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27 09:54:37

浅谈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

摘要:作者针对高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并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都是以阅读教学为先导。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传统意义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引导、点拨、启发,而新课程标准关于现代语文教学的阅读目标,在理念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教学实际中语文教师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甚至转换角色,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

1.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1.1资源共享性原则

因为学生有着相差高低的欣赏水平,有着不尽相同的阅读兴趣,并且还存在着阅读速度和内容的差异,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阅读课时分布不均,况且也是有限的。为使学生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教学中采用读书笔记、佳文摘抄等阅读课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互惠性教学方法。

1.2阅读开放性原则

所谓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的开放。以学生阅读为主体的阅读课在内容上的开放,就是指的是学生所阅览的书籍是多样、广泛的,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而不是对阅读文本限制,更不是简单意义上对文本的统解、全解、详解,在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中让学生自由遨游在书海里。以学生阅读为主体的阅读课在形式上的开放,指的是营造较为宽松的课堂阅读氛围,改变传统的“你问我答、你讲我听”的教学模式,学生阅读文本材料一定要读得有味,正像林语堂所讲读书之本意就是读书兴味即来之时拿起就读,才可谓真正的读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中就是要让学生去感受真正的读书,无论是课前组织、指导工作,还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都要遵循这一原则[2]。

1.3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密切结合的原则

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对阅读的文本的理解应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阅读中的能力培养要得法于课内,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阅读方法得以提高;但是阅读的真正目的还是通过课内向课外进行扩展延伸,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的阅读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道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1.4知识迁移性原则

当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知识视野不断开阔的时候,一周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合时宜。因此,阅读课的再开展就学从原来的教过渡到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为中心,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深度、学习态度等的迁移能力上下功夫。况且众所周知阅读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进而为说、写能力的提高服务。

2.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2.1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手段

所谓的教学手段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采用的辅助用具,它是指教师搭载知识信息、传授教学内容的物质媒介。教学手段是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总称。

学校经常使用的直观教具(包括图表、板书、板画、实物、标本、模型等)就是常规教学手段;幻灯机、投影器、电影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靠教师课堂讲授的简单形式,它是一种采用黑板、粉笔的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学生每天都面对单调的黑板加上每门课程每节课都以同样的教学程式去授课,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单调。这些对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起到了抑制作用,也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变换不同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投影、录音等教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对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可感性就会增强;与此同时投影可以扩充课堂知识的容量。

2.2提问策略

提问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阅读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之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目前,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存在着一些问题:提问很多,但思维度过低,表面热闹,但实效不高;粗线条提问,问题过大,学生无从下手,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把提问的自交给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但许多是无效环节。

课堂提问是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教学中一个复杂的艺术领域。提问方式多样,每篇文章各有特点,教师更是各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能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大胆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就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3注重阅读和写作的结合

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从读学写,在积累上下功夫。对于学生来说,读多了接触好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的更多时,就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还可以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圆满,更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写作方面来说,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虽然不同,但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是学习运用语言,可以说二者之间的关系紧密。所以,阅读教学还应该在以课文为例的学生阅读活动中教给学生一些语法知识和写作的一般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体会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如何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从读高中写,读写结合。

3.结论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理论探索与具体实践摸索相结合的过程,这正好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创造成功的阅读教学范例,使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育活动更加地完善。

参考文献:

[1]乔瑞英.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3)

[2]王众松.个性化阅读及影响因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6)

上一篇: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与方法初探 下一篇:阅读——培养学生作文创新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