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27 05:02:11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要]现代财务的风险观,要求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在全面认识和把握风险的前提下,预防和避免各种不应有的损失,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与壮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特征,正确预测、衡量财务风险,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防范,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的财务风险,从狭义上看,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广义上看,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对企业的存在、盈利及发展等方面的重大影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而当企业存在下列征兆时,便意味着财务风险变成了财务危机。

第一,企业资产总额超过负债总额,但是资产配置的流动性差,无法变现用于偿还债务,现金净流量低。

第二,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和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

第三,企业的负债总额超过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经协商进入重组的状态。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1.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

由于各生产环节内部因素的影响而可能引起财务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之为内在财务风险。内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负债资金数量和筹资成本以及偿还时间;资金投入过程中的投向、数量、结构;生产运营过程中的收入、成本、经营管理水平等;收益分配过程中收益的确认以及收益分配政策、数量和形式。

(1)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

(2)财务决策和管理缺乏科学和有效的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是指资金从筹集、投入、运营、收回到收益的分配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

2.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它也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宏观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宏观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运输企业增加了营运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目前,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供求变化多端,汇率随之变化,从而产生风险。

三、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而是贯穿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因此,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如果企业全体职员能够长期保持风险的危机感,形成一种风险管理为导向的防范机制,企业全体齐心合力抵御风险就能有效地化解风险。

1.“阿尔曼”,财务预警系统。“阿尔曼”模型是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逐步提取五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一个类似回归方程的z计分法模型:Z=0.012×1+0.014×2+0.033X3×0.006×4+0.999×5。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总资产。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用一个多元的线性函数公式有机联系起来,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若z值小于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若z值在1.81-2.99灰色区域,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朗;若z值大于3,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阿尔曼还提出z值等于1.81是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

2.对单一指标制定红色警戒线。利用现金额度、存货额度、应收账款额度等绝对指标和流动比率、资产净利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安全率等相对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如根据公司规模预先设定支付风险的安全系数:货币资金余额为5亿元,安全系数为1;货币资金余额为4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8;货币资金余额为3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6;货币资金余额为2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4;货币资金余额为1亿元时,安全系数为0.3;货币资金余额为1亿元以下时,安全系数为为0.1。如果货币资金降低到2亿元以下,公司财务处于高风险状态;再如流动比率一般认为应该保持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如果低于1,公司财务处于高风险状态,必须高度重视,及时化解。事中风险控制是事前风险防范的延伸,因为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预想不到的变数。

3.财务风险出现后的机智处理。发现危机后只有机智、果敢的处理,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例如,某电子配件厂就是一个成功处理危机、化解财务风险的成功案例。总经理在解读年终财务报表时发现应收账款过多,而且大比例集中在一家最大的采购商处。但是该厂的处境是:如果这家采购商出了什么问题,企业的资金链就危险了,因为企业上游还有原料供应商,也都是有赊销账期的。如果下游回款不及时就无法如期偿付上游货款,上游断货,生产将会停工待料受到严重影响。面对风险显示出总经理的魄力:暂停新项目的投资,把未投入的资金转做流动资金,作为准备金;停止向该采购商继续赊销,及时催讨账款。在催账过程中了解到:采购商经营出现了问题,重大的投资决策失误导致资金周转紧张,拖欠某电子配件厂的货款依然无法短时间内偿还。就在这时部分银行贷款到期,正是总经理机智、果断,有力地化解了风险,企业才没出现大问题。如果对风险遮遮掩掩,错过了处置的最佳时机,企业就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总之,在事前有效的预防风险、在事中恰当的控制风险、发现风险后果断地化解风险,是降低财务风险的三个必要阶段。这种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从工作环节上,把重心放在事前防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利润,利润伴随风险;利润越高,风险越大。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越强,赢利能力就越强。因此,控制财务风险是企业永远的课题。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率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关于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