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活动课的开展与探索

时间:2022-09-26 10:16:19

语文课外活动课的开展与探索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掌握课本中的语文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语文课外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课外如何展开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使课外活动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现代化,这已经成为当前语文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语文课外活动 课外阅读 课外练笔

语文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的,语文课堂有其不可否认的优越性,它在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求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语文知识,离不开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也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示范和引路。但是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有关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掌握的,但是学生仅仅掌握课本中有限的语文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另外,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它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场合。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外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认识上已没有多少分歧,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把课外活动列入语文教学整体的机制中加以全面考虑。

如何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形式,这项活动开展得好,可以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扩大阅读领域、提高阅读能力、陶冶情操品德、锻炼思维。在这项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指导方法、推荐读物和组织交流,指导方法包括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目的和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可推荐读物可以结合思想教育、语文教学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可推荐几本书供学生选读,包括报刊和各种书籍,不一定要文学名著。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间的互相影响产生的作用有的比教师指导更大。例如:在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上,有两三位学生谈到了读《穆斯林的葬礼》的感受和看法,没想到影响了全班同学。有一段时间,《穆斯林的葬礼》在全班风靡。当然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还有新书推荐、书评讨论会及出专题墙报等。

二、朗诵(背诵)活动

这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对学生既有艺术感染和陶冶作用,又有语文训练作用。活动形式有主题朗诵会、朗诵比赛、佳作赏析、每周一歌、书法比赛、影视评论、采访调查、手抄报比赛、每日一格言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诵比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赛一开始教室里就书声琅琅,群情激昂。约十分钟后,便有学生争先上台背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他学生睹此状,加油背诵,跃跃欲试,尝试成功之后,信心倍加。有时是分组比赛,分组比较灵活,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为四组,也可以把一组分为两小组,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不过最成功的一次是把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为一组,女生为一组,而且人数悬殊,男生才10人,女生30人。但是男生却信心十足,不服输,而且提议创新比赛的方式,即一组出上句另一组对下句,并且自告奋勇地提出由男生出上句,女生对下句。而背诵时最怕的是会忘记第一句。就这样男生上句女生下句,就像对山歌一样热情高涨,一会儿就把整本课文中要求背诵的内容都背完,效果非常好。比赛完之后同学们还说:“这种背诵比赛新鲜活灵,够味,来劲!”实践证明,一次活动下来,即便是“大块文章”,完成率也在90%以上。

三、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形式多种多样,有与课外阅读密切配合的,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书评等;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如自由练笔、观察手记、日记、周记等;有跟其他课外活动互相配合的,如参观访问记、讲演稿、辩论会的发言稿、各种调查报告、各种墙报刊物的文稿等。例如:在一次市场调查时要求同学们回家后询问父母,拜访邻居,家离市场近的同学可到市场作现场采访,然后写成300字左右的新闻稿件。组织交流时分组宣读,评选优秀习作。不少同学对菜市场的一些热门话题进行了如实的报道和评论,如:“奶牛喂盐水,目的何在?”“收了管理费,应管好市场卫生。”“活鸡喂沙石,良心何在?”“白菜货真价实!”等。这样的课外活动,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书本所学的通讯报道的写作知识,提高了采访、撰稿的能力,解决了无话可写的难题,而且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关注社会、着眼民生的思想感情。应该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练笔,养成较好的动笔习惯。课外练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它。对课外练笔,教师要定期检查督促并组织佳作评析,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作品受到重视,从而坚持练笔活动。

四、佳作评析

课外练笔之后,教师要定期检查,督促并组织佳作评析。这种佳作评析要及时,效果才会更好。这个经验来自于我读中学时的体验。每次老师布置作文时,我的兴致都很高,很快就完成。如果老师及时收上,及时批改,及时讲评,特别是佳作赏析,如果是自己的作品被选上,心里就会美滋滋的,信心倍增。如果是别人的作品被选上,也觉得收获很大,毕竟是同学,很熟悉他(她)的为人,同样也对他(她)的作文充满好奇,所以老师评析之后,印象非常深刻,以后再碰到这样题材的作文,就更得心应手。我想我的学生也是这样的心理,试一试,果然是这样。

五、演讲、辩论

开展这项活动要对听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富有启发性、鼓动性和感染力。在活动中要注意与说话训练结合,可以从课前三分钟说话开始,如讲故事、介绍名人名言等,逐步发展为专题演讲、即席演讲、辩论答辩。我曾引导学生对影视、歌曲明星、文艺、体育明星偶像的崇拜热现象进行辩论,对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可根据学生对事物的反应及熟悉程度适当筛选,进行演讲或辩论。这种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极佳途径。在一次以“逆境有利于成才,还是顺境有利于成才”的辩论会上,反方在阐述“逆境有利于成才”的论点时举了李白、杜甫等人仕途坎坷、身处乱世、颠沛流离而终成为诗坛魁首的例子,并对比状元宰相们虽身处顺境却大多在诗歌创作中无大成就。一般人看来事实确凿,无可辩驳,但正方同学却说:仕途坎坷、身处乱世、颠沛流离,对于诗人而言恰恰是顺境;而身居高位,养尊处优恰恰是逆境。诗人只有贴近生活,感受生活,了解民生疾苦,把握时代脉搏才能写出好诗来。杜甫不是流落民间,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哪能写出“三吏”“三别”这样的史诗?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而诗人若为状元宰相,政务缠身,远离生活,当然写不出好诗。正方之说,别出心裁,见解深刻,创新色彩很浓。如此例子举不胜举。

这次活动使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辩论的艺术,还从侧面得出了一个结论:“逆境不是痛苦,顺境不是幸福。”而且在准备辩论时,同学们查找了很多资料,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弥补了课堂的不足。

以上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教师系统的有序的有长效性的计划和指导评价上,计划指导得好,学生才可动、能动、会动,而且“动”得好。反之,课外活动课将成为“盲动”课,学生所获得的东西也将是零散的、低效的甚至无效的,而客观正确的评价能保护学生的进取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上一篇:关于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高职院校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