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龙牙栽培建园退耕富民工程技术设计

时间:2022-09-27 02:36:37

刺龙牙栽培建园退耕富民工程技术设计

摘要:通过使农民致富的方式实现退耕还林,不仅能解决农村社会问题,也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任务。其中刺龙牙栽培建园和产品加工两项工程同时启动,可以形成致富一方农民的产业。在此,对建园和加工进行了技术设计。

关键词:刺龙牙;建园;加工;技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12-3

0 引子

刺龙牙(Araliaelata或A. mandshurica)是五加科木属的乔木或灌木,也称辽东木、龙牙木、刺老鸦、刺老芽、木子、芽头菜、树头菜、刺老苞、刺嫩芽、刺苞头、刺椿头、仙人杖、五龙头、龙年木等。其未开伞或将要开伞的嫩叶可食,食用做法简单,做法正确则是目前天下所有蔬菜中无与伦比的美食,即素肉。吉林省四平市政府拟计划引导开发此产业工程,以期实现退耕和富民。

1 工程启动初衷

1.1 面向农民

此项目对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第二阶段的配套改革,林农利用林业用地发展经济林,保障年年有创收,具有技术启示。集体林是指归农民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解决林业发展动力机制的一项根本性措施。80年代实施林业“三定”政策(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逐步建立了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框架,集体林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集体林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长期以来集体山林(即农民管理的山林)产权主体虚置,归属不清,权责不明,导致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不高,集体林造而失管,砍多造少,村屯出租林业用地开垦种粮。另一方面全省林业用地占农村土地面积比例很大,集体林业占全部林业用地面积的一大半,由于体制改革的约束,广大的林地资源没有得到充足的利用,限制了集体林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因此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吉林省2009年启动了第一阶段的主体改革,2010年完成了主体改革,2011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即配套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主体改革就是明晰产权,也就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经营管理体制,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林地承包期限为三十至七十年。为了统一规范,我省原则上规定为五十年,并依法保护农民的承包权和延包权。而配套改革,主体内容就是在保证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农民可以自主经营权、收益权、流转权,以此提高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的积极性。

目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大难点是如何恢复林地用途。在吉林省中、西部,由于人口密度大,农民的生存压力大,林业用地,尤其是集体林地毁林开垦现象十分严重,沟、坡、山大肆开垦,疮痍所在,皆属人祸肆行,给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造成极大的难度。如果通过科技引导、示范,启示农民发展经济林,在投入不是很大的前提下,做到年年有收益,则易于被农民所接受。这是改革成功的关键点之一。而对于投资额大,今后收益更大的项目又适用于少数富裕的农户。也就是说,不配合有效的科技手段,对于我国北方林木生长慢而农民又贫穷的现实,配套改革将事倍功半,或预期的效果会到来得迟远。

1.2 经济效益

植苗建园后,第三年采收,每亩最低产量200市斤,每市斤批发价最低6元,进入采收期后每亩每年投入最多200元,即每亩每年利润1千元。这个利润值比种玉米的利润高一半,而每年单位面积的生产投入费用远低于玉米。

实际上刺龙牙的产量极高,因为叶很大,为二回或三回羽状大复叶,春天可采收2茬,每亩一般的产量是300市斤,2010年在白山市刺龙芽上市时的市场零售价是每市斤16元。则1300亩年创利润约600万元。每亩每年利润则4千余元。

以上计算说明,刺龙牙的产量和售价无论怎么低估都比毁林开垦种玉米经济效益高。这对拉动农民退耕还林大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2 技术设计

采用3种造林建园技术、1种加工技术及有关管理技术:

2.1 郁闭度不足0.5的疏林下直播更新

直播造林在春季进行清林,使用草甘膦除草剂清理林下草冠,在秋季进行播种。播种前进行整地,整地只需要刮除地表草根等地被物,露出表土,将清理的地被物堆放到播种的带间(带宽1.2-1.5m)即可。9月末10月初播种,播前要对种子进行温水浸种,并浸泡3天,每天换1次冷水,不能直接播种干燥的种子,要将刚洗净的种子不经干燥直接播种到土壤中。按株行距25×30cm定点播种,播种方法,先用1cm粗的木棒插0.5cm深的孔眼,点播3-5粒种子,然后覆土。使用除草剂清林一般在2年内不用太多的除草抚育,2年后能形成郁闭的冠群,以后下层草冠很难生长。

