装了酸性氧化电位水系统,保证了内镜清洗消毒的安全性,并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重新制定符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的“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制度”并落实;选派2名工作人员进行内镜洗消短期培训,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水平,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对2010年1-12月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治疗的13 372例进行监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共进行消化道内镜检查及治疗13 372例,使用后的内镜经清水清洗后用酶洗涤液清洗,随后必须擦干,再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抽样监测消毒后的消化内镜64件。

1.2 监测方法 用无菌一次性注射器抽取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胃镜活检口注入,用15 ml无菌试管从活检口收集,2 h内送检。

1.3 菌落计数 细菌室工作人员将送检液用漩涡器充分振荡,取0.5 ml加入2只直径90 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为45 ℃~48 ℃营养琼脂15~18 ml,一边倾注,一边摇匀,待琼脂完全凝固,于35 ℃培养48 h后计数,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消化内镜细菌总数

2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程序

2.1 清洗 内镜使用后立即用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并反复送气、送水10 s,放入清洗槽内充分清洗,取下活检阀门和吸引器送气按钮,用清洗毛刷(该毛刷一用一消毒)洗活检孔和吸引气管道,洗刷时两头见刷头;用50 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反复抽吸活检孔道,清洗后必须擦干。

2.2 酶洗 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酶洗槽中,用水枪或注射器抽吸酶液,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酶液吸入活检孔道。多酶洗液每一根内镜后废弃更换。擦干并用50 ml注射器向管道内送气,将管道吹干。

2.3 消毒 将已吹干的内镜置于酸性氧化电位水的水槽中,并向管腔内注满氧化电位水,浸泡3~7 min,取出,吸引、送气,除去腔内氧化电位水。

2.4 由专人每天负责酸性氧化电位水的管理,包括加氯化钠于自来水中、监测pH值、测游离氯浓度等,并做好记录备查。

2.5 冲洗 可用软化水冲洗内镜并擦干,挂入镜柜内备用。

3 结果

自2007年以来不断完善,及时整改,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镜室探索出一套快速、安全、有效的程序。笔者对消毒后消化内镜每月抽检进行微生物检测,细菌总数均

4 讨论

加强理论学习及洗消人员的培训,完善并落实制度。提高内镜诊疗工作人员及洗消人员的业务水平,是内镜安全性的保证,同时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正确掌握洗消技术,严格执行内镜操作规程。内镜的清洗消毒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因此,内镜的清洗及消毒彻底与否是医务人员对患者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2]。区域划分明确,设备齐全、流程合理,是避免和减少消化内镜危险因素的前提。严格按照“擦拭-水洗-酶洗-干燥-消毒-冲洗-吹干”的程序操作,计时器控制全程序中每一步骤的时间。内镜的清洗应动水冲洗,为防止覆盖于内镜的血液及分泌物干燥、凝结,使消毒剂难以发挥作用,内镜使用后应立即给予充分的冲洗,保证酶液浸泡时间2 min[3]。该程序中的干燥也很重要,内镜在清洗后未充分干燥而放进消毒液中,使消毒液稀释降低浓度,而达不到消毒效果[4],因此,必须配备高压气枪,用于将管腔内吹干。新型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不但保证了消化内镜的安全,也减轻了清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戊二醛对操作人员的伤害,笔者所在医院酸化氧化电位水的使用,保证了清洗的效果及安全性。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化学浸泡消毒法理论上具有良好的消毒灭菌效果,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因单位时间操作例数过多,消毒过程不规范影响消毒质量,消毒过程中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和化学试剂对人体、内镜有不良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5]。酸性氧化电位水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消毒手段,它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低pH值和较强的杀灭微生物作用。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的物品,表面清洁、光滑、无污迹,具有使用方便、无异味、无残留,对皮肤黏膜无刺激等优点[6]。总之,消化内镜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因素,但只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责任心,减少危险因素,就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惠成,刘兰,马杰,等.内镜检查前患者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89.

[2] 娄玉英,张周娟,蒋月芳.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16-1117.

[3] 夏雪梅,金海燕,张锦萍,等.多酶液在内镜活检钳保养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63.

[4] 李六亿.内镜医院感染现状、存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3-425.

