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动学生积极性享受语文的快乐

时间:2022-09-27 09:26:44

浅谈调动学生积极性享受语文的快乐

【摘要】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起伏跌宕、动静结合,既有尽畅淋漓的热烈感受,也有恬静安详的宽松气氛,令人荡气回肠。这得益于教师利用情绪来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

【关键词】调动 积极性 享受

一、激感,使学生“入境”、“入情”、“入心”,会享受语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是“自我需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尤其是那些对学生吸引力不大的课文,更需要教师在内容上精选与教法的设计上下工夫。如我在教学冰心的《纸船》时,先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海浪涛涛,天风吹卷,你独自一人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上的油轮上,要去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此时此刻,你想念母亲,怀念故乡,思念祖国,站在船头上,面对沧茫的大海,你流下了伤心的泪水,那泪水犹如汹涌澎湃的海水……”;同学们,你们有些也是远离故乡的人,想起了故乡那没有年龄的树、绿草如茵的山坡、苍翠欲滴的小树林吗?”这样学生思乡情怀被唤醒,带着相似的思绪融入了课文,借助情境,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转移到对课文的体验上,从而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情感波澜。使学生对原来“没什么可读”的教材也变的兴趣盎然了,可见,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与释放的过程。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语言的真切

当学生置身于一种特定的心理场景中,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趣,这种体验、领悟,要比表述的语言更加深刻,《荷花》是一篇写景散文,充满诗情画意的课文,它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把公园里的荷花描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在阅读时身临其境。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阅读操作,即:先用录音朗读或教师表情范读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运用学生的表情朗读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然后通过反复的诵读去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提供的场景去想象,并通过想象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从中享受意境美、语言美的乐趣。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教师应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作者在文章所酿造的氛围之中,随着文章的学习,将自己想象成自己也跟作者一样,变成的荷花池里的一朵白荷花,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花朵在风中随风飘浮的情境。从而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是一种无形的心灵感染,这样的课堂也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闪现出了生命的光环。

三、挖掘文本,让学生与文共舞,品味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言运用精妙、语境描述恬静,思想表达欢愉。教师要引导诵读进入作品的情景之中,品出其中的妙处,感受它的抑扬韵律与抒情之美。如《荷塘月色》就是这样充满诗意的一个名篇。我采用了多样诵读方法。(1)教师范读,以情传情。在初步感知课文时,我声情并茂的泛读把课文所表现的美好情感直接传达给学生,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品味朗读,引发学生美好情感。教学中我没有琐碎的分析。而是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升华”的方法,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或认为最美的季节,自由读,读出自己对月夜的感受。然后我再因势利导将教学进程推进,从细读转为精读,让他们在与同桌,与老师,与作者分享优美语言,细细品味文中精彩片断,精辟之处。用读勾画出如此迷人的月色激起情感的深化,体悟到文字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培养审美情趣。(3)配乐朗读以情激情。让学生们在悠悠的乐声中进入意境,再次聆听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节奏美、情感美。在音乐的催化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文章的意境中,融入到了作者的感情中,真正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心灵的洗涤,在语文课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四、开展竞赛,提高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比如学习完诗歌后,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举行古诗朗诵比赛,由学生为自己队命名。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形成,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双方队员个个磨拳擦掌,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教师在活动中要充满感情的鼓励学生,如:“真棒”、“朗读的真动听”,或一个简短的动作: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眼神,跷起大拇指……都能使竞赛进入“白热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还经常开展一些趣味语文比赛,如词语接龙、歇后语大赛、猜谜语等等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教他建筑。”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只有调动学生积极性才能使枯燥语文变的有血有肉,而只有充分开发教材的资源,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及时进行语文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阳城关三中)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下一篇: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