2.2 郁闭度不足0.5的疏林下、林窗、林旁、果园林下或无林的北坡和东坡进行植苗造林

即购买二年生苗木直接造林。直接购苗建园,与栽植根段相比(过去用埋植根段的技术),不仅造林成活率高,抚育用工少,产菜期还提前,尤其克服了埋根造林存在着根段来源不足的问题。植苗造林方法:株行距1×1.5,穴面直径60cm,栽植当年抚育2次,翌年也抚育2次。

2.3 无林的平地、南坡地、西坡地乔灌混交造林

刺龙芽的生态效益能体现在充分利用林间的空间上,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生态学特性,在全光下以生长在阴坡最好,即北坡和东坡;在疏林下、林缘、林间空地较好;阳坡春季温度提升快,树叶有早期开伞现象,经济性状不好,还易发生大量虫害,往往未放叶时叶芽被噬,而不能放叶,严重影响产量。在这样的立地条件上,必须建立上层乔木生态结构,配置速生阔叶树种。根据山地气候,刺龙芽林地配置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最理想。刺槐不仅速生,在刺龙芽初产期(三年)到来之前上层庇阴作用即可以发挥,而且刺槐树根在土壤中的固氮作用有助于刺龙芽生长。在平原区,配置杨树。栽植刺槐或杨树的苗龄确定,刺槐2年生,杨树1或2年生。配置方法依照如下“刺龙牙-刺槐(或杨树)混交林种植点配置图示”。该图示与成语“三槐九棘”很相象,颇为吉利,所以也可称“三槐九棘图示”。

2.4 半成品保鲜加工

刺龙牙菜是春天尚未开放或将开放的树叶,是天下蔬菜中的第一美食。“甘瓜抱苦带,美枣生荆棘”,是说瓜虽甜,但蒂却是苦的;枣虽好吃,但枣树上却有刺。自然界就是如此的对立统一,果树多为蔷薇科,而蔷薇科的树木是有刺的;刺龙牙属五加科,五加科的枝干密布棘刺,比蔷薇科多刺,南方同属的一个食叶的木(A. chinensis)本草纲目称鹊不踏,可以旁证刺龙牙确属美食。刺龙牙是美食有两个指标体现:一是具有独特的药膳效果。刺龙牙嫩叶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很高,植株总甙含量是人参的2.5倍,中医学研究认为,木对人体具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消炎、镇静、利尿、强心、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补气安神,强精滋肾之功效,木嫩叶作蔬菜食用,不仅风味清香独特,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其富含人体需要的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等15种以上氨基酸,16种以上无机营养元素。100 g新鲜嫩叶芽中含蛋白质0.65g、脂肪0.34g、糖类0.44g、有机酸0.68g。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粗纤维、胡萝卜素以及磷、钙、锌、镁、铁、钾等矿物质,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而且品种丰富,以及丰富的皂甙、黄酮、木质素、生物碱、挥发油等成分。刺龙牙干菜蛋白质含量比较:北京产大白菜1.1%,上海产卷心菜1.4%,北京产菠菜2.4%,北京产芹菜2.2%,北京产韭菜2.1%,刺龙牙含14.88%。是一种集治疗和营养于一身的天然保健食品,是东北地区传统山野菜,也是东北主要出口的山野菜之一。随着人们对营养食品的关注及绿色食品的热衷,刺龙牙嫩叶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生产刺龙牙嫩叶芽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好。刺龙牙在日本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珍”。作为蔬菜食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满汉全席108道菜》的清朝国宴――“蒙古亲潘宴”中就有一道菜叫做“御菜三品:山珍刺龙牙”,可见刺龙牙在清朝就也列为“山珍”。二是具有口味绝佳的效果。刺龙牙烹制方法极其简单,制作方法正确,和小鱼儿的味道一样,如果不用眼睛看,品尝小鱼和刺龙牙两道菜,则分辨不出哪个是水中鱼、哪个是山珍刺龙牙,所以刺龙牙还可有个俗名,称之“植物鱼”。