[5] 钟捷,孙波,许斌等.酸化水电解水消毒法对内经济附件消毒效果的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3):364-366.

[6] 董宝坤,孟黎辉,吕英俊等.酸性氧化电位水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354-355.

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环境功能 创新医疗建筑

[Abstract] a manifestation of "humane, personalized,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the expansion of the hospital, the "Street"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pace design, a clear emphasis on the convenient way for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cycling, to meet the health care process, patient and medical staff care and respect for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features; innovative medical building

引 言

现代医院建筑不仅满足正常医疗服务的要求,更要设计成使患者既可康复又可疗养舒服的神奇之地。电脑化、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发展形式。人类的社会心理及行为等各个方面均受到了新技术的强大冲击,而医疗模式也必然要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这就同时要求我们建筑设计师对传统医院建筑的总体模式有更新的设计要求和构思。医院这个社会特殊和极为重要的体系也正在向集团化、规模化的方向过渡和发展,不再只是门诊加住院的简单组合。

1、工程概况

本方案总建筑面积123 556 m2,总床位为1 265张,20层的板式楼,门诊楼为5层,建筑高度84.6 m。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位于原址东北角,四周均为城市道路。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是市政府投资的重点项目,但是给院区用地面积十分紧张,所以在设计时尽量做到布局紧凑,用集中式布局来获得最大的环境效益,从而避免用地紧张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既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条件,达到现有的规划条件,又可兼顾医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设计原则与理念

2.1设计原则、目标

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环境。建筑群体形态适度处理好集中与分散、体形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保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生态渗透。注重建筑细节的“以人为本”设计原则。设施的设计以患者的需求为标准,以医护人员的关怀为中心,确保空间环境舒适、安全。

基于“三节”(节地、节能、节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为医院将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医疗城市空间的设计原则,注重内部空间结构的明晰性和逻辑性,内部医疗流线组织基于“医院街”的空间架构展开,科学地解决好人流、物流的组织,各功能区之间保证全天候、无障碍通行。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把复杂的屋顶设备与屋顶绿化统一起来,既强化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加强了建筑通风和防热效果,同时也为今后的扩建预留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功能区内的建筑空间采用标准化建筑设计方法,满足医院专业功能的灵活性和互换性。

2.2建筑设计理念

芜湖市综合医院的设计充分考虑到综合医院设计的特点,体现“人性化、个性化、生态化、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将“街”的空间概念引入设计,强调对便捷明确就医方式的再造,对医疗流程的适应,对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关怀和对周边环境的尊重。以文脉相承的城市观协调建筑与周边的功能关系,创造山灵水韵的“绿海方舟”的景象。以城市观组织部门流线,外部通过道路与建筑间的灰空间――广场,将综合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进行有机组织,医院内部通过三度灰空间――医疗街,将门诊各科室、医技各科室、住院建立直接便捷的联系。

3、总平面规划

本方案利用两个广场(门诊入口广场、住院绿化休闲广场),两条道路将整个医院分为三部分:医疗区、行政后勤区、康复区。同时,利用一条轴线(沿医院街延伸)结合原有连廊,将医院医疗、行政后勤和康复疗养区紧密联系起来。

3.1基地分析

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原有院区内其中黄山中路道路红线40 m,建筑红线60 m。渡春路道路红线18 m。九华中路道路红线40 m,建筑红线60 m。镜湖路道路红线约13 m。基地现状,沿基地范围内基本为平地。地块内自然环境和绿化经过人工改造美化。

3.2规划设计构思

总体布局采用基于直线医院街“枝状生长式”的空间形态,病人到达各功能区之间的距离最短,保证医院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性。景观绿化的设计以闹市中的康复花园为中心,依托西面镜湖,设计为方便病人活动的人工花园和园景。以贯穿东西向的医院街构成院内主体交通架构,达到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目的。平行18 m大道作为对外出入口的联系道路。地形利用:由于现状已对地形进行了部分改造,所以本方案为保护自然地貌,对其略加改造后地形为从东向西为递减式,以减少地形对沿街主体建筑的压迫,而其余均保留自然状态。门诊主入口位于整个医院的中部,主入口处的主门厅是整个医院的中心,病人方便可到达医院各功能区。

