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救赎

时间:2022-09-27 02:24:50

报纸的救赎

美国报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本杰明·哈里斯(Benjamin Harris)在1690年创办了《国内外公共事件》,但是该报只发行了一期就被马萨诸塞州当局查封了。原因是在这份言辞激烈的报纸中,哈里斯暗示了政府在印第安人迁移问题上的做法有失妥当,而有关法国国王给儿子戴绿帽子的报道更是触及到了当地的敏感话题。

所以,真正标志着美国报纸诞生的是出版商詹姆斯·富兰克林(James Franklin)于1721年创办的《新英格兰报》(New-England Courant),它是英国北美殖民地所公认的第一份独立报纸。詹姆斯是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哥哥,由于不愿遵从传统的审批许可制度,常常挑战新英格兰的统治,从而实现了报纸的编辑独立,又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

报纸末日论?

而三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谁将成为最后一张报纸的出版者已经无人关心了。报纸将死的论调也早已是老生常谈。在目前如此糟糕的现实面前,认为报纸能够幸存下来的人所剩无几。报业集团正在不断丧失广告商、读者、公司市值,某些情况下也包括其自身的使命,然而这一速度在四年前谁也未曾料想到。

最近,英国《泰晤时报》执行编辑比尔·凯勒(Bill Keller)在伦敦的一次演讲上说道:“这些日子里我们这些编辑和出版商一直都心情沉重,每次聚会我们都相互询问:‘最近还好吗?’那种悲伤的语气就像是在问候一位久病初愈或是结束了一段破裂婚姻的朋友。” 凯勒的这篇演讲在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英国《卫报》的网站上刊载出来,标题是“它还活着!”。

也许情况并没那么糟糕,只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报纸在相比之下就日显迟钝了。克雷格列表网站(Craigslist)的出现彻底摧垮了报纸的分类广告业务,这无疑是在宣告报纸的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据美国独立媒体分析师和投资者艾伦·穆特(Alan Mutter)称,已经上市的美国《独立报》市值已经跌了42%。那些敢于往报纸这个行当投钱的企业不得不遭受重大损失。2005年曾拥有多家日报的里德骑士报业集团(Knight Ridder)被摆上了拍卖台,美国麦卡奇报业集团(McClatchy Company)以65亿美元的价格成为当时的唯一买家,可现如今的市值已经缩水超80%。美国第12大报业集团李氏企业公司(Lee Enterprises)买下普利策出版公司的同一年其股价却跌了四分之三。美国人眼中新闻从业者的最高荣誉如今却成了负担。而2004年底开始纽约时报公司股价跌了54%,其中跌得最厉害的就是2011年。2012年2月,德意志银行的一位分析师建议他的客户抛出纽约时报公司的股票。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命运,华盛顿邮报公司只有将自己转型为一家教育与媒体公司,考试及预科教育机构卡普兰教育中心(Kaplan)收入现在已经占了公司的一半。

报业已经习惯了高收益的垄断运营。在那种报纸一统天下的年代,在美国中型城市里发行报纸的公司就像是得到了一张印刷钞票的许可证,挣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没有人知道如何拯救美国或是海外其他地方的报纸。虽然报纸也建立了网站、开展数字业务,通过增加相应的网络广告来获益,但是这个数额实在太小,不足以弥补报纸印发和印刷广告业务上的损失。

报纸还活着!

面对传统经营模式的崩溃,大多数报业管理者都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来适应新环境,比如削减预算、缩减部门机构、并购、裁员、缩小报纸版面或是专栏大小。从1990年开始,美国报业的工作岗位减少了四分之一。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精简人员与缩减版面使报纸对读者和广告商的吸引力进一步降低。前不久刚刚离世的专栏作家莫利·爱文斯(Molly Ivins)就曾抱怨报业集团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就是“剪裁我们的文章,减少报纸实用性和趣味性”。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每天读报纸的美国人越来越少了,他们不愿再多花时间在报纸上了。根据统计,读报时间平均每个月减少近15个小时。18岁到34岁的美国人中只有19%的人声称愿意每天“瞅一眼”报纸,而且美国报纸的读者平均年龄都在54岁以上。

菲利普·梅耶(Philip Meyer)在他2004年出版的《消失的报纸》中预测,2043年的某一天最后一份报纸将静静躺在某位读者的门阶上。虽然这样说有些残酷,但是当所有的这些危险趋势恰巧与今年春季一家耗资4亿多美元的新闻博物馆在华盛顿开幕不期而遇时,《纽约时报》执行主编比尔·凯勒(Bill Keller)口中的那些可爱却过时的报纸们将被当做艺术品束之高阁,以供以后在橱窗里展示。

取而代之的当然就是互联网,它将超越报纸成为美国读者获取政治新闻的渠道之一。对于年轻人和大部分参政人士来说,情况已经如此。早在2004年5月,据调查,在所有新闻来源中报纸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最后一项选择。根据纽约卡耐基公司(Carnegie Corporation)出版的《被遗弃的新闻》中显示,年龄在35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有39%的人告诉调查者在未来他们会选择互联网作为获取新闻的首要渠道,只有8%的人表示还愿意看报纸。比较具有讽刺性的是那些上网搜寻政治新闻的读者在频繁地打开关闭网站时,他们所看到的新闻却是整合自报纸上的内容。虽然这对报纸来说不公平,而且对增加报业的工作岗位和提高股价毫无帮助。

虽然报纸末日论盛行已久,报业集团在股票市场上屡屡受挫,但是比尔·凯勒(Bill Keller)在演讲中依然对报纸心存信心。“我们的事业已四面楚歌,但是我完全相信报纸还会存在很长时间,不论是摆在门口、存入电脑还是载入手机。至少对于那些好的报纸来说,它们还是会继续活着的,从最简单的市场经济原理来解释就是需求与供应。虽然我们的产品供应在不断萎缩,但是需求还是在不断增加。”不过,这种信心要依靠报纸今后的作为——报业集团如何在网络时代释放出自己的活力和能量。他用《纽约时报》从死亡边缘成功突围的例子说明报纸在新时代下如何接受新事物,适应并发展。最后,他特别指出,未来报纸最大的威胁并非政府的管制,并非恶语连连,也非新技术对经营模式的颠覆,而是信念的丧失,如果办报人失去了办报的决心这才是最可怕的。未来的报纸应该思考的是新媒体如何改变我们,我们如何操控媒体而非控,如何在死期来临前给予记者充分时间发掘新闻的深度广度,确保报纸的质量等等。

上一篇:传统媒体的二维码商机 下一篇:糖尿病=1次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