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股市靠改革,不能一味“躲猫猫”

时间:2022-09-27 09:10:27

稳定股市靠改革,不能一味“躲猫猫”

当前,稳定我国股市事关重大。但也要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稳定股市靠的是改革,不能一味“躲猫猫”。

创业板“躲猫猫”,股指期货“躲猫猫”,IPO“躲猫猫”,港股直通车“躲猫猫”,就连分红、改革红利税和降佣减费也都在“躲猫猫”……,事情发展到这地步,股市还有什么稳定可言呢?

金融危机对经济最大的伤害。就是令各个经济实体不仅严重失血。而且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丧失了造血功能。政府援助虽然好比输血,救的是命。但离开了资本市场。造血机制的激活则无疑很难很难。有鉴于此,创业板的搁浅,IPO的卡壳,不能不让人不胜其忧。由于4万亿投资在现有体制下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在国有企业尤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大型国企体内循环。大多数更为困难的中小企业并不能真正得到“注资”和放松贷款的多少好处,创业板和IPO的按兵不动,无异令弹尽粮绝的前线将士被迫处于背水一战的绝境。如果这些英雄好汉们坚守不到迎来后援的那一天。资本市场现在所竭力维护的隔岸观火的稳定也好,将来融资功能恢复的迟到的“马后炮”也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保持一枝独秀,得天独厚的恰恰并不是原来的闭关锁国政策。而是30年来的改革开放。贴近民生贴近市场的经济改革可以说正是30年来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革让我们不是离国富民强更远,而是离国富民强更近。这就是我们最重要的改革观,也将是我们战胜金融危机的最有力的法宝。

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得而复失,是改革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新老划断”划而不断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市场的“恐新症”。即使在今天,金融危机也不是创业板和包括资产重组、整体上市在内的IPO无所作为的理由,更不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停一停”、“放一放”的理由。事实上,不是市场害怕创业板、害怕IPO而使得IPO的“暂停”变成了“中停”甚至有可能是“长停”。恰恰是有关方面对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躲猫猫”的阴暗心理才使得市场陷于因噎废食的恶性循环而难以自拔。

其实。如果我们懂得用改革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应当不难理解,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三个统一,是一个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过程。不难设想,如果在股改之后,新股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一气呵成。今天的市场还用得着为合适不合适推出创业板和股指期货的时机而犯愁吗?同样的道理,“等、靠、要”是等不来天上掉下一个合适的时机的。任何一种改革、创新的合适时机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有一个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与市场不断磨合不断进步的过程。创业板和股指期货,在市场有识人士看来,非但不是招“蜂”(风险)惹“蝶”(跌)的灾星,反而有可能是平衡风险和增添活力的福星。在这里,市场的认识同这也“躲猫猫”那也“躲猫猫”的政策思维逻辑在市场观和改革观上的差异,简直不可尽言。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一说“港股直通车”。在A股逾5000点、港股近20000点的时候,笔者也反对过推出“港股直通午”,是因为那时的推出救的既不是A股,也不是港股。而只能是在刚刚发生的在次贷危机中兴风作浪的国际投机资本。不过,在如今A股只有2000多点、港股也已经不到12000点的情况下,在笔者看来,此“直通车”跟彼“直通车”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尽管人民币结算还未落地,但两地支付互通安排即将正式运行,准备了快两年且早就在地下运行的“港股直通车”难道连弃暗投明的试点也不敢试一试吗?更何况,如果“单向直通车”变为“双向直通车”,不仅将有利于两地股市尽快走出低迷,而且也将大大提高抗衡金融风险的能力。

形势不同了,观念也得跟着变。“躲猫猫”是“躲”不出股市的稳定来的。走出“躲猫猫”的思维定式,是正在走出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对改革的呼唤,也是即将启动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良好开端。否则,目前为稳定资本市场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有可能付诸东流。

上一篇:简单创业也致富 下一篇:如何寻找翻番的黑马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