3.3总体布局

明确功能分区,洁污分区。医院整体分为生活区(清洁区)、门急诊住院区(半污染区)、感染病区(污染区)三大区。门诊是医院最前沿的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的场所,门诊部具有功能、流线、使用人群复杂的特点,因此将门诊部布置在东南面,全年主导风向的侧风区域,感染门诊病区位于基地西北角,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区域,脱离综合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体系,单独设置,与其他各区通过室外庭院、道路分隔开、自成一体,控制感染人群在病区内部完成就诊、检查、治疗等全过程。

3.4道路交通

本医院的交通实行人车分流、人货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基地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大道和东面大道,南面临规划道路设置后勤生活次入口。内部形成环形机动车通道,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北面及南面的后勤生活区。人流主要出入口安排在南面,地下车库出入口安排在门诊楼的东南端。医务人员和后勤供应从医院街的西入口进入。传染病入口独立设在西南面的传染病大楼,污物出口靠近住院大楼的北面。基地内部设计4 m宽的内部环形紧急通道,供突发事件和火警时使用。东北面广场的庭院将城市的过街人引入医院。

3.5绿化系统

除地面集中绿地、内庭院绿化及道路绿化之外,还利用各标高层的屋顶形成立体化的绿化体系,屋顶花园可作为病人康复的活动场地。利用芜湖自然生态保护得比较好得条件,结合镜湖设计为供病人使用的康复花园。结合场地设计为人工绿带,庭院保留自然树木,形成人工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生态环境。

3.6发展规划

充分考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后期建设可根据医院的需要作为门诊、医技、住院功能的扩建,发展用地的预留在布局上充分考虑交通联系,布置在医院街较集中的一个方向,使得发展前后的外部空间和建筑造型更为有机,符合原有布局的一致性。

4、总体环境设计

医院是患者治疗、康复;医生工作、休息的场所,患者在医院里有着许多共同的需求和生活规律。医院环境的优雅、美丽、宜人将给患者和医护人员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均质、优美、共享、有序等是医院建筑设计的特点。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医院中治疗、康复、休息、工作、交往、娱乐等多种活动,以及对安全感、私密性、环境氛围的综合要求,医院整体环境设计要能考虑各方面的不同因素。空间环境品质会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形态,患者和医护人员居住的空间及环境所反映的内涵,与患者的治疗、康复息息相关。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因地制宜,设计为一个园林化的景观医院,为患者创造最佳的就医环境,使他们于医院的每一处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

5、单体建筑设计

5.1平面空间格局

平面设计原则、医患分流原则、洁污分区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弹性设计原则。平面设计贯彻 “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适应医院复杂的功能系统,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的功能、优良的通风采光,利用南北向“医院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并形成整体交通核心。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凑联系的整体。

5.2医疗功能分区

5.2.1门诊部用“医疗城市空间”的原则进行流线设计。将整个建筑群体按一个年门诊量40万人次医疗区的原则来设计,按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洁污分区,便于管理,采用街巷院场式的综合布局,由建筑组成街(医疗街),巷(各科室),院(室内外庭院),场(各候诊、休息处),室(各诊疗、检查场所)等空间,流线设计体现“高明度”与“低密度”的特点。

5.2.2急诊部急诊与急救分设,急救车可开入抢救厅,急救区内设应急手术,检验与治疗,并设“绿色通道”,通过专梯与上部的手术中心联系,赢取宝贵的挽救生命的时间。急诊区内设独立挂号收费区、取药区、诊疗区(各科诊室、治疗室、检查室、输液室、留观室、监护室),使得诊疗、救治工作“一体化”,避免急诊病人来回奔波。

5.2.3医技部医技部安排在急诊部上侧,为独立的单元块,分别通过医疗街与门诊部、连廊与住院部联系。

5.2.4住院部住院部共30个护理单元。每层设2个护理单元,内廊联系南北病房,走廊中间布置了医护人员空间和护士站,以便最快捷的服务各个病室。医务工作区与病室区分开设置,独立成区,设置在北面,将朝向景观好的南面让出布置病房,使得远处的山景引入室内。医务人员与病患通过分设的医务梯和病床梯到达各病房层,实现医患分流,互不干扰。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物品和住院部首层营养食堂的食物经中央洁梯到护士站和配餐间,再由护士分发到各病室。污物及尸体通过两端的污梯送至地下层,再经过污物出口运出基地。

