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回归“有土栽培”

时间:2022-09-27 04:26:51

让教研回归“有土栽培”

虽然说科学技术发展了,人类实现了植物的无土栽培,从而收获了众多的新鲜蔬菜,但人们更多的还是愿意选择土壤栽培,因为深挖、细翻、播种、施肥、浇水、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在远离阳光的温室里,无土栽培总是快捷得让人来不及参与到实质的过程中就昙花一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记住的只是结果。而教研与此恰恰相反,教研既需要秋的硕果,更需要春夏的过程之美。只有将“教研”种进土壤,教研的春天才更美丽,教研的夏天才更灿烂。

一、细心把握教与研的视野

教研对一所学校来说,是对教育教学基本形态的研究。研究的基本取向在于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改进和完善,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品质,主要体现在校级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两个方面。这里所指的教育思想并不是广义上的对教育基本规律的探讨,而是就学校自身存在的一些最为根本或突出的教育观念及行为进行研究。因此,教研并不是一个很虚的话题。

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获得良好的效益,理应成为学校校本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样,必然会在学校形成一种教研导向,即重视对教学效率问题的研究,这种导向的意义在于,不仅促进了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全面反思和深入思考,也有可能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立足于以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为追求的教研形态并不是彻底否定应试,而是强调对单纯以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为代价的教育行为的矫正,教研的基本落点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的根本理念。

二、精心促进教与研的培训

教师培训的立足点是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生长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采取研究式、合作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组织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新课改一线的校长、教师互动交流,积极尝试“双全化”培训指导,即全员听课评教、全程监控指导,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在培训内容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力争做到“三个结合”:传授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识培训与具体学科培训相结合。

做好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培训,培训采用对比式教学,即多人同教相同的课题,教完后进行对比,从而引导教师从教学行为层面、教学理念层面以及教学的全过程等方面进行比较。另外,我们还对新教师进行教学“入格”培训,即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把教学的各环节分解开来,逐项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讲评、命题、评价等。

三、潜心理顺教与研的态势

近年来,在教研方面主要打造理想课堂,围绕理想课堂进行实地研究,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研之初,春江水暖鸭先知

课堂教学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没有教师的深刻参与,是做不到这点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课堂四十分钟的轻负高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文化底蕴,坦然面对课改,自信地面对学生。

首先是指导教师学习,为课堂积淀素养。坚持制定、推荐与自选相结合读书。坚持师徒自由结对,双向选择,将个人备课、案例反思、师徒互听等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是培养教师的科研、反思意识。教师要给自己在理想课堂中角色进行定位,自我设计终身发展构思与学期教学设想,每学期调整一次。我们大力提倡教师进行案例反思,反思的重点是课堂,核心是原创。

2.研之路,绝知此事要躬行

当教研走出简单的只见分数不见学生的狭隘视野之后,教研才能真正回归本位。一张试卷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正素质,而仅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研究水平的现象,必然使一些教师急功近利,人为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应该将落点放在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上,因此,评价一所学校和一个教师的教研状况,就要全方位地考察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当教师开始注意反思其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时,也就意味着教师真正开始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化。这种转化正是新课程理念能否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所在。

3.研之果,化作春泥更护花

理想的课堂是我们的追求,研究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理想课堂的基本模式,如导入部分,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出现一种“猎奇效应”,那么就要做好两个教学准备,一是学生有无足够的前提准备,他们有着怎样的心理期待,这是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到的。展开部分,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啊啊效应”,也就是要让学生产生一种稀奇感,那么教师要提供多个探究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就教学内容展现群体学习的递进性和互补性。结尾部分,要产生一种“发面效应”,就是说让学生获得哪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有多少迁移周转成拓宽、发展的空间。

四、开心收获教与研的硕果

教师是教育教学问题产生和解决的行为主体,课题研究为教师思考提供了载体。教学活动中随机的、偶发的、情境的、个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师研究的主题,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反思、评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就是在进行教育科研。现在的各级学校的教师没有课题的很少,即使没有课题,他们也是参与到其他课题研究中。教研员作为学科队伍的领头人,在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利用自身“通达理论,联结实践,视野相对开阔”等优势,为教师的课题实验研究指明方向:一是拓展教师的理论视野,及时向教师介绍当前教育改革的理论背景和国内外最新动向,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确保研究与实践不偏离方向;二是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和观摩活动,帮助教师对自身进行的研究和实践进行合理评价,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晰今后发展的目标。

上一篇:谁影响了中国教育改革中的利益博弈 下一篇:转变作文教学思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