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先兆流产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6 10:14:11

急诊先兆流产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先兆流产是指孕妇怀孕早期阴道出现少量出血的症状,并且孕妇伴有轻微的腹痛感。目前,我国产妇的年龄逐渐增高,先兆流产的病发率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对于体质较差且过度疲劳的孕妇,先兆流产的发病率更高,若没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极容易导致流产,而有效的治疗则有可能使孕妇继续妊娠。因此,分析研究如何治疗临床的先兆流产尤其是急性先兆流产具有重大的意义。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急性先兆流产,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急性先兆流产患者48例,年龄24~37岁,平均(25.6±1.2)岁,其中初次怀孕25例,流产1次16例,流产2次7例;妊娠时间9~12周;所有患者经妇科检查均符合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并且经诊断排除患者具有先天性的病症,排除死胎、宫外孕等情况。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流产次数及妊娠时间等一般资料方而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保胎治疗,对黄体或胎盘功能不足的患者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肌注黄体酮,其剂量控制在20~40mg,2次/d;对少量流血或流产史>2次的患者进行肌注HCG,1次/d,2000 U/次,并连续肌注15d;对腹痛的患者给予宫缩抑制剂治疗,同时给患者补充维生素E及叶酸,用量按常规口服维生素E 100mg,1次/d,口服叶酸5mg,3次/d。同时让患者注意休息,稳定情绪并尽量避免可能引起宫缩的刺激因素。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药治疗为主,中药采用保胎汤,其药方为菟丝子28g,党参、白芍、当归各20g,桑寄生20g,阿胶、甘草各15g。并且依据患者病征的情况不断调整药方,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加苎麻10g、莲子肉15g;对出血量大的患者加桑叶25g;小腹冷痛的患者加伸筋草15 g;对伴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的患者加砂仁、苏梗各10g。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2次服用,服药至12周以后或妊娠>5个月,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评价标准: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能继续妊娠至足月分娩;②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程度的消失,能继续妊娠至>28周;③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好转,甚至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流产。其中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以P

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显效15例(62.5%),有效8例(33.3%),总有效率95.87%(23例);对照组显效7例(29.2%),有效12例(50%),总有效率79.2%(19例)。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先兆流产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症,其病发率约为妊娠总数的15%。导致先兆流产的原因有很多,如患者自身过度劳累、外伤、环境因素或是家庭遗传等。以往临床上治疗先兆流产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中医理念认为先兆流产属胎动不安、胎漏或妊娠腹痛等范畴,主要是由血气不足、脾肾亏虚、血热等而引起的。气血不足易使冲任不稳而导致胎儿无法在子宫内存活;脾肾亏虚则无法保证血液的足量循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血热容易引起胎气受灼,引发胎漏。因而在中药保胎汤中配有党参、当归、阿胶等具有补气补血功效的药方,有效地起到补气补血、安胎固胎的作用。而菟丝子、桑寄生等药方具有滋补肝肾、健脾益肾的功效。并针对患者不同症状加减药方,有效地改善了患者血气不足、脾肾亏虚、血热等情况,从而有助于安胎补胎。

现代西医认为,先兆流产是由于胚胎发育异常、黄体功能欠缺、染色体异常或是患者压力大、身心劳累等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胚胎无法正常发育。其中黄体功能欠缺是临床最常见的原因,因而在两组的治疗中针对此现象均给孕妇肌注HCG以刺激孕激素的分泌,促进黄体功能的恢复;给患者肌注黄体酮是由于其能抑制孕妇的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以维持子宫内膜的稳定,促进胎儿的发育。而维生素E的使用能够促进胎儿在子宫的发育,有效避免流产。叶酸的使用是为了防止胎儿出现神经血管畸形的情况,有助于促进胎儿神经血管的发育。

从本研究结果可见,联合中西医治疗急性先兆流产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5.8%,与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相比,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上一篇:金属烤瓷冠修复氟斑牙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