5.2.5地下一层地下室分区明确,分为机动车停放区、非机动车停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洁净物品存放区设于南端,位于住院部的下部,有效地缩短了物品的运送流线;污物存放区设于西端,各区域的污物则通过垂直污梯送至地下室,经地下室的污物通道运至污物存放处,再由污物出口运出基地。洁净物品存放区和污物存放区之间通过车辆停放区分隔,就诊病人存车后可通过联系上层各功能区的垂直交通核到达其目的地。

6、建筑风格与立面造型

建筑造型在严格遵循总体规划方案的前提下,力求创造出富有清新气息的现代新型医院建筑,同时也保持了在地段文化上的延伸性,无论在建筑的构成,材料细部的色彩方面都着重体现其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和尊重。建筑尽量沿主要街道布置,最大可能的占用城市道路面。住院大楼两单元像两只手相扣,紧紧组合,使建筑最大面向南面和西南的镜湖展开,体现出对城市和镜湖景观空间的协调。同时使住院大楼的病房获得最佳景观和最佳朝向,南面的主广场也具有了空间的延续性,形成独特的城市环境空间。还在弧形面设置了遮阳板,形成了垂直方向的韵律感。在建筑的顶部设置了挑板框架,形成开敞的“廊”式观景休息空间。立面的开窗形式为简洁的条形带窗,强调建筑水平方向的韵律感。外墙采用统一的干挂浅色石材,其与周围建筑在色系上是统一的。但在整体形象上不强调其“新”,而在材料的西部做法及色彩等方面着重表现建筑的厚重感与现代感,并注重整体协调性,形成大气、谦和的建筑形象。使建筑在整体上与有悠久历史的镜湖及周遍环境建筑相协调,成为镜湖景观的一个背景和局部的亮点。

结 语

以简洁、清晰的现代形象表达现代综合医院的内涵,力求打破传统医院冷峻的传统形象,赋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新意义,形成轻快、活泼而富于标志性的形象特色。建筑形象强调整体感和节奏感,并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其白色调的现代造型大方得体,方舟形象的病房楼形成了主体的识别性,建成后将成为新院的标志性景观。

【作者简介】

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6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妇科, 辽宁沈阳110024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该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术前等待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可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http://

关键词 ] 腹腔镜手术;妇科;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c)-0147-03

[作者简介] 谢卫洁(1971.9-),女,辽宁沈阳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邮箱:525798206@qq.com。

