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地位的思考

时间:2022-09-27 12:13:56

关于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地位的思考

【摘要】朗读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作用、地位不可忽视。朗读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朗读化无声为有声,以声传情;便于记忆,形成良好的语感。激发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多种形式的朗读效用,是其他教学法无法代替的,不可抛弃。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地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谓“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忽视或削弱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就会如吕叔湘先生所警示的那样:“撇开语言教文字,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然而朗读教学的实际却不尽人意,好多教师抱怨没有时间,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读了就没有时间讲了,更何况中学生都不太愿意读,因此课堂上读书声寥寥,常常是以讲代读。殊不知,朗读本是学习语言的第一要义。

1.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有人说:朗读是一种训练活动,是一种阅读活动,是一种文学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我非常赞同。朗读是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

1.1朗读化无声为有声,以声传情。有人说:“朗读是一种声读,通过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的共同参与,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朗读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因声解义,领略作品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量的渠道,这就使阅读真正活起来。

1.2朗读便于记忆,形成良好的语感。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让学生不断反复的朗读,各式各样的语言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反复出现,反复刺激学生的语言器官,逐步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语感。朗读作品越多,朗读次数越多,形成的语感也就越强,也促进了语言的规范化。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发展“语感”,促进“语感”层次的提升。

1.3朗读有利于深入体会,提升语文素养。朗读的过程是边读边揣摩的过程,也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朗读,学生对课文有所知、有所感,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去朗读、去理解,并在朗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会深刻理解和明确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

1.4朗读能激发培养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朗读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好的文章,语言美,音乐性强,朗读起来动听。何况教材本身就渗透着美育,那一篇篇古今中外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童话、寓言等构筑了一个个精致完整、丰富生动的美好世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学生朗读这些美文,领略文章的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音乐美,也就等于进行一次美的享受,从而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朗读呼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朗读铺设起了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2.朗读教学的实践运用

朗读技巧的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熟中生巧。为了避免单调、枯燥,朗读形式应尽量多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1自读、散读、齐读并用。这三种方法是最基础的,特别是文言诗文的教学,应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读、散读。自读是扫除文字障碍,是根据注释读通课文;散读是各自放声朗读;最后是齐读,以期读懂课文意思。不要以为花的时间多了得不偿失,这对课文的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告诉我说:开始读根本不懂,多读了几遍好像慢慢懂些意思了,再通过分析讲解,理解深刻,背诵也快。我认为在教学“唐诗宋词”等单元时,可以让学生反复的诵读,加以理解,加以积累。从而,我们从李白的诗中读到浪漫主义;从杜甫的诗中读到现实主义;从苏轼、辛弃疾的词中读出豪放派词风的“雄浑壮阔”,从李清照、柳永的词中读出婉约派词风的“细腻深沉”等。

2.2范读,领读引导。教师、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诵,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姿势等体态语言把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同时,根据范读时的轻重、缓急、停顿、语气、语调,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加上有意识的模仿,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

2.3比赛式朗读。学生都喜欢参加比赛,而且都希望自己在比赛中获胜。比赛式朗读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诗歌单元,一位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一开始学生还放不开,在老师示范和鼓励下,学生的朗诵一个比一个有进步。有的学生朗诵了一次还要求朗诵第二次,下课了还欲罢不能。看到学生这么热情高涨,该老师又开展了诗歌背诵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谁背得多,学生特别热烈,一个接一个挑战,四首,五首,六首……最后一个学生以九首成为“背诵之王”。以背促读,不仅提高学生朗诵水平,也增加了积累。

2.4配乐、配影像画面式朗读。朗读课文时,创设情境,配上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背景音乐,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调动学生的理解和想象能力。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开展,朗读教学还可以配上影像和画面等进行。记得一位老师在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播放以徐志摩、剑桥大学、康河风光为主的图片、并配上轻柔缠绵的歌曲,营造出舒缓、柔和的诗的氛围。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依恋。像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示了梦幻般纯洁、宁静、美丽的意境;又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余音袅袅。使学生充分体会了诗歌的音乐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朗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运用也各有其法,只要我们恰当地运用,朗读的作用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大放异彩。

上一篇:政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在中学生人格教育中的作... 下一篇:网络学习助我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