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解铝行业的发展方向

时间:2022-09-28 02:00:10

河南电解铝行业的发展方向

【摘要】面对低于优势企业2800元/吨的电价劣势,河南电解铝企业要看到自己长远优势,走纵向一体化、向海外转移、转型升级三条道路。

【关键词】河南;电解铝;发展方向

2010年到2014年,河南省电解铝产量从366万吨减少到338万吨,下降7.6%,下滑至全国第三位;铝材产量从387万吨增长到901万吨,增长232.8%,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二。河南省的铝材产量在递增的同时,电解铝产量却在递减。而且在过去的一年中,河南仅存的几家电解铝企业没有一家是盈利的。回顾过去十几年电解铝行业的发展,河南保持了十年的全国第一,而如今,这一势头正悄然结束。

河南作为中部大省,工业对其GDP的贡献举足轻重,再考虑到这些年电解铝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给河南带来的产业链效应,对于解决地方就业、产业布局等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就算河南电解铝遭遇产业冲击,我们也不能随波逐流,必须迎头应战,寻找出路。

那么河南电解铝行业的困局何在?出路何在?

首先,我们从比较的角度分析河南省电解铝产业这种现状的原因。

业内人士都知道,在河南省电解铝产业日见黯淡的同时,山东和新疆却异军突起。长江后浪推起前浪,河南这个电解铝行业过去的老大哥逐渐退居后线,市场份额不断被他们抢占。究其原因,成本优势是这两个省最大的砝码。

据业内分析,电力成本是电解铝生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十几年前,电价较低,电力成本只占到电解铝成本的25%,并未成为电解铝行业的重要负担。随后国家频调电价,到如今电力成本已经占到电解铝成本的40%到50%左右。但是,各地的电价却是不同的。新疆的电价只有0.25元/度,而在河南,70%的不具有直供电的电解铝企业的电价到达0.45元/度以上,按现在普遍的工艺标准每吨电解铝需耗电14000度来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河南的电解铝成本每吨比新疆增加2800元。同时与山东相比,联通的都是大电网,河南交纳的过网费是山东的8倍甚至更高,为0.08元/度,按照前面的标准,河南的电解铝成本每吨比山东增加980元。所以说在工艺、设备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电解铝的竞争其实是电力成本优势的竞争。而河南在电力成本上的软肋,无疑使其电解铝企业发展起来举步维艰。

作为电解铝企业,要寻找出路,必须先从宏观上看清中国电解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才能高屋建瓴,顺应潮流,从而有所突破。

一方面,自本世纪初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国内的电解铝产业蒸蒸日上。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中国的电解铝、氧化铝产量都占到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而产能更是占到全球产能的50%左右。另一方面,与行业急剧扩张相伴随的是产能极度过剩,现如今国内电解铝行业竞争空前,多数产品的售价与成本倒挂现象严重,亏损成为常态。

但是,处于行业发展的阵痛期,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长远的客观的眼光来分析形势,应该说中国的铝产业仍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刚刚召开的十三届人大代表第三次会议中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眼于操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而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电解铝消费的平均复合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1.75倍,按此计算,中国的电解铝需求仍会保持强大的需求。另外总理也提出了2015年中国在基建方面要使铁 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超8000亿,另外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66万户,提升地级县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这些加强城镇化的部署,使建筑和交通无疑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而这两个行业在电解铝的消费中占比高达60%。而中国要使城镇化水平达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这些都会对铝消费形成强劲的拉动力。

因此,虽然从短期来看,我国电解铝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下游需求疲弱、电力成本高三座大山。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电解铝行业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售价与成本倒挂现象将结束,产能产量与需求将达到动态平衡。

微观上从河南电解铝行业来看,虽然直观上有着电力成本的劣势,但是优势也十分突出。

第一是区位优势。河南处于中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其自身来说,本身的电解铝市场十分成熟,相关产业发展的也十分快速,本省内需求就比较旺盛。其次,地处中原的地理优势更使其对全国市场都有空间距离的优势,由此也会带来成本等各方面的优势。而新疆和山东在这方面却不如河南。区位优势在竞争中是他人天生不能拥有的。从世界产业布局来看,所有行业基本布局在合适自己的区位,从这一点来说,河南具有天然的生产电解铝的区位优势。