腹腔镜技术是微创外科的杰出代表,具有创伤小、患者的痛苦小、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1]。妇科腹腔镜手术因涉及患者的隐私,患者常存在消极和自卑等心理,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故其临床临床护理工作相比于其他科室腹腔镜手术存在较大的差异。临床路径是针对某种或者是某一类疾病而采取的护理管理模式。其根据疾病的特点,以护理时间作为护理计划横轴,而以护理手段作为纵轴,制定一个路径清晰且具有严格时间计划的护理计划表。在实施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计划表的内容实施,有利于提高临床医疗护理管理质量,同时可为患者提供更为系统、规范、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2]。为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介入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妇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23~52岁,平均为(37.1±9.4)岁,其中,8例为子宫肌瘤,10例为卵巢黄体破裂,29例为卵巢囊肿,13例为输卵管妊娠。对照组年龄26~56岁,平均为(38.6±10.3)岁,其中,7例为子宫肌瘤,9例为卵巢黄体破裂,11例为输卵管妊娠,33例为卵巢囊肿。两组年龄、病种等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该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模式施护,包括术前常规准备,在检查项目、治疗、护理以及住院情况等方面实施随机教育方式,术后常规进行病情观察、并发症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该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方案,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护理路径管理方案的制定 由科室主任、科室护士长、主治医师以及责任护士组成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该科室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祥实的临床护理路径量表以及护理质量评价量表。护理路径表包括每日护理诊断及治疗措施、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教育措施3个方面,由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配合共同落实护理路径表内容。同时由护士长填写护理质量评价量表,以便及时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以及时反馈、整改和再评价,以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2.2.2 护理路径执行方法 ①院前护理:由首诊医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检查以及辅助检查,除外其他病患,并充分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检查情况选择手术适应证,同时与相应病房护理人员取得联系。责任护士应嘱患者入院时携带相关的病历资料,次日早上应禁饮食,并准时到院办理相关手续。②入院护理:协助患者办理相关入院手续,并为其安排床位,做好入院介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全身情况、疾病状况以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措施,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心肺功能、凝血机制以及是否存在贫血症状等,并追踪了解检查结果,以便为手术及护理提供可靠信息。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主管医生以及责任护士,介绍医院及科室相关规章制度以及作息时间规划。做好皮肤以及胃肠道准备。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术前准备。嘱患者术前12 h应禁食,术前4 h应禁饮。常规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并嘱患者戒烟酒,可于睡前口服适量地西泮等。加强心理干预,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安全性、临床预后以及可能并发症等,介绍各项检查项目的主要目的,以消除其疑虑、紧张等心理。③术前护理:术前再次予以心理护理,予以心理疏导、安慰、鼓励与支持,以使其树立顺利手术的信心。同时,向患者简要介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过程、相关注意事项等。术前30 min应检查患者的症状及生命体征,予以阿托品肌注,确认患者的状态良好,能够耐受手术后移交手术室护理人员,并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带入手术室内。④术后转回病房护理:术后应与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了解患者的手术经过以及术中情况。在术后6~8 h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疼痛情况,警惕并发症先兆症状。再次向患者介绍术后相关注意事项、疼痛控制方法、体位选择注意事项等。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运动,予以温水漱口。⑤术后护理:术后第1天,强化基础护理,引流袋均应每日更换,密切观察并且仔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及性质等,确保引流通畅无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坐起锻炼,4~5次/ d,20 min/次。指导患者自主咳嗽,并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10 min/次,2~3次/ d。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渗液、渗血等情况,注意维持敷料的清洁干燥,并定时予以更换,以预防感染。密切观察并预防皮下气肿以及肩部酸痛等并发症。术后予以6 h的持续低流量吸氧。一旦发现患者的血压异常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以预防腹腔出血的发生。及时清除患者的口咽腔以及鼻腔内的滞留物,以免发生误吸,预防性的予以止吐药,并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应用量。术后2 d,如患者已经恢复肛门排气,则可予以清淡流质饮食经口服用,100 mL/次,7~8次/ d,并视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进食量。管后,予以半流质饮食。观察切口的愈合情况,予以拆线,通知患者出院。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指导:嘱患者注意休息,并加强营养摄入,自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并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等。

1.4 评价标准

采用医院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结合科室具体情况予以调整,调查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分为100分,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满意;60~79分一般,<60分不满意,以(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样本数表示总满意度。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经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无中转开腹术病例,观察组的术前等待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妇科腹腔镜因涉及患者的隐私,因而其临床护理要求相比于其他腹腔镜手术护理要求更高。传统遵医嘱护理模式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对于临床诊疗措施、手术时间安排以及术后治疗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人文时间延误,造成患者的无效住院时间延长,引起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且可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3]。临床护理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作为理论指导,对传统医疗护理模式作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改变传统护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隐患等,从而提高护理流程的实效性。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以护理项目执行时间作为横轴,以护理评估、各项诊疗措施、护理措施、健康教育、运动及饮食指导等作为纵轴,形成了一个具有严格时间计划、操作规范要求的护理计划表,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护理人员个人原因或者护理技术等原因所致护理失误或者护理差错事件[4]。

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融合了成效管理理念,以快速康复及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资源作为护理重要目标,实现了护理效果与护理投入的最佳契合。陈克绒[5]等人认为,妇科疾病患者在获悉自身病情后,往往存在自卑、羞愧、紧张、恐惧等心理,尤其是在术前等待期间,因缺乏相关的护理干预,对疾病以及手术治疗缺乏必要的了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尤为严重。这些均对手术顺利实施以及术后康复具有严重影响。因此,在完善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及早为其提供全面、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因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从院前、入院直至出院具有一套全面、完整的医疗护理计划,能够在确保医疗效果、严格执行医疗规范的前提下,最快完成各项术前准备,从而减少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6]。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手术等待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陆金美[7]等人认为,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其对疾病和手术等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其配合度以及手术耐受度。

