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可译角度下辜鸿铭《论语》关键词英译研究浅析

时间:2022-09-27 12:00:57

文化不可译角度下辜鸿铭《论语》关键词英译研究浅析

【摘 要】文化不可译现象广泛存在于中西方典籍翻译中,中西方语言的独特性和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使翻译有时无法进行。本文简要从文化不可译的角度探讨辜式《论语》英译中核心关键词的翻译合理性。

【关键词】文化不可译;辜鸿铭;论语

近年来,中国经典典籍再次成为翻译的热点。但是由于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起源和其发展史不同进而造成了其各自的生活习惯、习俗、思维模式、价值观等的差异,这就造成很多文化不可译现象。“仁、礼、孝”是孔子提倡的重要的伦理思想,其中蕴含很多深刻的道理,是翻译的一大难点。

1 文化不可译性存在的原因

文化的可译和不可译性是翻译界一直争论的焦点。中西方在民族心理、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历史传统、宗教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大,文化空缺现象尤为常见。李华田就指出造成文化不可译性是因为目的语所处的文化传统中缺乏源语所隐含的文化因素,很难在目的语中找到源语的等值词语。张永萍也指出文化不可译是因为“与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造成的”。

1.1 “仁”的不可译性

“仁”是孔子提倡的核心思想始终贯穿于《论语》中。在不同背景下面对学生对“仁”的提问,孔子根据其资质、天赋给予不同的解释,这就给理解“仁”的含义和准确翻译带来困难。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3)

Ku’s: Confucius remarked, “With plausible speech and fine manners will seldom be found moral character.”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12.22)

Ku’s: The same disciple mentioned above asked, “What does a moral life consist in?”

“The moral life of a man,” answered Confucius, “consists in loving men.” [4]

“仁”是一种品德,仁德,品行。在辜鸿铭的译文中“仁”多用moral为中心词,意思是道德,事实上,“仁”的文化内涵丰富,是孔子提倡的一种最高的道德理想以及所有道德的综合,这样翻译缩小了“仁”的内涵,给读者一种误导,以为道德就是“仁”的全部内容,这也是文化不可译的体现。

1.2礼的不可译性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1.12)

辜鸿铭: A disciple of Confucius remarked, “In the practice of art, what is valuable is natural spontaneity.”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辜鸿铭:If, in government you depend upon the moral sentiment, and maintain order by encouraging education and good manners, the people will have a sense of shame for wrong doing and, moreover, will emulate what is good.

对于“礼”这一核心词汇的翻译,辜鸿铭选用了“art”和“manners”,“礼”在此主要是指礼仪、礼教,因此无论是“art”,严格的艺术原则,还是“good manners”,良好的习惯都与孔子所提倡的“礼”一种完善的行为准则相比都略显片面,但是在英美文化中没有对应的文化现象,因此要想找到与“礼”完全对等的词很难,这也是文化不可译的一个体现。

1.3 孝的不可译性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2.5)

辜式:A noble of the Court in Confucius’ native State asked hem what constituted the duty of a good son. Confucius answered, “Do not fail in what is required of you.”

“孝”是儒家伦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辜鸿铭将“孝”翻译成“good son ”,好儿子就是永远不要违背父母对你的要求。这是孔子认可的孝的本质,这样翻译简明扼要,很容易得到西方读者的认同,又不失中文的本意。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辜式:Another disciple asked the same question. Confucius answered, “The difficulty is with the expression of your look.”

这里的“色”是指脸色,儿女孝敬父母重在敬。在本章的翻译中辜式直译为儿女脸上的表情,这样翻译给读者带来一种困扰,因为不能理解这孝和表情难有什么关系,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简单的字或词就蕴含有深刻的意义,这是英语无法比拟的,所以译者只能退而求其次,把字面意思翻译出来,这也是文化不可性的体现。

结语

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了文化的不可译性,但是随着中西文化信息的交流越发频繁,文化翻译也将逐步找到新的契合点,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而且要深入了解两个民族的文化。辜鸿铭先生的《论语》英译本虽有不足却在西方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也为后世译者起到了很好的典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丽雯. 翻译中不可译性原因探析及对策. [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9

[2]李华田. 论文化不可译性及其对策. [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8

[3]张永萍,娄瑞娟. 从英汉习语的互译谈翻译中的可译和不可译. [J]社科纵横. 2010.11

上一篇:高校口语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如何以创业教育来引领大学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