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时间:2022-09-27 10:05:25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一阶差分GMM的方法研究了1997-2009年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及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都是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但一般型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结构 经济增长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创立之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较为一致的观点,即认为人力资本作为知识和技术进步的载体,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经验研究方面,学者们的研究结果分歧却很大。Romer(1990)、Bils(2000)等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一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Pritchett(2001)等研究则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分析。蔡、都阳(2000)用16岁以上人口识字率作为人力资本的变量,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林毅夫等(2003)用小学人口比重作为人力资本的变量,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不存在促进作用。万广华等(2005)以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的变量研究认为人力资本并不是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在实证研究方面学者们对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

上述文献尽管研究结论有所差异,但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仅仅从人力资本的存量水平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缺乏人力资本结构包括类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系统性分析。人力资本存量、结构、类型与经济发展阶段是否匹配不仅决定经济增长的效率,也是造成失业、经济波动、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现有研究人力资本结构的文献主要关注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如Castello(2002)、魏下海等(2009)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分布不均等程度与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然而这些研究对于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与经济增长匹配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研究文献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对人力资本变量选取的不同导致研究的结论有较大的差异;第二,对于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尚未形成系统,对于人力资本结构的划分不够全面;第三,在实证分析方法上,特别是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时,没有处理人力资本变量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内生性的问题,使系数估计值有偏误。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全面地分析人力资本及其构成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这对于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模型、方法和数据

(一)模型的设定和估计方法

参考姚先国(2004)的分析框架,本文将模型设置为:

其中,log(yit)为地区人均产出的对数,log(HCit)为地区人力资本的对数值,log(HGit)为地区人力资本分布结构的对数值,HC1、HC2、HC3代表人力资本不同的类型结构。Z为一组控制变量,ηi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非观测效应,下标i和t分别表示地区和时间。

对于动态面板数据的估计一般采用一阶差分GMM和系统GMM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能够在回归方程中含有滞后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内生性的情况下得到一致估计量。虽然系统GMM方法相比一阶差分GMM估计更有效,但是系统GMM方法需要用更多的工具变量,所以更适合大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由于本文的样本量相对较少,所以采用一阶差分GMM方法进行系数估计。本文采用的工具变量是解释变量的二阶以及二阶以上滞后值。在回归估计中用Sargen统计量来检验工具变量的整体有效性,即进行工具变量的过度识别限检验,其原假设是工具变量的过度识别约束是有效。同时本文利用Arellano(1991)提出的方法检验差分误差项是否存在序列相关。一阶差分GMM估计中差分误差项一般都存在一阶序列相关,它不会影响工具变量的有效性。但是如果存在二阶序列相关则会导致工具变量无效。因此如果模型设定正确,差分误差项应该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但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

(二)变量、数据说明

1.核心变量。主要包括:

人均产出(y):本文采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各地人均国内产业总值。

人力资本存量(HC):本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变量。计算的公式为:。其中HC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i为不同层次的教育程度,本文将受教育程度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五个教育层次。pi为第i层次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xi为第i层次教育程度的受教育年限,根据我国现有的教育制度,定义各教育层次的受教育年限依次为文盲半文盲0年、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和大专及以上16年。P为人口总数。参照陈钊等(2004)做法,本文计算的是各地区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人力资本结构是指各层次人力资本的构成比例关系。本文将人力资本结构分为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对于人力资本类型分类国内学者对此不同的分类。本文将人力资本分为一般型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一般型人力资本有社会平均的知识存量,从事普通劳动工作;技能型人力资本拥有某项专业化的实际操作能力,从事技术性劳动工作;创新型人力资本具有稀缺的生产配置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三种类型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教育进行转换。本文选用小学人口比重、中等教育人口比重、大专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作为一般型人力资本(HC1)、技能型人力资本(HC2)、创新型种类人力资本(HC3)的变量。

人力资本分布结构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HG)来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HG为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其值在[0,1]区间,该值越大,说明人力资本不均等程度越大;HC为人力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i,j代表不同的教育水平;ni,nj代表既定教育水平中的人口份额;xi,xj分别为各教育水平的累积受教育年数。教育层次与各层次受教育年限的衡量与人力资本存量的估算方法相同。

2.控制变量。本文还控制了其他一些可能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基础设施(Infra),用各省份公路里程综述除以各省份的国土面积来衡量;贸易开放程度(Trade),采用各省贸易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衡量,其中进出口总额数据通过乘以年均汇率来换算成人民币;城市化程度(Urban)用非农人口比例来;政府支出(Gov),用地方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各地区政府支出规模来衡量。

3.数据来源。本文使用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了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本文研究的样本期间是1997-2009年。历年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根据1997-2009《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各地区6岁以上各文化程度人口人数计算而得。其他控制变量的数据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计算得到。

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运用stata11软件对上述模型用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表1显示了回归结果。从3个方程的回归结果看,初始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滞后一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且都大于0.9,这也说明了本文应用动态模型的必要性。此外,3个回归方程的Sargan检验的P值为0.999都接近于1,表明模型过度识别约束有效,方程整体的工具变量设置是有效的。差分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检验表明3个回归方程的差分误差项虽然存在一阶自相关,但是都不存在二阶自相关。这两个检验表明以上的3个回归方程都满足动态面板模型的理论假设,方程的系数估计值是可靠的。方程回归的结果表明:

一是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地正面影响。回归方程1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系数为0.341,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这说明人力资本每上升1%,人均产出就能增长0.342%。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提高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是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

二是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回归方程2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系数为-0.148,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统计显著。这说明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每上升1%,地区人均GDP增长就下降0.148%。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地区人力资本越不均等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就越明显。

三是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作用。回归方程3表明,一般型人力资本虽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是不显著。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分别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分别在5%、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从影响的程度上来看,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要大于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影响系数,这者的系数分别为0.778和0.485,这说明增加创新型人力资本的积累将更有利于人均GDP的提升。

四是回归方程1、2、3可以看出控制变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它们的符号基本和经济理论一致。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都对各地区人均产出增加有正面的影响,。但是政府支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这说明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地区经济增长潜力越大。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1997-2009年我国31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一阶差分GMM的方法研究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类型结构、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利用人均受教育年限作为人力资本指标较好地度量了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第二,将人力资本结构进行了系统分类,将其分为人力资本类型结构和人力资本分布结构,详细讨论了人力资本各类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利用一阶差分GMM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问题,使系数估计值更为有效。本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从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看,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其中创新型人力资本的增长弹性更大。此外,人力资本分布越均等越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从政策角度来看,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各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使各层次人力资本协调发展;第三,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程度,改善地区教育不平等的状况。综上所述,政府不仅应该重视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同时也要使人力资本类型、人力资本分布与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J].经济研究,2000(10)

2.陈钊,陆铭,金煜.中国人力资本和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J].世界经济,2004(12)

3.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3)

4.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

上一篇: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风险识别及其防范 下一篇:商业智能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