传统护理模式中,健康教育具有随机性和粗放性,成效不尽满意。临床路径充分利用整体护理理念,兼顾患者的整体状况以及个体情况,制定了细致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计划,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的配合医护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同时,临床护理路径过程具有具体化、公开化的特点,患者能够掌握护理路径表内容及执行情况,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从而主动配合护理工作,提高其对于护理服务的认知程度以及满意度[8]。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9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2%。临床护理路径管理重视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全面性,一旦发现患者的病情异常变化或者护理偏离标准路径时,即需进行调整和干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预见性以及主动性,不仅能够避免护理失误或护理偏差,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使命感和成就感,转变其工作态度及服务观念,从而提高其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该研究结果亦显示,观察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与王燕清[9]等人的研究报道结果一致。

综上,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性、计划性、目的性以及实效性,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http://

参考文献]

[1] 胡海梅,袁水英,朱玉珍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2,20(10):125-126.

[2] 黄越桂.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2(9中旬刊):528-529.

[3] 应翡蓉,孔静娴.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中的效果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471-472.

[4] 王晓菊.临床路径在卵巢良性肿瘤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6):767-769.

[5] 陈克绒.临床护理路径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8):52-53.

[6] 吴雪华,郑红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2):37-39.

[7] 陆金美,王红霞,郭晓娟等.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路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6):726-727.

[8] 潘文英,潘伟毅.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298-3299.

[9] 王燕清.浅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185-186.

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内镜培训

随着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推进与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早期肺癌筛查得到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患者得到早诊早治。早期肺癌多表现为肺部小结节。近年来,肺部小结节的诊治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占比越来越高,掌握肺部小结节的精准定位是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电磁导航内镜技术在这类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实时无创、定位精准的优势。同时与传统CT定位穿刺方法相比较,电磁导航内镜技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医患双方的放射性暴露,是现代胸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手术技能。然而,在目前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胸腔整体解剖的熟悉和腔镜技巧的培训,往往忽略了气道内镜的培训,这样会带来内镜新技术适应周期长,甚至会因科研和临床工作繁重而放弃掌握新技术的问题。随着现代胸外科疾病谱的改变,提高了新时期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的要求,电磁导航内镜培训体系的改革刻不容缓。本中心胸心外科系有着优质的临床教学成果,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与时俱进[1]。在电磁导航内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为电磁导航内镜培训体系的改革带来了机遇。我们结合现代胸外科发展的特点,对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内镜培训体系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1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的转变、观念的更新

长期以来,支气管内镜技术通常被认为是呼吸内科医师才需要掌握的技术,部分大型的医疗中心会有专门的呼吸内镜中心,对区域内的病患提供支气管内镜下的一系列诊断及治疗。所以,电磁导航最早由呼吸内科的医师来开展。但是随着肺部小结节的早诊率不断提高,术前定位已成为胸外科医师面前的难题。一般来说,这类病患在术前需要到CT室进行有创性的定位操作,在清醒的情况下忍受不适。这不仅缺少人文关怀,而且病患需要接受放射性暴露。目前国内部分大型医院能做到在手术室即完成定位而后直接手术的一体化手术能力,但是这对手术室条件及CT室条件的要求极高,不利于项目的常规开展。如果由胸外科医师在病人麻醉后在普通的手术室,在手术过程中完成一体化的实时、无创、精准定位,对提高患者舒适度,加强人文关怀以及提高手术室接台率等都有很大的帮助。需要指出的是,以往传统的CT室穿刺定位曾有异物存留、急性血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需外科医生紧急手术处理。肺部小结节的术前定位,理应由胸外科医师在手术室独立完成。因此,这就带来了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的转变以及观念的更新,要认同这项技术是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同时加以训练提高,通过定位-手术、再定位-再手术这种不断校正检验的训练,掌握肺部小结节精准诊治的全过程。

