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军训“三要”、“三防”

时间:2022-09-27 01:39:14

民兵军训“三要”、“三防”

民兵军事训练是民兵预备役战斗力生成的保障,而训练伤的预防则是民兵军事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因为训练伤不仅会损害民兵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影响民兵军事训练质量和民兵预备役的战斗力。防治军事训练伤主要应做到以下3点:

一要科学组训,防偏。在组织民兵进行军事训练时,基层组训人员往往存在求“高”、求“速”心理,过于追求训练进度和速度,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因此,要树立科学的练兵观念,严格按照训练大纲施训。首先,要科学安排训练进度。民兵大多没有经过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或军事训练,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和军事训练的特殊规律,探索有效的施训方法。对接受能力差的多鼓励,少批评;对受伤生病的要及时给予关爱治疗,避免带伤、带病训练;要及时掌握每个参训民兵的心理,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不可一味强调“苦练”、“猛练”,更不能“蛮练”,要提倡巧练,注重劳逸结合。其次,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卫生人员要协助训练部门科学安排训练时间,重点突出单位时间(每日或每周)内的训练强度;在训练实施过程中,各级指挥员要严防盲目加班、超时或延时训练。再次,要系统设置训练内容。在内容安排上要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技术到综合逐步增加的原则,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通过训练使民兵的体力、耐力、速度、灵敏性以及柔韧性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增强。

二要严格监督,防疏。训练伤的发生有其偶然因素,但绝大多数为必然因素所致,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往往是导致训练伤发生的必然因素。因而,训练中加强监督和防护是避免训练伤发生的主要环节。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在开训前要对民兵及组训人员进行训练伤防治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训练伤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人体生理卫生、运动心理学以及训练中易受伤部位的解剖知识等内容,使大家掌握训练中健康防护的基本常识,增强全体民兵的健康保护意识。其次,要搞好卫生监督。在抓好单兵预防的同时,要加强基层卫生保障,医务人员要随身携带训练伤急救用品,深入训练场地巡诊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救治训练损伤人员,指导参训民兵搞好安全防护,使卫生保障工作在军事训练健康维护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再次,要发挥人武干部的骨干作用。在整个训练期间,人武干部要一直伴随着民兵训练的全过程,因而他们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人武干部在训练中的工作重点是在让民兵在领会要领、掌握要领上下功夫,并负责对施训人员进行现场保护,密切注视每个受训人员的动作是否规范,对参训人员的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关键时刻对其要“拉”一把,使其避免因动作要领掌握不当或动作程序错乱而造成扭曲性或过失性损伤;杜绝保护措施不落实、在无人保障防护的情况下自行进行课余训练。最后,要开展自救互救演练。成立训练伤自救互救组织,并认真组织自救互救模拟训练,使参训民兵熟练掌握训练伤的救治程序和方法,提高训练伤防护和救治能力。

三要循序渐进,防急。在组织民兵进行军事训练过程中,“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是基层组训人员的普遍心理。有调查显示,训练伤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在训练中限时加量、一味追求成绩,甚至超负荷的加班加点、忽视民兵的身体承受力而造成的,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在训练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违章蛮干,无论是进行技能训练还是战术训练,都应按先理论后动作、先分解后连贯、先单个后综合、先模拟后实训的规律进行。特别是在进行技能训练时更应从力量、技巧等基础练起,然后随身体机能的提高逐步加大运动量,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系统的协调功能,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民兵身体素质、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的差异因人施教,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对技术不熟练者,要加强个别辅导,使其逐步掌握要领。

上一篇:大道从简 第6期 下一篇:让烦恼焦虑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