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煤炭企业的领跑者

时间:2022-09-27 10:47:13

世界煤炭企业的领跑者

在陕蒙交界美丽的乌兰木伦河畔,河水倒映着高高耸立的大型储煤仓和凌空飞架的输煤栈桥,办公楼、广场、雕塑、企业文化标语牌,掩映在鲜花绿树之中,如果不是大门前“补连塔煤矿”几个大字的提示,很难想象这座花园竟是一座煤矿,而且是“世界第一井工煤矿”!

自从1987年这片荒漠里响起拓荒者们铿锵的脚步,就没有任何艰难险阻能挡住补连塔人顽强的意志和奋斗的精神。十年大建设,十年大发展,从1997年10月补连塔煤矿建成投产至今,补连塔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完成了几次大跨越,经过一系列提升改造,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大道,成为神东矿区目前唯一的一矿一井年产2000万吨的安全、高效、特大型矿井。

从补连塔横空出世,就肩负着创先争优的使命,她不断刷新井工矿世界新纪录:2007年,建成6.3米大采高重型加长工作面;2010年1月,投入世界上第一个7米大采高工作面,创造了年产2555万吨世界记录;2011年3月,世界上第二个7米大采高投入生产,预计生产能力可达2580万吨。确立了补连塔“世界第一井工煤矿”的地位,成为 “世界煤炭企业的领跑者”,赢得了全国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双十佳煤矿”、“全国创新创效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煤矿”、“全国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矿井”、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及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友好型企业”等一系列殊荣。

困境中方显英雄本色

记者走进花园般的煤矿,体验着身在煤矿不见煤的神奇,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草芳。然而,办公楼里却异乎寻常的宁静,矿长、副矿长……挨着门敲,没有一个回应,好不容易找到工会副主席,她说:“领导们都下井了,井下遇到最复杂、最艰难的地质状况,一个多月了,领导们轮班在一线指挥解决难题呢。”

记者穿上下井工装,坐上胶轮皮卡车,沿着宽宽的巷道向井下工作面驰去。工作面热浪扑身,一排望不到头的巨型支架撑起穹顶,而机头部位却被深深陷在稀胶泥状的地里。由于压力过大,出现了罕见的地鼓,7米高、5米宽的巷道,四面来压挤得只能一人过去,有时地面竟鼓起3米多高,巷道严重变形,世界上唯一的7米大采高煤机爬在煤壁动弹不得,十几位工人紧张地铲走稀泥、起吊支架、费力地往70吨重的支架底下塞进枕木撑起基座……空间狭小、通风不足,热浪裹身,人们挥汗忙碌,看不清哪个是工人,哪个是领导。

补连塔正在经受建矿以来最严峻的考验。第一个大采高正在回撤,第二个大采高遇到复杂地质,然而生产不能停,补连塔承担着给神华煤制油供煤任务,停产一天就会造成一千万元的损失,而政治意义更大于经济意义。至此,主要出煤任务,多数落在设备老化的综采二队身上。而综采二队的工作面也在接近贯通挂网。从3月27日出现地质状况,全矿总动员,党委书记、矿长张有河语气坚决地说:“我们和大自然作斗争,不能怨天尤人,谁都不能掉链子,就是头拱地也要攻破难关!”

一场攻坚战在地心深处打响。矿长张有河几乎每天都要下井,现场研究攻关方案;生产副矿长魏光荣,家离矿只12公里,他却一二个月顾不上回家,连换洗衣服都是家人送到矿上,经常24小时盯在井下,组织实施各种方案;机电副矿长崔贵荣,一连几天在井下,实在困了,找个安全的地方眯一会就又打起精神战斗,孩子发烧有病,都顾不上回家一趟……

矿领导冲锋在前,党员干部、普通职工没有一个孬种。综采一队队长谷树伟,眼看着先进设备被陷在泥潭不能出力,急得直冒火。记者见到他时,他刚上完一个早班升井,过一会他还要跟着夜班下井,他已经记不清自己这样连轴转了多长时间了,可是他却不谈自己,眼圈发红地讲着他的弟兄们:全队90多人全部投入抢险,有的老人、孩子病了也顾不上回家,有的推迟了婚期,有的感冒发烧也不吭声,前两天,班长张永红连续上了26个夜班,凌晨时跟班矿长看他脸色煞白,身体打晃,急忙将他送到井上,一下车就呕吐不止、晕了过去,我让他休息两天,可他只休了一天就又下了井……

在管理中求细求精求稳

补连塔已经安全高效生产10年无伤亡,实现了单井产煤最高、安全周期最长的世界记录。张有河矿长沉稳、务实、精细。他把本质安全的标准实实在在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自觉行动中,努力营造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和“态势”,每年开展“安全标兵”、“安全竞赛”等活动,以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的安全模范带头效应。

矿党委科学设定每个职工的责任和工作标准,按标准落实到位、严格考核、兑现奖惩、问责到人、不设重岗,使全体员工面对安全,时时刻刻如履薄冰,用每个人、每一刻、每一处的安全,保证全矿安全周期的不断延长。矿里采取“手指口述”、现场提问、每月一考等形式,让员工真正做到“六思而行”。把“三保三不”(自保、互保、联保;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责任制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和习惯。将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贯穿于全过程, 2010年,共辨识出危险源2793条,各类培训达10743人次。

自从2010年元月1日综采一队开始操作世界上第一套7米大采高,其工作面环境与以前出现很大差异,顶板和煤壁经常飞出小煤块,因为煤壁高,压力大,所以速度快,势能大,如果落在脸上、身上安全隐患极大,职工们开玩笑说在冒着枪林弹雨工作。他们细心观察,找到安全位置,加强个人防护,除矿里及时配备加厚安全帽等防护用品,他们还自制了人造革护手,所有作业都要先挂网,干活时都要有人在旁监护。

在井下,一切用具的摆放都有固定位置,所有管线都要横平竖直,一是将工作面收拾得像家一样整洁美观,让职工感到安全舒适、心情愉快,二是为查找隐患、拿取工具时方便快捷、直观准确。平时大家相处如亲兄弟,可是如果哪位违章了,从矿长到队长都是毫不留情的。在一次检修时,两个员工不小心碰伤了手,队里对其中的老工人罚款500元,被碰伤的工人也罚了100元,以作警示。

补连塔人对安全生产10周年的佳绩并不满足,又给自己提出了更严更高的目标:在高产高效的同时,不仅做到零死亡,还要做到无伤害!

