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时间:2022-09-27 03:52:0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通过检索2012~2013年期刊文献及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道,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4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进行整理与分析。 结果 所有病例中男148例(60.4%),女97例(39.6%);发生率最高为>60岁,占23.7%,最低20~30岁,占8.2%;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疾病类以及清热解毒类这两类中药注射剂中;其中双黄连注射剂发生率最高为9.8%;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以及皮肤性反应(56.3%)。 结论 通过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以及正确选择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8-79-03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由于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双黄连等部分中药注射剂引发严重不良反应使得其安全信任陷入危机[1-2],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系统研究是首要任务,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期刊文献报道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等网站上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个案进行系统与分析,提出可行的防治对策,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出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检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刊数据库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个案报告,共收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案245例。排除:(1)患者关键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用药种类及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类别等)记载不详的病案;(2)排除信息粗糙的不良反应群发报告病案。

1.2 文献整理与数据分析

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病案资料中患者性别、年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流行病学信息,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性别情况

性别比较,男148例(占60.4%),女97例(占39.6%),即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比较,发生率最高为>60年龄段58例(23.7%),其次是50~60岁,年龄段40例(16.3%)和

2.2 注射剂品种分析

表2所示,主要为清热解毒类和心血管疾病类注射剂等10个品种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61.2%,其中双黄连注射剂最多,共24例,占总数的9.8%。

2.3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比较

表3所示,常见的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68例,27.8%)、皮肤性反应(41例,16.7%)和心血管系统反应(32例,13.1%)等。还有其他一些不良反应如呼吸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和骨髓系统反应,其发生率相对较小。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

3.1 年龄和性别

结果显示,各个年龄段均出现不良反应,且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在各年龄段中,老年人(>50岁)和婴幼儿(

3.2 个体因素

结果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和皮肤性反应比例较高,其可能机制是[4-5]:具有抗原性的药物进入人体后可刺激B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当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即可与IgE结合,损伤细胞膜,释放出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活性物质,进而作用于靶细胞,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过敏反应主要表现有皮肤红肿、皮疹、荨麻疹、瘙痒、斑块等。皮肤性反应主要表现有皮疹、荨麻疹、神经过敏性水肿、湿疹等。

3.3 中药注射剂自身因素

3.3.1 与所含辅料有关 在中药注射剂中,常含有促进药物溶解、增加药物稳定性等辅料,以及含有多种蛋白质、淀粉、色素、树脂等致敏成分,这些物质一旦入血,就有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6-7]。

3.3.2 与质量因素有关 中药注射剂由复方组成,存放时间过长因发生氧化、水解、聚合等化学变化而引起质量变化,导致不溶性微粒增加而发生不良反应[8-9]。此外在制备过程中常需加入稳定剂、助溶剂等,这些物质也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10]。

3.4 药物的用法用量

中药注射剂用药剂量过大或注射速度过快,均可引起不良反应。蔡皓东等[11]研究表明,清开灵注射液用药剂量与ADR的发生率有关;而其浓度则与ADR的严重程度有关,故应受到医药界的共同关注。

3.5 合并用药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合并用药可致药液pH值发生改变,从而使某些成分发生氧化、水解、缩合等反应,引起不良反应。如双黄连注射剂与卡那霉素等配伍时会产生沉淀,清开灵注射剂与庆大霉素等多种药物发生反应而产生混浊或沉淀[12-13]。

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防治对策

4.1 注意患者个体差异

详细询问患者发病症状及过敏史,科学组方,合理用药。对于既往有不良反应患者,年老、体弱、儿童或肝、肾功能不全者,谨慎用药,一旦发生变态反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

4.2 严格药物制备

在注射剂的生产制备过程中,完善注射剂制备标准,加强注射剂合格性检查,另外加强注射剂在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从多方面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4.3 辨证用药

中药注射液的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如鱼腥草注射剂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适用于痰热咳喘、热痢、热 淋、痈肿疮毒等热证,但不适于寒性病证; 双黄连注射液药性寒凉,着凉后发热咳嗽或虚寒腹泻者忌用。

4.4 严格给药操作

配液前严格检查药品是否完好,配药时严格无菌操作,给药时严格控制滴速,还应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剂量使用。

4.5 加强用药监护

护理工作对早期发现ADR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用药时应密切观察其反应,若发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给予治疗,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改善ADR的转归。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无论在药品生产还是临床使用中,都应引起高度重视,改进工艺,提高质量监控水平,通过科学组方,合理用药,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严密观察等,可减少大部分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才能确保安全用药。

[参考文献]

[1] 吴嘉瑞,张冰,高鹏.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J].中国执业药师,2009,6(10):12-15.

[2] 高素珍,张志刚.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药房,2008,19(18):1439-1440.

[3] 梁雁,鲁云兰.15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8,5(5):298-303.

[4] 吴昊,谭光羡,蒲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9):146-147.

[5] 吴国琳,张力,余国友.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12):1137-1140.

[6] 曾白林.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探讨及其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57-759.

[7] 朱立勤,徐彦贵,王屏,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3):215-218.

[8] 韩丽萍,张延军,赵树进.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成因[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11):705-706.

[9] 刘艳.中药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6):138-139.

[10] 董云英,罗德轩.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J].中国医药科学,2011,1(8):119-120.

[11] 蔡皓东.双黄连粉针剂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1(1):36.

[12] 刘拴娣,石岩.双黄连与5种药物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1):701-702.

[13] 秦福荣.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51-52.

(收稿日期:2014-05-27)

上一篇:3D―TOF MRA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下一篇: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