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结构入手指导小学生写好字

时间:2022-09-27 08:22:36

从汉字结构入手指导小学生写好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指导学生写一手规范的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时下打开小学生的作业本,越是到高年级,越难找到书写规范、工整、美观的作业本,不免引来感叹:“现在学生的字,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啊!”据笔者对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造成小学生写不好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好字,很多学生找不到写字的窍门,书写仿佛就是老鼠拉龟――无从入手。写字有其自身的规律可循,需要教师方法上的正确指导。笔者认为,采用“汉字结构写字法”,从汉字结构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字形结构、掌握写字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更易地写好字。

一、把握汉字结构特点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中国人对空间的最高觉悟体现在我们的文字上。中国文字是典型的空间结构文字。明代书法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如此说:“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由此可见,要把字写好,帮助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十分重要。

汉字结构指的是汉字的各部分空间搭配、排列等建构方法,通常叫结体,也叫间架等。中国汉字源远流长,但汉字的结构类型,总的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分析汉字的结构,其实不外乎两方面:笔画之间的关系、字形的搭配比例关系。汉字的结构主要研究笔画与笔画之间的顺序、基本位置、形态对比等空间比例。传统观点认为,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图画、文字画图画文字、文字。而汉字形体的演变也经历了商秦时期的古文字,及从汉到今的今文字的两大演变。我们主要来看今文字的结构特点,无论是隶、草、行、楷,它们变化的只是笔画的特点,其基本的结构是不变的。例如“春”这个字:无论是哪一种的书写形式,都遵循着上面的三横与下面的“日”的三横之间的空间距离相等的原则。无论你怎样写,只有遵循着此原则,字肯定会写得好看。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多了解相关知识,特别是对结构的各家说法。如:唐人欧阳询曾总结得出有关汉字结构的排叠、避就、顶戴、穿插等“三十六条结构法”。教师应该熟知这些结构,并在教学中穿插。

二、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1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中国文字也叫方块文字,每个字都有其结构特点。但学生常常为了快,并没有先观察再书写。汉字也分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笔画一般较少,所以,要注重每一笔之间的位置分配。

比如说“百”这个字。学生常犯的错误是把第一横写短,第二笔撇得太左或太右,下面的“日”分布不均匀。其实,我们应该这样教学生写这个“百”字:第一横要长,在第一横的中间写撇,下面的“日”的竖笔是横笔的1.5倍,更重要的是整个字三横之间的空间相等。通过如此的观察、分析,按这个法则来写,无论怎样都不会把字写难看的。再来看“月”字,我们应该这样来分析字的结构:第一笔是竖撇,撇的弧度应少;横折竖钩之竖为横的3倍,后二横分别在竖的四分之一与四分之二处。让学生老老实实按这个法则来写,就决不会写成里面两横太靠上,或分开太远等毛病了。

我们再来看合体字,合体字不但讲究每一笔的位置,各部分之间的组合也很重要。如“但”字,“亻”的写法为:45度的斜撇,在斜撇的三分之一处写竖笔,右边的“旦”一定要注意四横之间的空间相等,最后要注意的是“亻”与“旦”的比例为1:2。不同的合体字,相互之间的关系比例各不同,需具体字形具体分析。再如“林”字,虽然是两个“木”的组合,但是两“木”却各不相同。第一个“木”最后一笔应改撇为点,且第二个“木”的横笔应比第一个的稍低一点。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会好看。我们在教学中,不只是要讲给学生这些规律,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悟”出汉字的书写特点,及每个字各部分之间的搭配关系。

2 帮助学生理清书写的笔顺。汉字的书写笔顺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老师要从学字之时就强调笔画笔顺,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规律,如: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入后关,先中间后两边等,并可以把这些规律当儿歌一样让学生熟记于心。

3 注意培养学生读帖的好习惯。向前人借鉴是获取进步的捷径。从古到今我国有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帮助学生静心读帖,细心领悟书写要领,养成读帖的好习惯,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要写好字,不能盲目“写”。俗话说得好:“授人以渔,使其终身受益。”“汉字结构写字法”从汉字结构分析入手可帮助学生领悟汉字的特点,为写好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不断探索小学生写字启蒙指导新路,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人人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

(责任编校:白水)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产后乳汁分泌的影响 下一篇: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