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解决困难

时间:2022-09-27 04:41:17

自主解决困难

摘要: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孩子在“跳一跳”中自主获得知识,自主解决困难。本文就此作一论述。

关键词:引导;克服困难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04-01

记得,孩子当时在读小学二年级。一天,她在做作业时,遇到一道题。这道题要求用给出的词语组成句子。原题是这样的,“用下面所给的词和字组成句子:晶莹、荷叶上、的、露珠、滚动着、在”。

孩子面对这道题,感到有些困难,于是问了一句:“晶莹是什么意思?”我简单地回答道:“晶莹就是亮晶晶的。”孩子好像理解了,于是我也没有再多说了。可是孩子连续组了几个句子,还是不知道对不对。她一会儿组成“滚动着的晶莹露珠在荷叶上”,一会儿组成“露珠在荷叶上晶莹的滚动着”,一会儿组成“露珠在晶莹的荷叶上滚动着”。她在那里念来念去,似乎觉得每句都有点对,又觉得每句都有点不对。于是又问我了:“爸爸,到底哪句是对的嘛?”我看了题后,知道应该组成“晶莹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着。”于是我说了一句:“这道题有点难,你上面的组句还差一点就完全正确了。再试着重新组一组,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够做起。”在我的鼓励下,她又重新组成了“荷叶上的露珠在晶莹滚动着”她念了两遍,好像还比较通顺,但她也不敢肯定这是正确的。于是,她又来问我对不对。我看了看说道:“快要对了,再试着做一下,肯定就完全正确了。”

这时,孩子有些不耐烦了。她不问我,跑去问她妈妈。她妈妈看了题以后,马上就给孩子分析。

“晶莹的,晶莹的荷叶,对不对?”

“不对。”

“那应该是晶莹的什么呢?”

“应该是晶莹的露珠”

“对。在滚动,什么在滚动?”

“晶莹的露珠在滚动”

“在什么地方滚动?”

“在荷叶上。”

“那么,这个句子该怎样组呢?”

“哈,我知道了,应该是,晶莹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着。”

孩子高兴地把答案写在了作业本上。孩子高兴了,但我的心里却不平衡了。因为,我和她妈妈在教育观念上明显地没有取得一致。她妈妈是尽量去引导她,让她较顺利地完成作业,获取知识。而我则是只帮助她解释“晶莹”这个词,其他的问题让她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去自主获取知识。

为什么我没有每一步都引导她呢?是因为我要让她在学习中学会敢于挑战,学会敢于克服困难。我坚信孩子能做起这道题,当然其中需要她不断探索,这对她来说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困难。但面对这个挑战,解决这个困难,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机遇,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一个机遇。

为什么说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机遇呢?在我看来,做这道题,它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还可以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意志、毅力等等。试想一下,如果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哪怕是经过了十次、二十次、甚至是三十次的失败,她终于做成功了。这种“成功”的含金量就会大大的提高。如果有过多次这样的体验,今后当她在面对困难时,她就敢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她就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她就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这不是我们最需要的人的品格吗?

那为什么说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呢?我认为,我们不是常说现在的孩子缺少挫折教育吗?这不正是挫折教育很好的实践吗?

当然,不是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不应该引导,不应该帮助,而是说我们应该引导到什么程度,帮助到什么程度,要把握好这个“度”。要把握好这个“度”,那我们就要了解学生,了解孩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备课还要备学生。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也曾说过:“不应把儿童当作物,而应把他们当作人;不应把他们当作由成人灌注的器皿,而应该当作正在努力求得自身发展的人来对待;不应把他们当作父母和教师来左右其个性的奴隶,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主动的、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因此,我认为对教育者来说,我们就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应该抓住培养孩子自主意识的良好契机,让孩子在力所能及地处理自己事情中树立自主意识,在自主解决困难中获取成功,从而更好地强化自主意识。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孩子在“跳一跳”中自主获得知识,自主解决困难。

上一篇:中国音乐剧的现状与前景 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