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47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7 07:13:39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47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病例47例,局麻下根据病患具体情形于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治疗。结果 47例病患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天数3-11d,治愈出院39例,好转出院5例,3例需要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而言,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便捷等优点,少数患者在症状加重时应及时转外科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气胸

自发性气胸属于呼吸内科中的急症,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胸腔穿刺排气、闭式引流、胸腔镜以及手术治疗,其中,胸腔闭式引流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常规胸腔闭式引流采用的导管管径较粗,致使在置入体内时的创伤较大,患者多会感到疼痛明显,且伤口容易引起继发感染,这些负面因素对于气胸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十分不利的。为此,我们针对部分老年气胸患者采取微创的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收到了较为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例均为临床确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男性32例,女性15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3.3岁,其中支气管哮喘7例,慢性支气管炎33例、有肺结核史者4例、特发性气胸2例、肺癌气胸1例。患者表现为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检查患者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所有患者经X线或胸部CT确诊为闭合型气胸,其中左侧气胸21例、右侧气胸24例、双侧气胸2例。肺压缩面积<20%者1例,20%-60%者40例,>60%者6例。气胸复发1次者7例,复发2次者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准备材料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一套,医用胶布,一次性水封瓶一个,橡皮管一根、生理盐水500ml。

1.2.2 治疗 患者采用半卧位或平卧位,依据实际病情确定胸部穿刺部位,一般情况下,胸部穿刺位置选择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部位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局部麻醉。穿刺针垂直进针,有落空感且回抽见气体则停止进针,将导丝由穿刺针尾部导入胸腔后退出穿刺针,视具体情形采用扩张器扩孔或直接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管,静脉管进入胸腔后进行固定,用橡皮管连接静脉管和装有生理盐水的一次性水封瓶,嘱患者轻咳,见水柱波动或有气泡冒出则可视为置管成功。另嘱患者适当活动,以利肺复张。

2 结果

47例气胸患者痊愈者39例,其中1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导管管腔阻塞,3例出现皮下气肿,6例出现伤口感染,5例更换粗口径导管进行闭式引流后好转,3例转外科行手术治疗。46例患者肺压缩率为20%-80%,引流天数3-11d,平均天数6.7d。

3 评价

气胸的治疗目的在于排气,促使肺尽快复张,解决呼吸困难,消除病因、减少复发[1]。老年自发性气胸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为继发性,临床症状较原发性气胸严重[2]。尽管临床治疗当中对于气胸的治疗手段已趋于多样化,但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在拟定治疗方案、采取治疗措施时也必须同时兼顾他们在身体、心理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譬如单就治疗效果而言,胸腔镜是公认最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具有创口小、恢复快,不易复发等优点,但胸腔镜手术对于技术及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故费用不菲,多数老年患者不易接受[3]。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尽管费用较低,但其采用的导管较粗,需切开胸部置入后缝合固定,创口大,易感染,短时间难以愈合,不仅疼痛感明显,且可能发生皮下气肿等并发症,也不适于老年患者的康复。因此,相比较而言,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方法操作简便、创口较小,无明显痛感,愈合快且较少出现并发症,更适合运用于治疗一般性的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但是,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通过临床应用,我们发现,由于导管过细,导管管腔时有出现堵塞,不宜于采取持续负压吸引,为促使肺尽快复张,应让患者适当运动和咳嗽。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肺压缩严重、呼吸困难、气体增多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更换粗管或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总而言之,中心静脉导管术在老年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中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疗效确切,易于实施,是值得我们推广和采用的。

参考文献

[1] 罗龙.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35例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3):280-281.

[2] 蔡柏蔷,李龙芸.协和呼吸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335-1339.

[3] 刘又宁,主编.呼吸内科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45.

上一篇:重症胰腺炎的早期治疗 下一篇: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