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定义“啃老族”

时间:2022-09-27 07:43:29

你是暂时不得不“啃老”,还是毫不愧疚地“啃老”?

在社会压力下,许多年轻人找不到称心的工作,或者找到了工作,薪资也不足以购买婚房,这样,就不得不接受父母的资助。

而有一些年轻人,自己主观不努力,或眼高手低,或没有社会适应能力,整天蜗居在家里赋闲,靠父母养活,丝毫不求进取。

两类人虽然都在啃老,但显然后者更可怕,完全是寄生虫,父母应将其推出家门,尽快自立。

两类“啃老族”,后者更可怕

过渡型“啃老族”

自己本身要求上进,但是由于社会压力大,就业机会相对紧张,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或者需要结婚,但暂时没有能力供房,需要父母的资助。这类人以被称为“啃老族”为耻,并且非常愿意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顽固型“啃老族”

毫无负罪感地赖在父母身上,不肯自食其力,不工作,不学习,游手好闲,靠父母供养。或者哪怕自己已经有独立的小家庭了,依然带着孩子吃住在年迈的父母家里,而不给任何家庭费用。

“自身是否要求上进”是区分两者的标志。

“啃老族”泛滥的原因

原因一:父母过于溺爱的行为而导致的。大多数“啃老族”因为从小被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失去了在生活中、社会上独立自理的能力,并养成了懒惰、依赖、骄纵的坏习惯。

原因二: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使大学毕业人数逐渐增加,高学历、精英化的价值取向,使年轻人不愿意、不甘心从事薪资较低、较辛苦的工作。教育体制中教育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有所割裂,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较差,常常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困惑。

原因三:啃老族自身肯定存在问题,诸如:心理不成熟,不适应社会环境,养成了懒惰的恶习等等,一遇到挫折打击就受不了,逃回家中。要么自恃才高,其实是眼高手低。

啃老族群的危害

“啃老族”啃掉了什么?

首先,啃掉了父母后半辈子的幸福。试想白发苍苍依然奔波劳碌的父母,本该享受自己的生活,却不得不为自己已经成年的子女更加操劳。

再则,“啃老族”啃掉的是自己的生存能力。就业压力大,岗位不理想,都不能成为不工作的理由。父母终究要先走一步,到时候,一个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人还能干什么呢?

各种啃老现象

经济上:

×上班了,还在家里吃住,不交给家里一分生活费用,反而向父母要零花钱。

×工作后,每个月领2000元月薪,父母还每月将3000元准时汇入其银行账户,并且月月花光。

×婚后小两口还住在父母家里,并不交生活费。

×强行把孩子交给父母带,还让父母出抚养费。

×婚后闹一点小矛盾,就跑回各自的父母家里长住,且不补贴家用。

工作上:

×对父母帮助找的工作挑三拣四,看不上眼,以薪水低、没职业前景等为理由而放弃工作。

×一碰就烂的草莓族,经受不起委屈,工作没几天就觉得别人欺负自己,辞职回家。

×看似有创业愿望,却缺乏才干,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于是待在家里。

×拿着父母的钱,去上各种培训班,或者让父母资助去留学,却什么也没学成,白白浪费了许多钱。

上一篇:名人扶助子女的经验 下一篇:专家来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