2电磁导航路径规划系统的训练

传统的肺部小结节的精准定位,除了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内镜操作能力以外,很大程度上要依赖CT大型设备和专用的路径规划软件[2]。而CT设备的操作需要影像科医生的协助,也就是要同时占用第三方部门的人力资源。电磁导航定位的路径规划需要有专门的软件。相对于内科医师,“剖胸开心”熟悉肺部解剖的胸外科医师使用软件对肺部磨玻璃结节能更有效地进行路径规划及选定。但如何在路径规划的过程中有效地避开血管,减少定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对于那些没有明显支气管走行的区域,如何考虑到定位点和磨玻璃结节的真实距离,按手术切除的易操作性进行路径设定,最终提高定位的精准率,这些是以往没有出现过的,都是需要加强培训的。电磁导航路径的规划就如手术的解剖示意图,目的是使手术的完成更加流畅,是该技术的入门课程。

3肺部小结节裸眼

3D技术及电子教学资源库的丰富及完善对于肺部小结节来说,支气管树的解剖是学习曲线中的重要一环。由腔外(支气管腔)至腔内的解剖学转变,需要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腔内和腔外的解剖结构进行空间上的重组,更好地理解肺部小结节的三维立体定位,使手术的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裸眼3D腔镜系统的使用是在胸心外科学系结合大量临床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裸眼3D技术由于具有更好的纵深感及立体感,使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层次能更清晰地投放到视觉系统中,使肺部小结节的手术操作变得更简单。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曲线可以明显缩短。而建立电子教学资源库,运用裸眼3D胸腔镜技术进行肺部小结节的定位教学,对于刚刚从抽象的书本知识向具体的临床工作转变的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显得更加具体、真实,使其能够更深刻地感知胸廓中的立体解剖结构变化,很好地解决了肺部小结节定位及手术的难题[4]。

4PBL教学

问题驱动教学法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领域内的各种问题为学习起点,以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一种学习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问题的提出者、课程的设计者以及结果的评估者[5,6]。该模式主要步骤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小组、个人和教师进行结果评价。在讨论过程中通过不同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尝试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病例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7]。PBL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寻找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这也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中心,在内镜培训方面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PBL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具有优势。近两年已培训13名研究生。与2015级-2017级传统教学模式下15名研究生在胸外科内镜的学习兴趣、学习主观能动性、文献检索能力、自学能力等(各25分,总分100分)方面进行比较,PBL组高于传统组,统计学有意义(表1)。

5电磁导航并发症的处理

电磁导航内镜培训的学习中,并发症的处理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成长培训过程中,对于大出血的处理通常是扩大切口,阻断钳阻断后进行出血点的缝合。但是,对于内镜下的并发症处理需要转变思维模式,更多的是由原来的外科处理手段转变为内外结合的综合处理手段。对于像肺小结节靠近管径较粗的血管,定位过程中刺穿血管引起出血的情况,需要有紧急预案作为参考来快速控制出血,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紧急的中转开胸手段是每一个胸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电磁导航内镜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另外,气胸、荧光剂过敏等并发症问题,都需要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严密监测,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6电磁导航内镜培训考核体系的完善

内镜室医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PDCA循环 手术室管理 仪器设备PDCA循环管理是美国休哈顿管理专家爱德华・戴明提出的,被称为 "戴明环"[1],它每次循环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阶段,具有大环套小环相互促进。PDCA 循环与护理程序一样,都是科学地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工作程序是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的有机整体, 在不断循环中每一个循环终了,都促进质量水平逐渐提高[2]。近年来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种类日益增多,如何确保这些仪器设备有效管理、利用,避免一系列手术配合中的风险,降低仪器设备的成本费用,是每一位手术室护士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我院手术室自2013年1月开始将PDCA循环中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有7个手术间。近年来由于医学学科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不断引入手术间,我科现有的仪器设备有越圣-300、爱博高频电刀、Wolf腹腔镜系统、高压灭菌锅、显微镜、超声刀、电脑气压止血带等,为了保证仪器设备使用时性能良好,完善的统筹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2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特性:即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的管理,原有的质量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不断产生,而又不断地解决,如此循环不止,每一次循环即赋予新的内容,从而推动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

