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开展家校联谊的几点经验

时间:2022-09-28 12:07:05

农村学校开展家校联谊的几点经验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要求,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支撑中国教育发展的格局已不可逆转。作为学生生长空间的家庭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是做好家校互动联合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作者根据本校与农村家庭联谊、互动取得良好成绩的实例,总结出培训家长、改革家访、举行联谊活动等方法,从而构建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农村学校 家校联合教育 家校互动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变化与转型,由学校独立承担教育责任的传统局面已经被打破。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支撑中国教育发展的格局已不可逆转。家庭作为社会细胞只是小天地,对人的发展教育才是大舞台。家庭教育是“做人”的启蒙教育,也是“做人”教育的终身载体。父母是孩子人生之旅的第一任,也是不可或缺的启蒙老师,父母的家庭理念和水平对构建和谐教育体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搞好家校联合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构建教育和谐的形式所需。我校地处边远山区,面对特殊的家长群体,大胆探索与创新,务实开展各项工作,开创了农村家校互动教育的新局面。

地处偏远的原安定区内官营镇黑山乡,有九个行政村,均位于山大沟深之处,行路艰难,农民们世代务农,收入微薄。这样的经济条件决定了他们封闭、愚昧、麻木的思想观念。随着近几年“两基攻坚”的大力推进,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入学接受教育,但大多数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与重视度仍然很低,以为孩子在学校或多或少学一些知识,长壮了身体能干活就行了,所以教育的重担都压在学校肩上,学校在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与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会做人等方面举步维艰。

随着时展的要求,我校领导深深认识到“家庭教育”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家校联合教育是改变农村教育根本现状的必经之路,所以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展家长培训

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社会接触面窄、目光短浅,部分家长还有很多陋习,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做人、学习,甚至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是我们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学校决定“培训家长”,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具体举措如下。

1.每学期至少一次举行“培训式”家长会。避开农忙时节,请家长与学生同坐一堂。请社会执法人员,如交警、农机安全讲解员、法院同志及有经验的老教育者以给学生传输法律、安全、文明礼貌知识的方式做知识讲座,让学生和家长“知荣耻、树新风”。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家长赌博、打架斗殴、家庭暴力、违章驾驶等不良行为有所减少,学生调查问卷反映,家庭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了。

2.开创表彰式家长会。以榜样的力量号召广大家长学文明、重道德。我校在2012年2月份带领全校教师深入十八盘山沟底的米粮村和西南山巅的陡寨村,在村委会办公地点举行了家长表彰会,集家长于一堂,宣传“孝敬老人、做学生榜样”的主题思想,再由村委会牵头,全村村民民主评议,选出家长中的“孝廉”,由学校出资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既让受奖家长与其子女树立了自豪感,坚定决心继续发扬美德,又让落后家长内心受到触动,明确了荣辱是非观念,有了行动的方向。一个家庭的文明素质提高了,孩子也自然而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通过宣传与实例,改变家长教育与择业观念。大部分家长认为成绩优异才是好学生,否则只要毕业就行了。对此,学校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校长在子女教育方面现身说法,举自身实例,让家长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因材施教、各尽所长。近年来,我校职业中专升学率持续增高,许多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回报父母,就是家长观念转变及学校努力的结果。

二、深入改进、落实家访制度

家访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联系家校教育的有效互动形式。我们在施行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1.制度保障。学校经研讨制定了“家访制度”,规定教师每学期都必须不拘一格地进行行之有效的家访,且有次数要求:任课老师不少于五次,班主任不少于八次,校领导不少于十次,最后与学期考核挂钩进行奖惩。这就为实行家访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每次大的家访之前学校都精心策划,明确任务要求,由校领导牵头分组完成任务,最后写出总结与感受。

2.深入各层次学生家庭,充分了解,重视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改变以往的单访优秀生或问题生的家访模式,抓住有效时机,面向全体学生家访。重点走访的是特困、残疾、父母无劳动能力、单亲、留守儿童、学困生、问题生、后进生家庭。把只谈学习的家访内容转变为关心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生活经济问题等“琐事”上。实践证明:学生之事无小事。通过长达两小时的山路跋涉,我们明白了某生为什么总是迟到,上课昏昏欲睡;通过目睹某生家中残疾的父亲、劳累的母亲,我们顿悟了他为什么思想不专一,抄袭作业“上瘾”;通过某生与年迈的祖父母相依为命,我们理解了他为什么郁郁寡欢、暴躁、任性。通过艰难的走访,在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我们对学生的怜和爱加深了。

3.注意谈话艺术,力求做到“三忌三宜”。家访时的谈话是最讲究技巧方式的,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及其家长的亲切交谈以进行说服的方法,是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重要方式,通过谈话可以更有意识地、主动地探索学生的基本情况。谈话要有目的,有准备,更要讲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励,忌多批评。其二,宜全面忌片面,切忌借机“告状”,推卸责任。应晓之以理,使学生信服,听取家长意见,与他们达成共识,切忌各执一词,互相责怪。其三,宜多启发,忌武断下结论。对农村家长,教师不应居高临下,而要保持对劳动人民的充分尊重,通过亲切的交谈,双方在和睦的气氛中充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应做好正确的引导。

三、展开家校联谊活动

“家校联谊活动”是我校推出的将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高层次互动形式。它是建立在前两项活动基础之上,对其渗透与促进的。具体形式如下。

1.组建“家长联谊会”。由家长推选各村思想觉悟高,品德优秀的家长代表若干名,组成家长联谊会,由学校不定期举行家校联谊活动,与家长们见仁见智、出谋划策共商教育大计。如近几年的“两免一补”、两女户、贫困户补助工作的落实就是经过学校调查与家长联谊会共同审议决定的。

2.展开形式多样的联谊文体活动。我校每学期至少一次的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均邀请家长参加。以前是请家长做观众,一来给学生鼓气,二来渐渐培养家长的艺术素养。2012年,我们迈出了跨越式的一步,在运动会上为家长设置了比赛项目,虽然只尝试性地开设了“家长拔河比赛”,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向沉闷的农民家长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平常疏于交谈的父母与子女目标一致,口号响亮、配合默契。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他们感兴趣的项目,一同克服困难达到最终的结果,建立起了一个心理上的交流平台,逐步填平代沟障碍,这在配合学校教育、督促孩子学习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通过活动过程中的相互理解、支持、鼓励与配合,家庭形成了良好和谐的气氛。在运动会上,家长和老师心与心的交流相待,协作练习,共同前进,不仅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而且使家长心境平和、健康,消除了心理障碍,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以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虽然学校经费紧张,但给积极参加活动的家长们几包糖果的奖励让其进一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馨,使其更乐于参加联谊活动。校小记者通过采访获悉,家长们表示:明年学校再添几个联谊项目就好了。

以上所述,只是我们探索家校互动道路的开头几步,教育任重道远,我们需要进一步更新拓宽互动的内容与形式,开展切实可行的互动活动,为促进教育和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懈努力。

上一篇:论成人教育的重要性 下一篇:思考生命真谛,加强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