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陷入传销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09-27 07:05:13

浅析大学生陷入传销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大学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基地,大学生肩负国家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使命,如何使得大学生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受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高校学生涉入非法传销的现象屡禁不止,危害极大,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危及高校和谐稳定,对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出挑战。本文以案例对传销进行分析,指出大学生“被传销”的原因并提出预防的对策。

关键词:传销;原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050—02

一、前言

国务院令第444号《禁止传销条例》中定义: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近几年,各地高校学生因涉入非法传销,而荒废学业,被迫退学,甚至精神崩溃现象频频发生,不仅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也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务院总理曾经批示:“要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活动。学校要采取措施防止学生受骗参与传销活动。”如何将大学生从传销漩涡中拯救出来,如何防止学生涉入传销组织被提上日程。但是防止在校大学生“被传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两次教育和引导就能有成效的。大学生涉入非法传销主要是抑制能力差、法律意识不强、就业压力大等原因造成的。

二、案例背景及过程

乐乐,男,2008级中文系专业本科生,家住河南驻马店农村。从学生工作角度看,该学生被骗的过程如下:

2011年9月30日,国庆长假前乐乐的高中同学说在北京某酒店做经理,让他过去打短工,顺便玩玩。乐乐一心想要出去闯荡,毅然北上。到北京后他才发现他上当了,他的同学在一个传销组织里,正在发展下线。乐乐无奈地向家里骗钱,直到被老师和家长怀疑。经过一番周折,乐乐才从传销的窝点里逃了出来。

三、大学生涉足传销原因分析

事物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乐乐的这次“被传销”经历展现了当前大学生“被传销”的完整面貌,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一)主观原因分析

1、部分大学生对于非法传销自身抑制能力差。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受社会转型期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当前很多大学生都在梦想着能在一夜之间发财、成名,“有钱就是成功”的暴富心态左右了他们的价值观念。传销组织利用这部分大学生的这一弱点,以职业介绍、招聘兼职、网络营销等为幌子,不择手段地利诱高校学生加入传销组织,继而引发犯罪。

2、当前大学生独立欲望比较强烈,他们渴望经济独立,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以此回报家人。大学生社会接触面不广,往往急功近利,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很容易被那些宣称能暴富的传销组织“洗脑”,上当受骗。同时,陷入传销组织的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较为贫困,一旦被骗,无法索回交出的钱,但又想挽回损失,于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3、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意识是一种较为宽泛的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讲,法律意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际法律问题的观点、态度与解决方法。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很大冲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加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处于思想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迷失自我,甚至做出违背法律,违背基本人伦道德的行为,这些都是法制教育缺失的结果,从当前一些大学生陷入和组织传销等违法犯罪事件来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客观原因分析

1、学校对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不到位是导致大学生涉足传销组织的重要原因。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专职辅导员比例失调的矛盾不断加深,主要表现在学生日常管理松弛、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相对滞后等方面。从而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上出现歪曲,生活虚无化、自由化、法律意识淡薄,经不住外界的诱惑,轻易陷入传销组织的陷阱。

2、当前国内大学生就业难和传销组织的黑手频频伸向大学生也是大学生陷入传销组织不可忽视的原因。伴随着高校的扩招政策,人们受教育能力的提高,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大大增加。“供求矛盾”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就业出现“慌不择路”的现象,给传销组织“拦人”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同时,传销组织调整策略,它的活动欺作性,组织严密性,对成员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使得深陷其中的大学生不能自拔。

四、大学生涉足传销防范对策

(一)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防患于未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培养了大量各方面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大学生素质教育相脱节,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出现扭曲,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造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人才在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切合实际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实际效果,扫除一些学生存在的价值误区,帮助学生筑牢道德防线,自发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各种错误思想思潮的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进入21世纪,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以每年一百万的速度递增,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创业的培养,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培养大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大学生要把学校或政府部门组织的正规招聘会作为求职的主渠道,要提高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甄别能力,认真核对用人单位信息,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庇护意识。

(三)加强宣传,创设预警机制,加大对非法传销的打击力度

高校要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通过举办揭批非法传销的法律知识讲座让大学生认清传销的本质,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辨别传销,自觉抵制传销,使校园成为无传销的净土。同时,高校应该配合司法机关创设一条完善的预警——反馈渠道。如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各班级学生动态,发现异常立即层层上报有关部门。而校方也应定期核对在校人员,规范学生管理。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的培训,避免社会闲杂人员进入学生生活区域,不给传销组织提供活动机会。

(四)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过去教育中忽视的部分,也是当今教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我们不能只关心学生文化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年人难以理解的苦恼与困惑,很容易走入误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坚持“抓小打早”,防微杜渐。如设立心理健康热线,针对贫困生的学生、性格孤僻的学生、进修和就业压力大、拜金主义等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传销活动向高校的渗透,已经对高校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若不正确对待和采取果断措施,势必会对高校的教育和管理产生更大的冲击。要使传销远离大学生,需要社会、家庭和高等学校的共同努力,特别是高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大对传销组织的打击力度,使大学生远离传销。

参考文献:

[1]潘嘉浩,林力源.传销学[M].广州旅游出版社,1995.

[2]潘顺.反传销与大学生公共秩序意识的提高[J].科教文汇,2008.

[3]试析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成因分析和防范处置对策[J].华南期刊网.2010,(11).

[4]彭远威.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5]许琦,陆书建.关于高校学生涉入非法传销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路... 下一篇:市场化运作助推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