1.3考核采取现状调查及数据统计表,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现阶仪器设备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调查问卷方式定期征求手术医生对仪器设备及手术配合的满意率,对手术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作出分析、改进。

2结果

仪器设备的准确率由实施前的90%提升到96.6%;手术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率由原来的92.1%提高到97%。

3讨论

3.1计划P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成员针对在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进行要因论证,确定出4个主要原因[3]:①不能固定人员进行专科仪器设备的管理②仪器设备未登记建档③仪器设备没有专科专用④仪器设备定位标识不规范。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整改计划专人管理;仪器设备专科专用;制定完善的仪器设备使用流程,然后针对计划进行可行性实施措施:①手术医生对仪器使用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并大力支持及配合整改计划的落实②手术室整体环境的改善,为仪器设备管理提供了改善条件。

3.2实施D:①所有仪器入科时均应登记造册,一式两份分别保存以便日后有据可查;②将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时间和价格、责任人等填写在仪器档案本上,并将仪器相关资料输入电脑存档;③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等分类放置集中管理,以便今后查询和维修。与设备科双签认证,保证设备入科时的良好运行状态;④仪器、设备依据帐目定期清点,保证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依据设备特点分类管理。科室仪器、设备统一安装外接稳压总电源,防止电压不稳定时对仪器、设备的损坏。

3.3检查C①仪器设备入科时,首先详阅使用说明,请安装人员讲解使用、保养和维护方法,要求全科人员到课,课后抽点2~3名同志试行操作;②仪器设备使用时特别注意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和火源,平日强调工作人员穿着纯棉衣物上班,防止静电火花;③值班人员要随时巡视手术间,负责全科氧气、电源、门、窗的关闭和物品设施的安全,并坚守岗位,全天手术结束后,负责关闭室内总电源;④如遇仪器使用时出现故障,应即联系设备科维修并上报,严禁擅自装卸;⑤平车手术床每季检修保养,防止翻车坠床;使用高频电刀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灼伤,使用止血机时,掌握充气时间、使用部位,防止手术中的护理并发症。

3.4处置A①定专人负责 成立由主管护师担任组长,护师若干名组成的管理小组承担仪器设备的专项管理,包括使用、维修及保养。术前常规检查;术中熟练使用,准确调整参数;术后光学零件用脱脂棉花或擦镜纸轻轻擦拭,防止坠落,防止镜面被锐器划伤;②定位放置 仪器统一定位放置于仪器室,有专用车架、专用插线板,使用后立即清洁放回原处,护士长定期检查。大型仪器设备一般不随意搬动,以免造成损坏。推送仪器要做到缓慢平稳,防止碰伤和摔坏,养护完毕要及时归位,清理并盘好导线;③定时检修 定时检修以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使用频率高的仪器应每季度检修一次,使用频率低的仪器每6个月检修1次,重点是开机时的噪音、零配件的固定情况、输出功率、电源等;④操作培训新引进的仪器应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仪器性能、使用方法、保养及注意事项的培训,使手术室每个护士能熟悉仪器使用原理、操作方法、清洁和保养;⑤合理使用 根据要求制定仪器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并以卡片的形式固定在仪器上,将每次仪器的日期、患者姓名、床号、使用人员、等登记在使用手册上。仪器危险部位应挂上警示标志,防止碰坏(如显微镜镜头、腔镜摄像头、纤维导光束);⑥手术室仪器无特殊情况,未经允许一律不得外借。

4体会

4.1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基础知识学习是立足点仪器设备的使用必须规范操作程序,发挥管理小组的功能,按章操作[3]。

4.2全程质量控制是关键建立帐目,健全送修管理制度,详细记载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

4.3术前准备制度是常规常规手术准备时要于术前将仪器设备试机,灯床要调整到适合手术使用的状态,为手术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仪器设备的完好适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特别是一些大的手术对仪器设备的完好和准确率要求更高,任何一台仪器设备管理不善都会影响手术进展。手术室每一位护士均应充分认识其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环节质量中运用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改进模式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特性:强化每一个环节的管理,人人参与管理,消灭管理盲区,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管理[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5.

[2]徐国勋,屠丽丽.护理管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25.

上一篇:试用期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中医科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