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谈

时间:2022-09-27 03:23:02

基于兴趣理论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谈

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风生水起,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究性自主学习,诸如此类,而笔者认为,英语教学,只有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上,课堂效率才会得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才有可能。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乃首要任务。文章就结合学习兴趣的内涵和高中生的兴趣特点,就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激趣策略做简要分析。

一、学习兴趣的内涵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哪怕是天再热、哪怕是雨再大,他也能在操场上打篮球,这是为什么?原因是他喜欢。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如果学生失去了兴趣,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如何优化,课堂组织如何科学,提高效率也只能是空谈。那么,什么是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一种基于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因此,学习兴趣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感彩,即表现在对学习的好恶上,这也就解释了教学中有的学生为何没有上进心,有的学生则精神百倍。由此我们也看出,其实,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只有学生在自我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新的学习,但不断的需要满足—刺激后,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最好激发出来,才能全神贯注、兴致勃勃地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也只有当需要转化为一种寻找新的需要的动力时,兴趣才能发挥到极致。

再从兴趣的分类来看,一类为个体本身对外界事物而产生的兴趣,即直接兴趣,而另一种则是个体本身对外界事物没有兴趣,而只对外界事物所带来的结果。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则对英语学生本身具有浓厚兴趣,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教师给予刺激才能激起学习兴趣。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不但引导学生从间接兴趣逐渐转为直接兴趣,从而有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而比较容易引起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一般为不断变化的或是新奇刺激的事物。如教学中的语调、言语变化、内容呈现方式的。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教师的上课方式而愿意学习英语,原因就在这里;此外是要能在个体能力水平基础上,有助于促进个体达到目标的事物。如有的学生他只能在一天内记住5个单词,如果布置10个记忆任务,学生不但不会去完成,而且会为此事耿耿于怀;当然,能激发学习兴趣的事物还必须与个体已有经验相关,且能给个体带来愉悦感。

二、高中生兴趣特点分析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得从学生的兴趣特点来进行,就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逐渐成熟,但需要还不明确,个性逐渐凸显,这些都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紧密相关,分析高中生的兴趣特点,有利于思考相应的激趣对策。

首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缩小,而中心兴趣逐渐形成。到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对外界事物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理想具体化,对外界刺激不是一味接受,而是有选择性接受,中心兴趣逐渐形成。

其次,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进入高中后,学生心理的成熟促使他们的价值观念更符合社会需求,主观意识会以外界环境为参考而进行自我调整和支配,对事物的兴趣不再停留于表面,更多倾向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持久度上加强。

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开始持平,初中学生多以直接兴趣为主,而高中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会在学习中因目标而将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转变尤为明显。也正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高三阶段的学习中,一些平时对某一学科没有兴趣的学生也开始为了能在高考中获胜而开始“专研”。

三、高中英语激趣策略

结合对兴趣内涵和高中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高中英语的教学学科特别,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呈现的内容、教学方法的选用等都将起到积极影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兴趣激发。

首先,满足学生的需要。当前的教学中,哪怕是新课改中,虽然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但仍旧将教学以满足教学的教学目标为出发点,而教学方法的丰富无法也是让学生能更接近于教师的教学目标。因此,表面上看课堂生动活泼而实际效果不佳。我们从学生的需要来看,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为了记住一些的单词,也不是尽是为了掌握语法。相反,在学习中,学生更多的是以自我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在听、说、读、写中获得自我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以讲为主,过渡到以学生的说为主中。如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改革为带领学生进行英语刊物阅读、上网查询资料、论文写作等;也可以以生活中的情境为例,带领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当然,有的教师会提出质疑,如果英语课堂上成这样,那还叫上课吗?其实不然,英语教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分数,更得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应用技能。如根据教学内容搞一个现场的招聘、做一个模拟会议翻译、写一篇英语小论文等,采用这些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会在活动中得到不同需要的满足,兴趣得到激发,效率也逐渐提升。

其次,活动激趣策略。实践活动是培养兴趣最好的途径,特别是带有一定激励性的活动。因为高中生好新、好奇、好胜、好表现,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相信学生会在兴趣的激发下形成自主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常采用的活动方式有课前三分钟演讲、值日报告、角色扮演、专题采访、辩论、故事、猜谜、课文复述、知识抢答,课外活动一般为英语电影、办英语报、英语歌曲、英语写作比赛、英语书信、英语故事创作等。当然,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上述的很多活动也是教师们经常采用的,但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在活动中,教师不能太过于功利化,而要将目标隐藏于活动之中。以值日报告为例,如果教学中教师将值日报告以硬性条件规定,并要求学生在值日报告中必须表达什么,懂得什么,那么,这个活动就变得被动了。相反,在值日报告中,教师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不知道要说什么时给予提示,在学生不知道怎么说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情况下去表现自己。就内容而言,学生可以就当天的心情做简单描述、也可以就某一件事情而叙述,也可是对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进行表达,就算是成功的活动。

最后,教学中,教师还可采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课堂中,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正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形成一种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新的刺激下活动新的需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牛津版高一模块2 Unit 1中的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为例,该课文如果让学生借助学习工具了解故事内容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复述故事内容,也无法激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激趣的策略来进行,首先提出问题“1、Who is missing? 2、When and where is he missing? 3、Do the police know what happened to Justin? 4、What did Mrs. Foster do when Justin didn’t show up?5、Was Justin really taken away by aliens or were there any other reasons? 6、Can you give an ending to the story?”教学中,先通过问题1和2的解决来导入新课后,以问题3和4来丰富故事情节,再以问题5来进行知识检查,以问题6作为拓展,整个教学紧紧围绕问题展开,学生也始终在不断的需要和满足下进行思维活动,注意力得到集中,兴趣盎然。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掌握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本文也就简单做了理论性的分析,教学中还需不断丰富,最终促进学生发展。

上一篇:在词汇学习中变得聪慧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