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27 10:57:18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经济不断融入世界分工的潮流之中,我国的职业教育也不断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着交流,随之引发了巨大的变革。职业教育改革从追求量的发展逐渐转向质的发展,从自我发展逐渐转向吸收融合发展,深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学徒制等先进教学模式不断提升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层次。根据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中关于试点现代学徒制的精神,结合学校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一自身需求,无锡机电高职与苏州宝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宝玛学徒制班,对现代学徒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

一、学徒制

所谓学徒制,是指“在专业的从业者指导下,通过实践学习,传承专业经验和技能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学徒制活动是一种高度情境性的学习方式,学徒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观察师傅的行为,感知和捕捉师傅的经验与技艺,然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实作,逐渐习得师傅的技能。学徒最初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接着在师傅的监控和帮助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部分,在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徒所能应付的技能难度。学徒拿着专业工具积极地锻炼、实践。传统学徒制包含了师傅对学徒的压迫和剥削,历史上,大多数学徒制都采用契约甚至儿童奴役的形式,经常更多地以保密而不是技能传授为特征。在特别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的领域中,如医学、法律、学术、职业运动、艺术等领域,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就更为凸显。

传统学徒制在国内外都是源远流长的。在中国,广义上的学徒制起源于奴隶社会,发展、完善于隋唐时代官营的手工业作坊。在古埃及,汉谟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记载了在4000多年前就有手工艺人收徒以传技艺的故事,这是关于学徒制的最早记载。而近代学徒制主要兴盛于英国,英国规定义务教育年龄为16岁,85%的学生16岁以后继续接受教育,其中50%的人接受普通学术教育(A Levels), 50%的人接受的是包括学徒制在内的职业教育。英国政府十分重视学徒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政府投入10亿英镑,学徒制项目扩展到200个,2014年学徒人数已超过40万,其主要招生方式为线上申请。2010年英国最受欢迎学徒岗位前五名分别是客户服务、商业行政、酒店和餐饮、儿童学习和发展、卫生护理。

二、现代学徒制

1.现代学徒制简述

学徒制经历了从传统学徒制的发展、衰落和现代学徒制的重构这样的轮回过程。“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到来,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培训效率以及教育的规范性上受到挑战。因此,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开始占主导地位,但其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都提出要发展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倡导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深度合作,是对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有助于真正解决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问题。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归根结底,该模式有利于进一步解决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的结构性问题,有利于真正促进校企融合、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

2.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包括:使学徒(学生)获得“职业资格”,通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资格考核鉴定;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即针对职业工作任务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获得实践知识;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建立与发展。只有现代学徒制,才有可能提供职业教育情境学习所需要的、真正的“工作与学习情境”。现代学徒制,是指政府指导、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徒制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本文所述皆为学历教育范畴。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创新的关键与核心。在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无锡机电高职与苏州宝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目标,形成了“政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校企双方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和宝玛公司技术员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讨论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部分核心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校企签订合作协议,校方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双方部分教学内容相互穿插、互相交融,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学徒制班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及培养目标设定如下表。

学徒制班学生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及培养目标

2.创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

学科体系中课程内容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展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智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学生逐步地发展和提高。但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学生逻辑思维的不适应性和技能形成的情境性要求,使得该课程体系实施的效果较差。行动体系中的课程内容按行动的过程为导向序化,有利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动作技能的形成。宝玛学徒制班课程体系设置时有机整合两者优点,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将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三要素与教育对象的岗位工作需求和智力技术能力的获得合理整合,优化三类典型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好六个对接(学校与企业、基地与车间、专业与岗位、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体验、模仿、尝试、感悟职业精神。学徒制班课程体系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学徒制班课程体系框架模型