进行保鲜加工时,进行技术处理(不需要食品添加剂),使之成为植物鱼生鲜品(即半成品),消费者买回家后不用再加工,下锅即成鱼。

刺龙牙是高端市场产品,在中国大城市、日本、韩国被视为高档蔬菜,市场对路则经济效益极高。

2.5 施肥

栽前每亩可施生物有机缓释肥1-4t。以后追肥沿树带两边挖20-25cm深的施肥沟,每亩可施二铵30kg或三元素化肥50kg或农家肥1t。

2.6 浇水

刺龙牙喜肥喜水,水分对于嫩叶芽的产量有直接影响,如有灌溉条件,应在春季萌动后,采芽前10 d浇 1次透水。这样有益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2.7 病虫害防治

当刺龙牙栽植密度过大时,常造成通风状况不良,林内湿度过大,这样极易发生霜霉病。防治措施可合理扩大株间距,增加通风透光度。当发现植株发病时可喷500倍百菌清或恶菌灵。春季金龟子成虫是刺龙牙的主要害虫,防治措施可用黑光灯诱杀或在栽植地周围金龟子寄生树上喷15%乐果或2.5%敌百虫粉剂。

2.8 整枝定干

为了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益,必须进行整枝定干。时间可选在落叶后萌动前,最好结合返季生产进行,达到事半功倍。刺龙牙萌枝力强,加强整枝,除弱留壮,是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留木质化程度好的饱满枝,留枝量平均控制在8-10枝/m2,冠幅控制在2m以内,以便于采摘嫩芽。将剪下的枝再剪成25-30cm段,捆成小捆,放入恒温20℃、深10-15cm清水中,进行返季生产,可采两次芽,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9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对刺龙牙嫩叶芽的质量影响很大。在每年5月上旬,顶芽生长至 10-13cm时采收,要随生长随采收,既保证了质量又保证了产量。10d后可进行第二次采摘,每株只能采两次。采后应及时加工。

3 政策依据

林业用地的树木多为用材林,建经济林属于改变林种,需要到省林业厅办理审批手续,森林资源档案修改的技术过程复杂,本项目可免去这个过程。在疏林下、果园林下、林窗、林旁培植林下植物,没有改变原林种;在无林地建用材树种和林下灌木混交林,属于用材经济复合林种,仍然不改变林种。

另外,集体林权制度第二阶段的配套改革,将放活经营权,对农民可能不会再有此方面约束。

该项目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经济投入低,技术熟化程度高,适合于农民或林业主开发。加工业只要同步跟上种植业,此项工程可富一方农民。

参考文献

[1] 石国祥.全面贯彻落实“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吉林省人民政府www.jl.省略,2010.9.30.

[2] 宿威,等.四平市林业发展五年规划.四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6.

[3] 温宇光,等.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构建与示范(Co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Agroforestry Ecosystem Model in Hills and Ditch Series).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验收成果,2011.3.

[4] 宋军卫,等.中国多功能林业思想的历史演进.世界林业研究,2011,2(1):8-13.

[5] 张展华.多功能造林的思考和探讨.亚热带农业研究,2007,3(2):129-133.

[6] 姚晓福,等.刺龙牙育苗技术要点.林业科技开发,2003,8(4).

[7] 高德武,等.水土保持植物刺龙牙高产栽培技术.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3,(2).

[8] 张秀丽,等.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世界林业研究,2011,4(2):64-69.

[9] 张蕾,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生计的影响:基于江西、福建、辽宁、云南4省的证实研究.林业科学,2008,(7):73-78.

作者简介:王平(1964-),男,吉林伊通人,伊通满族自治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工程师,从事病虫害防治和造林绿化工作。

上一篇:浅谈油茶的种植与管理 下一篇:提高桉树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