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导学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8 01:01:26

浅谈导学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农村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存在的问题

很多农村学生学习非常刻苦努力,但缺少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不知道如何预习,尤其是初二、初三的文章篇幅较长,英语阅读课无从下手。大部分学生觉得英语太难了,对英语失去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由于听力差,听不懂教师的讲解,不知道在课堂上干什么,往往是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晕头转向。一节课上完,学生仍云里雾里,不知道讲了什么内容。课堂效率低下,课后复习更无从谈起!

二、导学案的概念及优势

针对以上问题,导学案凸显出它的优势,能给学生很好的指导。那么,何为导学案呢?导学案就是教师在集体研究、个人精心研备、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对某节课指定了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提前研讨并尽力完成这些任务。它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目标为要求,以学生的创新性、发展性、团体协作性为目标,充分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知道教师的授课目标和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让学生有知情权和参与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1.导学案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解决学生学得难、教师教得难的现状

首先,通过导学案,教师把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提前告知学生,并给他们设定课前预习的活动和任务,让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预习,给学生的课前预习指引了方向。其次,通过导学案,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中要进行的任务和活动告知学生,解决了学生因听不清教师课堂指令而不知道如何去做的难题,再加上学生提前预习,课程进程加快,加大了课堂容量,解决了英语课堂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学生课前预习充分,课堂上解决了不懂的地方,课下复习就容易多了。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2.导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和活动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与同伴交流、协作,把他们有困惑或不确定的问题通过讨论、查资料等途径来解决,这期间可以明确分工,互助合作。课堂上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既降低了难度,节省了时间,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采取小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总之,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长篇英语阅读课的使用中,整个课堂格局产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班级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自主学习。导学案给学生的学习指引了方向,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

模式一:教师设计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起督促作用。这种模式是理想模式,但容易形式化,学生有可能不做或者敷衍了事。这种模式适合让学生在预习中完成一些简单易行的任务。

模式二:教师设计学案让学生了解,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一个个完成。这种模式避免了模式一的弊端,但费时费力,有时效果一般。这种模式适合课堂上解决一些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的或者是给学生创造情景训练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

模式三:把前两种模式综合一下。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三种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实际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和活印

四、导学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大优势,但是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也有一些弊端需要注意。

1.避免课堂任务和活动过多

笔者最近听了一节课,授课教师在一节阅读课中设计了十几种活动。活动的重复性高,一节课都在赶任务,教师赶得辛苦,学生学得累,最后还没有赶完任务,课堂效率低。一节阅读课,留给学生读的时间所剩无几。

2.学案的设计需要把握难易程度,避免过难或过易

学案一定要切实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过难,使学生望而却步,从此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学案也不能过易,使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枯燥乏味。学案的难度要使大部分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这就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研究,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合理有效的导学案设计。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

3.注意导学案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由于学生提前了解了课堂环节,可能在上课过程中就失去了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环节的时候,一定要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如游戏、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些设计环节是学生通过预习达不到或弄不懂的,这样学生在课堂结束后才会有所收获,才会愿学、乐学。

上一篇: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孕妇对梅毒母婴传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