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9-26 10:52:00

激发农村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作文教学;兴趣;途径;美文欣赏;素材积累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32—01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然而,对于一般中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作文大多不尽如人意:或清水一杯,索然无味;或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或情淡意乏,流水记账……学生畏惧作文,裹足不前的现状令人堪忧。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一在教师缺乏作文指导,二在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写作的水平,应着眼于兴趣的培养。那么,如何来激发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以下几种模式可供教者参考:

一、重视美文欣赏,共享文学之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内驱力,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开设美文欣赏活动,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心灵震撼的名家作品和优秀学生作文,声情并茂地念给学生听,使学生沉浸在作品的意境中,随作者感情或喜或悲。这样,通过对美文的学习、欣赏、品析,学生在愉悦中发现和归纳文章的写作思路、技法和修辞运用等,会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完成由认识到实践的转变,达到读写相长的目的。例如,赏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之后,也会想起自己和父亲之间最令人感动的事,这样作文便有了情感基础和素材,写起来也便得心应手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会随之潜滋暗长。

二、积淀作文素材,产生写作动力

1. 强化自我阅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厚积才能薄发”,我采取有意强化阅读的措施,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收集册”,每周收集一句名言和200字左右的优秀语段并力求背诵,同时提倡学生每天挤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些报刊杂志。有能力的还可以写写日记和读后感。语言材料的日积月累,会使语感逐渐增强,学生不再对作文茫然无知,作文也不再是难啃的“骨头”了。

2. 进行思维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影响到他的语言能力的优劣。思维越清楚,用词就越准确;思维缺乏条理,说话或作文就会前言不搭后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着力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上没有障碍,表达上就会一路畅通,所谓缠在鸡脖子上的写作“乱麻”也便会在敏捷、清晰、创新的思维之下变得经纬分明、条理可辨。

3. 仿写为创新设置“跳板”。一说到“创新、求异”,便自然而然与“继承、仿写”等概念对立起来。在组织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一味“求异、创新”,而对于“仿写”这个作文学习的必经阶段和必要方法则加以排斥,将那些仿写之作一棍子打死,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事实上,继承模仿是求异创新的基础。“模仿”和“求异”并不是水火不相容,往往是它们的共同作用才完成了创新。有了模仿的前提,求异才得以发挥,创新才得以实现。我们只有遵循仿写和积累的写作规律.才能超越他人和自我。尤其对于在写作上有点困难的学生来说,仿写甚至动了心思略有改动的抄写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措施之一

4. 走向生活,获得习作源泉。由于学生长时间封闭或半封闭地生活在学校,除了学习,与外界没有联系和交往,一走出教室,他们就走进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他们是会看、会动、会想的精灵。因此,教师应引导他们把看的、动的、想的结合起来,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笔去抒写目之所阅、足之所至、手之所及、心之所得,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习作的源泉,使学生乐写、会写。那么,解决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根本问题就成为“过去式”了。

三、培养成就感,增强写作信心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追求和本能。学生如果能在作文里获得成就感,就极有可能深深地爱上作文。

1. 分数机制。虽然是素质教育,但理想的分数还是会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作文训练中,每次的写作要求应明确告诉学生,达到要求或内容有创新的都应给予高分甚至满分,以此来“刺激”学生的写作愿望。学生有时会为了分数而潜心励志的写好作文。只要正确引导,不致“走火入魔”,分数机制也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良药”之一。

2. 评语机制。现在的学生,不比以往,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上比较看重别人对他的评价。作文训练中,准确、公正地评价学生劳动成果,对闪光点多的习作给予激励、赏识,对不足之处最好少批评、少指责,这样极易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3. 发表机制。时至今日的农村,如果自己的面孔出现在电视上或是自己的名字出现于书刊上,都是莫大的惊喜。所以,把学生好的习作念给其他学生听,推荐到学校文学社,甚至帮助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磨砺写作意志,形成长期兴趣

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不是人人都成为作家,但我们至少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掌握“明事理、抒胸臆”的这项基本技能。要使学生不再谈作文而“色变”,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再为作文“消得人憔悴”,那就得让学生始终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对作文的长期兴趣,是一种坚韧的写作意志,既需要风雨的洗涤更需要阳光的呵护。在种种磨砺之下,无论写作之路有多少艰难险阻,学生的心海都会扬起理想的风帆。

上一篇:如何提高专业性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下一篇:有效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