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27 02:23:20

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说学生基础差,对思想品德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等,严重影响品德课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认真审视这些问题,努力寻求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对于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想品德; 重视; 时代要求 【中图分类号】B82-0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83-01

1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薄弱,行为自控能力较差。 由于目前农村学校生源不好,招生时放宽了入学条件,所以农村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比起普通中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差距,少数学生不但学习基础薄弱,而且行为表现较差。如有的上课东张西望、有的一上课就趴在课桌上睡觉,身在教室心在外,有时甚至有意或无意地扰乱教学秩序,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影响教师上课的情绪和整个课堂效率。

1.2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 有部分学生甚至学生家长认为农村孩子读书前景不太好,找工作难,读书无用思想滋生,同样思想品德课学不学也无所谓,或者学了之后没有用武之地等原因,造成的结果是学生缺乏一种学习热情和动力,导致他们的思想品德课学习陷入困境,甚至厌学或不学,从而影响整个教学效率。

1.3教材知识容量大,内容不断更新,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 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多,知识面广,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对农村学生来说显得多而杂,无从下手。而且思想品德教材时代性强,内容变化大。新名词、新理论、新思想不断涌现,思想品德课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已不能很好地为这些新内容服务,表现在教学中就是对教材的新内容把握不准、吃不透,导致教学过程中对新概念讲解不够透彻,对新原理运用不够灵活。加上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仍比较单一,存在着"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皮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圆满完成思想教学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关键是要从理性角度上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予以重视。

首先要正确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思想品德课,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即使是基础比较差的学习,如果思想上重视,在老师指导下多花点时间去理解和领悟,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内外,就应当加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教材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增强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他们一旦得到教师的关注时,往往就会以极大的学习热情来报答老师的期待,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其次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适当的时间内摸透学生心理特点,知识掌握情况,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教材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材中与已学过知识有联系且易懂的内容,教师可列出纲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提出疑问、发表看法,小组讨论学习。如果教材内容介于难易之间,教师可采取"精讲多练"法。即教师先预设本课重点难点,使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注意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典型事例,全面深刻地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对学生容易含混不清的问题,在重点处设疑问,以简明练习予以解决。同类或易混淆的知识,教学中可运用图表,图片等比较说明,遇到教材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可采取教师启发或讲解;或者采用图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方法释疑解惑,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眼、动嘴,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掌握知识要点,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课堂设问要因学生水平而异,使学生有成就感。

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虽然差些,但自尊心同样较强,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取得成功,教师就应该多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设问要针对学生不同知识水平,因"人"而异。对那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简单的比较容易的问题让他们答,答对了立刻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从而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唤起学生愿意学习的热情。对于中等以上难度的问题,要提问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这不仅照顾差生又能提高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种分层教学的方法会受到学生欢迎和接受,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容量大小要适中,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视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教学速度而忽视教学质量。因此要对教学内容有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容量大小应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能力相适应,让学生听得懂、会运用,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教材处理策略上,做到该拓展的拓展、该浓缩的浓缩,避免平均着力,以便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应努力筛选一些具有相应专业特色的新材料或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它们有机地引进课堂,再赋予教材中的理性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领会到思想品德理论"近"而实用,"真"而有味。同时更要注重课堂质量,力争实现“堂堂清”。

第五、思想品德课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就要求教师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还要求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否则就不能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体现出来。因此我们任课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理论素质,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汲取新的营养。同时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逐步形成一种适合农村初中学生需要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风格。另一方面,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到校外走一走,学一学,接触到社会的一些新情况、新事物,积累点典型材料,起到开眼界,换脑筋的作用,这样会使课讲得更加生动,更富有情感、更有吸引力。

当然,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还远不止上述这些,解决对策也有许多,关键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要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增强理论意识,丰富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相信,通过教育同行和师生的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大胆实践,锐意创新,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一定能绽放出新的活力。

上一篇:幼儿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要素分析 下一篇:幼儿需要“双性化”性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