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公立医疗机构内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27 03:17:51

构建公立医疗机构内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是保障公立医疗机构行风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分层次实施的内部审计工作体系是提高审计覆盖面,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从日常监督、财务报告审计社会化,经营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4个角度分别探讨内部审计工作体系,为公立医疗机构内审工作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财务监督;政府采购;对外经济合同;经营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近年来,卫生系统的行风建设逐年推进,医院即将进行三甲复审,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风险管理为核心,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基础,把政府采购项目全过程、对外经济合同审计日常化、制度化,财务报告审计社会化,逐步开展经营管理审计,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形成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相辅相成的审计体系。

一、日常化监督

公立医疗机构内审机构通常人员配置非常有限,由于人力等各种资源的限制和医院业务的复杂性,内审机构只能分年分部地对医院某些领域进行专项审计,谈不上开展日常监督。在新形势下,构建公立医疗机构内审日常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1.财务日常监督。现代审计是建立在财务信息客观真实和财务管理健全有效基础之上的。[1]因此内部审计应该把财务收支审计作为一项日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持续开展。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可以掌握医院经济活动概况,并在分析、研究医院与各部门财务收支结果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日常收支异常项目,进而知悉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和漏洞,确立管理审计的重点及方向。及时做出了解和反馈。提出改进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审计建议。

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包括财务收支账簿、各库房的药品、医用耗材和器械、用品以及医疗设备、其他设备出、入库、盘点记录。在实务中,审计时间在业务时间之后,并配套相应的制度,要求各库房在业务时间结束三天内把资料通过OA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发送到审计科。内部审计可通过收支总表、项目总表、大额项目表(10万元以上)、科室收支项目表、科室物资消耗表、科室物资余额表等列表来了解和分析医院和科室收支状况、物资消耗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因素。此外,对库房物资进行监盘,对固定资产采取逆查法,即抽查某个科室盘点资产,再追溯至固定资产账簿,可检查科室是否存在账外资产。

财务日常监督还包括定期抽查收费员(门诊、住院、挂号),出纳员。检查其现金交纳与报表核对情况,是否存在表、款不符,截留现金的现象。

2.政府采购项目全过程监督。内部审计对政府采购项目的监督,除了日常监督价格论证会外,容易忽略采购项目的其他环节。以财务预算、采购计划为起点,设备经济效益论证为关键点,项目采购预结算和招投标文件审计为依托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项目全过程审计。

配套《政府采购项目内部审计实施细则》,政府采购项目的工程、货物和服务,经院务会议决定立项后,项目的预算要报内部审计,附送的资料有预算、科室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效益分析,院领导批示,询价、价格论证,招投标文件等。采购项目主管部门按不高于审计后的预算价格进行采购和施工;工程结算必须经内部审计,财务部门按审计意见支付工程结算款。

通过预结算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采购项目价格虚高,压缩供应商的不合理利润,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维护患者和医院的经济利益,使供应商可能在交易中获得的不正当利益减少;通过对招标文件和标底的拟定、招标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计监督,对审核采购项目招标文件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使供应商通过非正常竞投手段获得交易机会的风险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打击了在采购过程中商业贿赂、回扣等行为。

加强基本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审计监督,对重要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签证,隐蔽和拆除工程签证,工程变更等,要及时经工程管理人员验收签证,并经内部审计审核确认才有效。此举可以防止工程材料以次充好,虚报工程量,虚假签证等问题的发生。

3.对外经济合同日常审计。重大经济事项在审计中可以定义为引起特别风险的事项,参照《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可以确定医院的重大经济事项为大额资产的购置、管理与处置,基本建设项目,对外经济合同,信贷、对外投资等。

配套《对外经济合同内部审计制度》,对工程、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及其他对外经济事项,在与对方签订经济合同前,合同首先经科室初审,由科室核心组讨论签名后送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对合同的构成要件是否齐全,是否达成预定目标,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平等,交易方式是否对医院有利,是否维护了患者和医院的利益,是否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审核并出具审计意见,原合同须根据审计意见修订后才能签订生效。

通过审计对外经济合同的交易方式等内容,可以有效防止相对方获得不公平或不正当的利益。如大型医疗设备一般由生产厂家特定维修,保修价格是单一来源,基本上是厂家定价,医院在谈判中处于被动状态。根据这种情况,在审计大型设备保修时,要求厂家提供同一品牌各类设备在医院的使用数量及保修、保养情况并由医疗设备科核对资料,将同一品牌各类设备的保修、保养进行整体计划安排,积极与厂家的维修公司谈判,要求提供优惠折扣或附加增值服务。

二、财务报告审计社会化

2011年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条款评价要素与方法说明》,“HM.6.6.1健全医院内部审计体系。【达到‘A’级】除达到‘B’级要求外,还应:1.医院有实行年度外部审计制度(会计事务所)。2.有注册会计师签发‘医院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会计事务所)。3.医院对提出意见有整改的措施及成效追踪。”外部审计的关注重点领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外部财务报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合规性,也就是对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做出评价。而内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目标达成、经营效率等方面。因而,财务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既是三级综合医院评审的要求,也是顺应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发展趋势。

三、逐步开展经营管理审计

医药管理体系改革以来,许多公立医疗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消耗之大不言而喻,但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并未因此得到根本性的缓解,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而且资源是有限的,医疗机构要与日益强大的民营医疗机构抗衡,必须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前审计长李金华把内部审计定位在“管理+效益”,管理是基础,效益是目标,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是一个组织永恒的主题。经营管理审计可以贴近临床、医技科室和医务工作者,了解相关医疗收入、收费项目变动和资产、成本管理等经营情况;利用财务分析体系对科室运营情况进行指标分解,进而分析影响科室医疗效率和效益的因素。如参照企业利用杜邦分析法,把指标分解到不能再细分为止,运用因素分析法找出影响的主要、次要因素。对科室经营管理提出合规性、效益性意见,帮助医院向内部管理要效益。

四、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最核心概念有两个:内部控制与风险。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咨询与评价可以应对医院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时对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实务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活动:一是内部控制审计与日常审计相结合,从内部控制审计入手做好审前调查,把内部控制审计结果作为日常审计的基础,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二是定期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调查,从控制目标、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方面对内部控制内容进行评价,查找控制薄弱点,促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实施,需要一个团队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完成并不断优化。内审机构负责人首先应具备全院审计的观念,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抓住现阶段审计工作重点,从4个角度予以构建,并建立可行的相关审计制度,保证内审工作的实施,为公立医疗机构的廉政、行风建设工作顺利推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强军.医院内部审计战略转型发展内容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1,19.

上一篇:试论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 下一篇: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