第二是人力资源优势。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河南处于暖温带,四季分明,适宜居住,工人一般是本地农民子弟,亦工亦农,即使工厂短时放假,也不会外出打工流失,况且河南也是全国人口大省,这些都保证了电解铝行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和长久性。但是新疆地处西北,人口稀少,技术工人匮乏,如若从中东部吸引人才。不仅成本增加,而且稳定性远不如河南。一旦停产,就会有大量人员回家,再组织起来就有些困难。特别是技术专家,一旦加盟某个企业,就要签订期限较长的合约,更难组织。

第三是技术水平优势。河南以其成熟的电解铝技术在全国的电解铝行业中稳坐第一梯队,而中国的电解铝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由此可见,河南的电解铝技术水平在全球极有竞争力。

举例来说,河南中孚实业林州市林丰铝电公司的“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新技术”在全国都属于领先地位,能够使吨铝直流电耗由13235千瓦时降低到了11819千瓦时,降幅达10.7%。作为已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的技术,如果运用至全国的电解铝企业,以目前该行业的产能计算,每年至少节电275亿千万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566吨,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达145.75亿元。

第四是资源优势。河南的氧化铝多是本省提供,而山东多是进口获得,而且河南有着十几家预焙阳极生产厂家和三家大型氟化盐企业,可以就近保障电解铝厂家,不少电解铝企业已有自己的自备电厂。这些都使河南的外部依赖性远小于山东等省。

第五是水资源优势。众所周知,新疆虽面积极大,但是很多地区极度缺水,而电解铝行业一旦初具规模,用水量也不容小觑。而河南电解铝企业所在地,水资源都已经过干旱的历史考验。

第六是公平优势。短期来看,新疆和山东比河南更具电力成本优势,这也使其目前的价格优势超过河南。但这并非是由市场决定的,一旦电力体质得到实质性改革,这种地区保护就不攻自破,电力成本高就不再是河南电解铝行业的掣肘。从长期来看,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电价公平指日可待,那时电解铝行业就要靠技术竞争,而河南拥有绝对优势。

第七是产业基础优势。河南有着几十年铝电解和十几年铝加工历史经验,配套基础产业齐全,就像土壤、水分、气候环境对于植物一样,河南的电解铝产业有着强大的基础产业支撑。

第八是交通优势。如前所述,新疆资源匮乏,原料和产品都要靠交通实现运输,尤其是铁路。但是新疆位置偏远且环境恶劣,至内地的交通却极不发达,目前只有一条铁路通往内地,车次极少,运力不大,一旦遭遇冬季冰冻或者采棉高峰,对电解铝企业的运输影响极大。而河南高速总里程位于全国之首,境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村村通公路密如蛛网,中原航空港连接世界各地,便利客商来往和物流配送,低成本保障物资设备供应,做到“零库存”主材供应保障。综合种种,新疆吨铝的运输成本在1700元以上,远远高于河南等内部地区。

第九是生态优势。如今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放缓期,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电解铝企业因其生产的特殊性对环境的破坏较大,西部地区生态的脆弱性远远大于中部地区,而且新疆的污染源极易给其境内的江河源头造成影响,影响中下游地区,产生极大的负面外部效应。而河南地处中部,在这方面略有优势。

那么,解决河南电解铝行业困境的出路在哪呢?

有些企业会考虑向西部进行产业转移,借助西部优惠的电力政策压低成本增加竞争力,但是这条捷径仍是在依赖电价政策,只是在短期内改善现状。但是放弃临渊羡鱼,退而结网,通过自建电力机组来弥补自身的电力缺陷又如何呢?业界的同仁应该知晓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下,获得自建电厂的通行证并非易事。

鉴于以上种种羁绊,河南电解铝企业想要谋求生存甚至长远发展,只能另寻出路,拓展产业链。通过与上游的煤炭企业协商合作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延伸下游的产业布局,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效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出路:

出路一:产业链纵向一体化

目前国际上盛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消除地区和企业之间的政策等壁垒,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自由度,从而也产生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电解铝企业的生产成本中,电力成本占其总体的40%以上。要使河南的电解铝行业走出低谷,降低电力成本是必有之举,而实现煤、电、铝一体化经营模式则是解决该困难的优先选择。这种精益模式通过有效发挥上中下游产业间的协同效应,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电解铝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虽然一体化模式对电解铝厂商来说通过与上下游不同的企业合作,有很多种合作方式,但是从河南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主要是以电解铝企业主导向上游延伸这种模式。具体而言就是以电解铝企业为主业,向上游煤炭、电力延伸,从而降低电力成本。