在提升中勇于创先争优

补连塔煤矿如同现代化采煤设备的试验应用基地。他们以勇于创新、超越争先的气魄,不断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从5.5米、6.3米直至7米大采高的运行以及300米加长综采工作面,使原煤单产每小时高达2800至3000吨以上,资源回收率提高到95%,仅此一项,每年多创效益5到6个亿。

与现代化设备相辅相成的是要求管理水平和技术人才、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矿党委大力鼓励技术创新,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创新创造,2010年共奖励小改小革47项。

综采一队为使7米大采高提高运行效率,进行了多项革新。因采煤机的液压系统离油泵太近,油温过高,经常造成停机,假如一个班停机半小时,一天就会少出1500吨煤。队长谷树伟带领范积冒等人,对电磁阀的位置进行改造,加装了防护设施和冷却系统,设备再没因油温问题停机。为使重达六七十吨的支架拉移变时更安全高效,孙德祥、魏广军等人对回程绞车做了改造,改变了4人同时发力才能把单体扛到下个位置的状况,省时省力又安全。工作面的放大器连同紧急停机闭锁功能在淋水时经常损坏,吴绍春用塑料管锯开一半使一头封住,既美观又实用,一个小改革解决了大问题。

大采高运行后,运转的功率满足不了采煤的高速度,经常出现卡机现象,运转队积极攻关,不断改进工艺,加装驱动、改造破碎机、变单堆煤为双堆煤,发明了防纵撕设备,使卡脖子问题得到解决。2010年,机电万吨煤故障停机时间0.28小时,比计划指标降低了0.02小时。

如此爱矿如家,主人的责任意识与行为,在补连塔随处可见。2010年全矿大型材料吨煤节约0.5元,全年节支2817万元。

在奉献中凝聚企业文化

在补连塔采访,人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我的兄弟”,员工们把同事、同伴都看作“我的兄弟姐妹”,想兄弟之所想,急兄弟之所急,甚至为了“我兄弟”,可以牺牲自己。这也许就是补连塔创建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兄弟文化。

党委书记、矿长张有河,把职工看作自己的兄弟,越是生产遇到困难的关键时刻,他为兄弟们想得越细。怕上夜班的兄弟们犯困,买些咖啡给大家提神;怕夜间送饭到井下凉了,他让厨房分装在饭盒里;怕洗澡水温不合适,他让人调试水温、定期清洗喷头;他让后勤在采购前先统计鞋和衣服的号码,让员工们穿起来合身合脚又精神;遇到员工违章的事情,他首先从管理上找原因,堵塞管理漏洞;节日、假日,他和矿领导们在井口或井下与当班的兄弟们同餐共饮,之后同班盯守;遇到哪位干部职工家里有事、老人、孩子生病,他必定亲自过问,帮助解决难题……

在补连塔,不论采访到哪位矿领导和区队长,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自己没什么好谈的,如数家珍的是我的兄弟们干得多么出色。人们提及好兄弟名字最多的是巴图色林。今年55岁、当了19年班长的巴图色林,带出的徒弟好多当了矿领导、技术骨干,可他至今还在高高兴兴当他的班长。他所在的综采二队队长石强打通巴图色林的电话,请他上井接受采访,可是他却回答:“工作面快要贯通,我不能丢下我的弟兄。”

从矿领导和他同事的嘴里,得到许多关于巴图色林的故事:他几十年如一日,总比别人早来半小时,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烧一壶奶茶和他的弟兄们一起喝完下井,两米长的枕木,别人两人抬一根,他一人就扛一根;“这有危险,留给”是他的口头禅;他和他的弟兄们约定,推移支架时,机尾那里他要亲自干,因为那里离采空区近,粉尘大,最危险。那是2007年,巷道冒顶又淋水,整整49天,巴图色林带领弟兄们在齐腰深的水里放炮排石,在冒顶后的空巷子搭棚子最危险,巴图色林和队长石强不让别人上,只他俩干。一次,他刚从棚子上下来,一块二三吨重的石头就落在他的脚边。那些日子,他年近8旬的老父亲突然脑梗住院,他硬是没回家照看。队长石强深情地说:“他把心思全用在了矿上,井下有色林在就放心了。”

记者终于看到了人人夸赞的巴图色林,虽然他脸上刻满饱经风霜的年轮,可却看不出他上了一天班的疲惫,那精神头儿,一点不像55岁的人,他对记者说:最值得他骄傲的是,他的班6年来全员连个指头都没伤过;最让他高兴的是,矿里安排他儿子就了业。他还说,公司明天请北京的专家来给老职工体检,可是明天工作面要停机挂网,我是党员、又是班长,这个关键时刻,我不能离开我的弟兄们……

补连塔,你有了这样一支不求索取、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队伍,怎能不在创先争优中抢占排头!怎能不在世界记录的峰巅上刻上你英雄的名字!

上一篇:“纳林甜瓜”富农工 下一篇:众手浇开和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