人才培养过程实行四段式育人机制,学生第1~2学年在学校主要完成大部分公共文化课程学习任务,体现国家对大专毕业生在文化、德育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学生将来要从事的主要岗位群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文化素养要求为依据,并兼顾专业学习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时比例从低年级往高年级逐年降低。与专业教学联系较为紧密的内容,安排在与专业教学相对接近的时间,并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在后三年安排部分选修内容。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涵盖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职业人所需要的必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以职业岗位群技术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设置的系列课程。第3学年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第4学年掌握岗位所需方向知识和专业技能。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将相关联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践内容进行综合,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使得同一课程中,前述内容成为后述内容的应用,使抽象的内容更为具体,具体的内容更容易灵活掌握与应用,形成可伸缩的开放式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综合化、专业技术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训练类课程项目化;深入贯彻项目驱动的教学思路,以项目带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并配套相应的实训模块,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能通过典型模块的学习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第5学年实行顶岗实习。它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前3年采用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培养形式,第4年采用校企并重的培养模式,第5年采用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使学生通过一年的顶岗实习,真正接触到对应企业的先进设备,领悟企业文化,形成质量意识、产量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实现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3.教学模式改革

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核心,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推行教学双导师制,如图2所示。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比例逐渐提高,学习效果评价也从以教师主导逐渐过渡到双方并重直至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导。充分利用电脑、投影仪、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投影、录像等教学手段有效扩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与企业一起开发慕课(MOOC)、微课平台,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形象,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与质量。学生课堂笔记量的减少,可以充分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更多的思考、理解和动手的时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评选并奖励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和师傅,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建立实习师傅人才和考评员人才库,保障实习考核工作质量。部分由企业专家实施教学的项目化课程及顶岗实习期间采用企业班组化管理模式,1个师傅带5个左右徒弟,组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实习岗位所需的技能。

图2 双导师制实施简图

4.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实践性教学注重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帮助学徒在实习中掌握职业资格鉴定所需的技能与经验。通过教学性、生产性合一的实训基地建设,以直观、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养成。实训基地建设秉承“实验室校建专业群公共实训室校企共建专业方向实训室企业车间”的建设指导思想。一、二年级时,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主要完成与专业基础有关的验证性理论学习;二、三年级时,在学校建设的专业群公共实训室里实训,主要完成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中的基础模块实训;三、四年级时,在校企共建专业方向实训室中实训,主要完成专业核心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中的专业方向模块实训;五年级时,进入企业车间,进行顶岗实习。这一过程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技能成长规律,较好地实现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建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制订实习管理流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学校与宝玛公司协商,以宝玛公司为主要实习实训单位,选拔与宝马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有文化、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有感情、有层次的企业作为辅助实习单位,采取1+N模式。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建立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家长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完善实习巡视和跟踪管理制度,分人分片负责,并对实习班主任的实习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规范学生实习档案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保证实习工作健康、安全和有序开展。实训基地的运行可根据不同的实训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式。在基本技能训练中,以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为中心,落实任务,开展工作;在专业技能训练中,以专业任课教师为核心制订计划,完成实训任务;在顶岗实习期间,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订训练计划等等。在运行中,首先建立规章制度,优化基地结构,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实现科学管理,有各种规章制度作保障;其次,实训基地要实行统一管理,在每一学期开学的前两周,各位教师应编制详细的实验实训任务单,下至各实训室或车间,按照任务时间、任务量等具体情况,统一组织,统一安排,在全系实现资源共享,确保所有实验实训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再次,加强实验管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确保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并能有效节约实践教学经费。

5.改革评价模式

以能力为标准,改革以往学校自主考评的评价模式,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积极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由行业、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实习生岗位技能进行达标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要求实习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初级工要求,其中每人须有一种核心岗位技能达到中级工以上水平;高级工班学生所实习岗位须达到中级工要求,其中核心岗位须达到高级工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特长”的目标。切实建立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中职学校的发展活力。

总之,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无锡机电高职与苏州宝玛公司在“工学结合”这一职教理念的指导下,校企双方通过信息、人、物三元共建共享的方式,深度合作,从而为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

参考文献:

[1]朱敏成.论现代学徒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

[2]杨敏.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

[3]曹勇安.“校企合一、产学一体”是破解“招生难”“招工难”的有效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8).

[4]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5]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6]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7]谢宏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现代学徒制发展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3).

[8]李铭辉.英德现代学徒制教育方法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

课题来源:本论文为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的校本实践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晓忠,1981年出生,男,硕士,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上一篇:三网融合背景下湖南高校体育网络建设现状及数... 下一篇:浅析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