同样与河南的自然条件相同,山东省具有明显的电力优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电解铝企业自备电比例达到了90%以上,而河南现在只有40%,在煤、电、铝一体化上山东远远地超过了河南。但是河南曾经也在煤、电、铝一体化发展商达到70%,只是后来在优惠电价的环境下放松了这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关于电厂的“关小建大”的政策限制出台之后,也使很多河南很多已经完成自建电厂立项的企业失去了一体化的机会。综合种种,在国家取消电价优惠政策之后,河南的很多电解铝企业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竞争力也大大降低。

但是河南实现煤、电、铝一体化经营模式也是有优势的。目前,河南的铝工业产业链在全国最为完整,而且煤炭、铝土矿资源丰富,氧化铝行业规模、技术水平较高,很好的保障了整个产业链下游企业的发展。同时,河南的地理、交通、人力等优势也会为实现煤、电、铝一体化锦上添花。

出路二:向境外转移产能

向境外转移产能作为国际上治理产能过剩的通常做法,从这两年之后必会随着中国梦的实现,成为中国铝工业发展的新常态。具体来说从以下三方面实现:

首先,降低成本需要外移。解决电价问题除了实现煤、电、铝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之外,向海外转移也不失为良策。虽然我国西部的电力已经非常优惠,但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铝生产国都是用水电,电价只有0.1元左右,优势大大高于我国,这也使得我国的电解铝长期以来在国际上都缺乏竞争力。如果我国把电解铝产能转移到能源富足、电价便宜的中东国家,虽然该地铝土矿匮乏,但是却拥有足够的成本优势,足以生产出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资源制约必须外移。中国现在的电解铝、氧化铝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但是铝土矿资源却占全球不到3%,对外依存度极高。而全球的铝土矿资源却十分丰富,因此向海外转移也是解决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必然选择。

最后,过剩产能必须外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四个一批”中,就有“走出去转移一批”。与我国电解铝产能过剩形成对比的是周边国家的严重短缺。比如越南铝土矿蕴藏量排名世界第三,电解铝产能至今为零;印尼铝土矿产量巨大,电解铝产量却非常小;印度年度人均铝的消费量只有1千克,要达到世界平均水平7.2千克还有很大的差距。向这些国家转移电解铝产能,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出路三:转型升级。

中国正在进入转型社会,其中就包括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实现河南省电解铝企业的重新腾飞,必须立足现在,眺望未来,实现以铝加工为主导的集群发展才是良策。通过以电解铝企业为中心,与上游的煤炭、电力等企业合作,与下游的氧化铝、铝加工等企业重组等,通过铝电联动和加工增值,形成新的竞争力。其中重点要以壮大铝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大力引进优势铝加工企业,扩大轨道交通、汽车、电子、包装等领域中高端产品规模,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豫联能源集团在这方面就很有见地。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豫联能源集团是积极对外争取、调整运行方式、挖潜增效、节约开支,在确保公司稳定运行前提下,全力以赴,全面加快年产60万吨高性能铝合金板材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未来五年,豫联集团将把铝精深加工作为主要方向,全面加快高性能铝合金板材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消费市场开发;并以该项目为载体,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进军下游终端高附加值铝制品领域。同时,在保持现有电解铝产能不变基础上,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全面提升公司在铝加工方面的科技创新水平;向上游延伸发展煤炭、电力,完善产业链。为尽早发挥加工项目经济效益,公司将利用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平台优势,继续开展与上海交大、中南大学等院企合作范围,建立博士流动站,引领研发新产品,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培养专家技术队伍,加快推动企业由传统铝电企业向国际一流的高端铝精深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知识就是生产力。如豫联集团这样,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全国电解铝行业的发展方向,更是河南电解铝行业重新在本行业中取得优势的关键。

河南电解铝行业虽然近几年竞争力有所下降,但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河南省发展电解铝行业,在资源、交通、市场、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电解铝企业千万不能坐以待毙,尽早实现煤电铝一体化、适时向海外转移产能,积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措施对这些企业来说都可能是新的机遇。

作者简介

孙新治(1965-),男,工商管理哲学博士,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精铝分公司采购总监。

上一篇:煤矿薄硬煤层回采中的采掘技术研究 下一篇:浅谈远程会诊系统在我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